寒霜千年_第8章 科考结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 科考结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国子监会室。



“策论虽然为论,但也要切实可行,能够实施,方为上论。”



对于策论改卷的定调,在有人这样说过一句话,剩下的人,基本上都点头认可。



“就算文章好,若不能实施,或者难以实施,也是空谈。”一人略带强势的补充道。



“能或不能,并非吾等能够决断。”



这时,古易新提醒说:“二皇子监科举,凡有优秀文章,皆需与他商榷讨论。”



首席大学士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会议在正确的轨迹上进行。



科考名义上,是为皇帝服务的。



“晋王为人谦逊好学,古师又是其师傅。”见他这样说,有人道,“科举阅卷既然交予吾等,不可毫无主见,需尽到职责,为皇帝网罗真正的人才。”



“对啊对啊,古师确要多言。”



接着,便有人附和道:“既食君禄,为解君忧。那些言辞虚浮,自相矛盾,毫无践行价值的文章,也能让君上过目?”



这篇策论,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因为论调本身就颇为敏感,会出现很多种偏激的言论。



监考的老师都是世家大族,而考生却是五花八门。



不可能所有人的言论思想,都能够掌控。



而且有些人虽为世家子弟,为了文章的深度与思想,也会有些鞭辟入里的论点。



七人对于定调,逐渐出现了一种趋势。



古易新感觉到了,某种共识,在集体言论的推动下要形成。



这时,出身最差的张兆突然开口道:“但既为策论,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趋炎附势之辈,不可推崇。”



这番话说出口,会室内暂且沉默。



气氛,微妙不对。



他说的话相当朴实,就不应该有任何的争议,堪称废话。



但是,倘若有人真的这样想。



那这句话,就不是废话了。



这是,在打某些人的脸。



那些强调不可实现的策论不可取的人,就是政策实行的阻挠。



“古师,请赐教。”



无人发言,张兆遂看向了古易新。



古易新盘了盘手中的陶壶,缓缓抬起头,决定道:“若非辞赋绝佳,策论内容避重就轻者,不得入举。”



一句话,直接杀死了无数考生的举人梦。



沉重而肃穆。



国家如此,在这个节骨眼上,还不思报国,当自守之贼,何等自私?



连这种漂亮都不愿意说的人,真要让他当了官还得了。



基调,如此定下。



众人点头,没有反驳。



但有人明显不服,对着张兆睥睨斜视,展露不悦。



………



不能避重就轻。



避重就轻就完了。



宋时安在思索中,愈发这样认为。



为什么?



你看题目。



我朝数载无大战事,国库竟无余粮。



‘竟’。



正常题目,如果是不带主观情绪,会用这个竟字吗?



它会说,我朝数载无大战事,国库却无余粮。



对吧。



用这个竟,说明有怒。



皇帝陛下不开心了。



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还扯什么,国库无粮,那大家就少吃一点。或者吃粮食的人,就少一点。



没钱了就少花一点?



没钱了,就应该赚钱。



所以这一题的核心就是,没粮了就应该产粮!



他妈的,不愧是古代,考个试考出了沙头的感觉。



那我懂了,懂完了啊。



博览古今,而后集百家之长的宋时安,面对大虞的这般困境,提笔开干。



《屯田策》。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第8章 科考结束[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