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霜千年_第7章 究极难题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究极难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国子监会室,七个老头倚坐在太师椅上,左边三位,右边三位,首席大学士古易新落坐中间在主位,手中端着一个小陶杯。



“以‘书’为题,想必大多考生都会写圣人书。”



“那就是根本就没有把圣人的书读进去。”有人道,“虽圣人有言,人生有涯,书海无涯。但亦说过,阅万卷书而不谙一事,乃学者之耻。”



“读书是为了治世,空谈圣人书如何如何,就落了下乘。”



“文采再优,也不可评定为甲等。”



“以书为题。”这时,古易新下论断道,“实则以‘学’为题。”



众人点首,十分认可。



科考的题目为了不泄题,基本上是在考试前一阵子才决定出来的。



所以现在讨论的是,评分机制。



虽说这些人被认为是圣学的卫道士,但整个人生所积累的阅历和学识,毫无疑问能够让他们站在封建社会智慧的顶点。



以为这些人只会舔皇帝,自造学术壁垒那就错完了。



哪怕是八股文的考题,能够脱颖而出,也需要极高的思想深度。



况且,为了迎合出题人和阅卷人,觉得对圣人书卖力阿谀吹捧就能考上,也不想想这个考生的基数?



不是谁都配去舔的。



而他们所定下的基调,辞赋的这个题目,倘若不延伸,就盯着‘书’的本意进行作文,基本上就凉了。



倒也不是直接死掉,但想凭借着辞赋这一科上岸就别想了。



这一题,如果不延伸,封顶乙等。



“但最重要的,还是下午的策论。”



这时,有位老者开口道。



“能否考到亚元,也就看策论的水准了。”



一般来说,两科的权重名义上是五五开。



但实际,都是策论更为重要。



而说出‘考上亚元全看策论水准’这话也就意味,辞赋成了添头,今年的录取方向出现重大的转折——实用性。



一般在国家情况不太好,内忧外患,情势较为严峻时,浪漫就会变成廉价的替代品。



写写诗就能够喝退百万大军吗?



现在的朝廷,就面临这种情况。



“我本以为陛下会通过北境战事的那个考题。”有人感叹说。



“偏偏是把这个考题搬到台面上……”



“策论优则为仕,都是为解君忧。既然确有其事,难道要避而不谈?”



古易新打断了下面几人带着一些不明显‘牢骚’的发言,面带深沉。



不过虽然他没直说,但所有的大学士心里都有数。



策论优则为仕。



但并不意味,下午的那场考试,你写得好就有用。



不仅要皇帝满意。



也要我们满意。



或者说,



我们的满意,才最重要。



………



“策儿,你切记一点,策论那一科,你需要揣测的是国子监那七位大人的深意。”



在临考的前一晚,父亲特意向自己强调了这一句话。



并且让自己,一定要记在心上。



今日早上走的时候,又叮嘱了一次。



其实这一句话,宋策是有一点矛盾的。



他不是读死书的人,自然知道人情世故。



可是当今皇帝,开创科举,绕开‘世家代代相传’这一古律选取人才,同时设置了锦衣卫高压管控,可谓是大虞数代以来,权势最为鼎盛的一位帝王。



为何父亲只让自己揣测国子监七位大人的深意,而非是皇帝的深意?



难道,七位国子监大人,就能决断一切了?



但父亲不可能错。



要听他的。



不过宋策现在的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因为上午的辞赋科,他觉得自己发挥得不错。



书。



要读圣人书。



但圣人之书,亦是圣人走过的路。



读书人要读圣人书的同时,亦要行万里路。然后,再变成自己的书。



搞清楚这个核心思想后,他便洋洋洒洒的创作出了一首文采斐然的辞赋。



第7章 究极难题[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