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_第293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无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3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无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与诸葛亮共事了小半年,赵云便道:



“军师之略,似流水行云。”



“正奇相生,虚实莫测。”



“然终与李相殊途同归,俱能够克敌制胜耳。”



赵云最后这句话说的很漂亮。



不管诸葛先生你跟李相爷用兵有什么区别。



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能打胜仗。



白猫、黑猫,能捉耗子就是好猫。



诸葛亮闻言大笑,指北叹道:



“故吾常谓,用兵如弈棋。”



“李公善算棋路,而亮……不过多备几套棋谱罢了。”



诸葛亮在前辈面前,依然保持自己一贯的谦逊。



时马谡在侧,见状,赶忙趁机说道:



“李公用兵,务持重而后动,不若先生之多变也。”



“虽时有奇谋异策,然大抵先度己之力,较彼之势。”



“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摧而破之,故能百战不殆。”



“至若明公用兵,则变化无穷,鬼神莫测。”



“故谓之,持重如李公,机变如先生。”



“此皆为取胜之道也。”



马谡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舔领导的机会。



很显然,诸葛亮作为晚辈,可以在提到李翊时“妄自菲薄”。



但咱们当下属的,肯定要趁着这场大胜,给领导撑起面子不是?



领导不便自己开口的时候,当下属的不就是最佳嘴替么?



诸葛亮颔首,又教赵云去把零陵府库开了,赏赐给当地居民。



于是,城中军民,尽皆喜悦。



三军劳赏完,城中也俱已安抚完毕以后,诸葛亮又问众将道:



“零陵已经去了,桂阳郡谁人敢去取?”



赵云应声道,“某愿往!”



黄忠亦应声道,“某也愿往!”



赵云便道,“我先应,当让我去。”



黄忠却道,“我为先锋,又熟悉荆南地理,子龙何故相争?”



诸葛亮见状,便教二人拈阄,谁拈着谁去。



二人应下,又是子龙拈着。



黄忠无奈,只得教子龙去取桂阳。



又对诸葛亮说道:



“既然子龙去取桂阳了,剩下武陵一郡,便让某去取了罢!”



微微一顿,似想起什么,又接着补充说道:



“适才子龙去取桂阳,只带了三千军马。”



“某去取武陵,亦只带三千人。”



诸葛亮笑道:



“武陵不比其他三地,此地多胡族,未必便能让金旋一家说了算。”



“若冒然进兵,胡族只道我等侵他领地,反而不美。”



“且用幼常之计,先使人赍金珠结好胡王沙摩柯。”



“待请的胡族出兵,金旋自然降矣。”



黄忠只得作罢,怏怏不乐地回营。



接下几日,诸葛亮便安心待在零陵。



一面等候子龙的桂阳捷报,一面整顿零陵的吏治。



这日,诸葛亮一如往常般处理政务。



忽然发现,昭阳县的政务好几个月不曾处理了。



换作刘度当政时期,各县长官,惫懒懈怠倒也罢了。



如今自己到这里已有一旬,不说将此前堆积的政务处理完成,也该上表明个态度才是。



于是,诸葛亮乃命黄忠带人去昭阳县看看,此地的县官是谁。



将他捉来,自己要亲自审问。



闷了数日的黄忠,总算有事可做,当即受命而去。



……



话分两头,



却说赵云领了三千军马,径往桂阳进发。



早有探马报知桂阳太守赵范,赵范急聚众文武商议。



管军校尉陈应、鲍隆皆愿领军出征,替赵范守土。



赵范乃道:



“如今长沙、零陵皆已降了刘备。”



“吾前无强援,后无足背兵粮,奈何要与诸葛亮斗?”



“况领兵的是赵云,我闻此人一身是胆。”



“在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



“料我桂阳才多少人马,黔首人民一并算上,也不足十万。”



“我料不可迎敌,只可投降。”



鲍隆说道:



“诸葛亮下荆南,正为替换府君,扶持自己人上来。”



“今如不努力争取,纵然将来成了富家翁,在荆州也抬不起头。”



“必为人所欺。”



富贵永远比不上权力才是。



纵然你有亿万身家,也不过是当权者一句话的事。



说剥夺就能给你剥夺了。



在鲍隆等人看来,咱们好歹是一方诸侯,不战而降,实在是太过丢人。



尤其等诸葛亮稳定住局势后,就会免了咱们得职。



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位高权重。



陈应也马上出声应和,帮腔道:



“鲍将军说得有理,某等请求出战。”



“如果擒不得赵云,那时府君再降亦未迟。”



“倘若擒得,也好叫诸葛亮不敢小觑我等。”



原来这陈应、鲍隆二人皆是桂阳山岭中的猎户。



陈应善使飞叉,使一杆五股托天叉,曾一叉贯死两狼。



鲍隆膂力过人,持虎筋铁胎弓。



因他曾经射死过猛虎,用其虎筋做成弓箭,因此得名。



二人自恃勇力,素来骄横,因而不惧赵云。



鲍隆见陈应请战,当即也拍案而起:



“陈将军若是出战,某愿在身后接应。”



“吾这虎筋弓若发,管教他做刺猬!”



赵范犹豫不决,二人坚持要战。



赵范拗不过,只得应允。



给了两人各一千军马,二将各自披挂出城。



两军对圆。



陈应赤膊出阵,浑身刺着狼头花纹。



鲍隆背负虎皮,腰间悬着七支透甲箭。



两千军士擂鼓大叫,声震山谷。



赵云白袍银枪,催马单骑而出。



见着二人,乃厉声骂道:



“吾主刘玄德,乃刘景升之弟。”



“今辅公子刘琦同领荆州,某奉军师之命,特来抚民。”



“尔等何敢出来迎敌!”



陈应破口骂道:



“刘景升在时,亦未必能调动我桂阳军马,况乎刘备!”



“刘备诈称皇亲,夺得天下五州尚且不知足,如何连荆南小地也要贪图。”



“全然不给我等留条活路!”



赵云大怒,挺枪纵马,直取陈应。



陈捻叉来迎,两马相交。



但见叉影如蟒蛇吐信,枪芒似梨花纷飞。



陈应见他枪法精妙,情知战不过,拨马欲要退。



鲍隆见势不妙,暗取弓箭,正待施放。



赵云忽卖个破绽,陈应一叉刺空,反被子龙轻舒猿臂,擒过马来。



鲍隆惊怒交加,连发三箭,皆被赵云枪杆拨落。



子龙将陈应掷于地上,喝道:



“尔等山野村夫,也敢抗拒天兵?”



鲍隆乃弃弓取刀,拍马来战。



不三合,被子龙用枪杆扫落马下,亦生擒而归。



正是,桂岭双獠妄逞凶,哪知子龙降九重。



虎叉难敌亮银枪,空留笑柄在军中。



二将被擒回寨去,余下败军皆四散奔走。



赵云入寨,叱二将道:



“量汝等安敢敌我?”



“我今不杀汝等,放汝二人回去。”



“可速去说赵范,早来投降。”



二将应声谢罪,抱头鼠窜,回到城中去,备言战败之事。



赵范乃责备二人说道:



“吾早与你二人说了,汝二人非是不听。”



“强要战才落得如此下场。”



于是,叱退二将,赍捧印绶。



引十数骑出城投大寨纳降。



赵云出寨迎接,待以宾礼。



置酒共饮,纳了印绶,备言齐人无鸠占鹊巢之意。



只要好好配合诸葛军师工作,不会亏待你们的。



赵范微醺,赔礼道:



“早知将军如此仁厚,吾就不该听陈应、鲍隆二人之言。”



“你我同姓赵,五百年前,合是一家。”



“既同为家人,动了兵戈,徒伤和气耳。”



“倘得不弃,你我二人结为兄弟如何?”



赵云喜,乃各自叙了年庚。



两人是同年生,赵云虚长几月,赵范乃拜其为兄长。



酒至半酣时,赵范邀赵云入后堂深处,洗盏更酌。



赵云微醉,欣然同意。



这时,忽见屏风后转出一位妇人。



云鬓斜簪金步摇,素衣难掩婀娜姿。



低眉行礼时,暗香盈袖。



赵云见她虽身穿缟素,却有倾国倾城之色,乃搁盏问道:



“此何人也?”



赵范陪笑说道:



“此乃家兄遗孀玉凤,今已寡居三载矣。”



赵云乃正色敬之,目不斜视。



樊氏替赵云把了一盏酒,便辞归后堂去了。



赵范乃道:



“先兄弃世已三载,家嫂寡居,终非了局,弟常劝其改嫁。”



“可嫂嫂却说,若要改嫁,须依得她三件事来。”



“其一要文武双全,名重天下。”



“其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



“其三要与家兄同姓。”



“兄长,你说这天底下哪有这般凑巧事来。”



“今尊兄相貌堂堂,在齐王手下用事,名震四海。”



“又正好姓赵!”



“此非正合家嫂所言乎?”



“若不嫌家嫂蒲柳之姿,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



“我两家就结累世之亲,如何?”



赵云闻言,大怒而起,厉声叱道:



“你我既已结为兄弟,汝嫂既吾嫂也。”



“今使改嫁,已失大节。”



“又欲使我行乱人伦之事耶?”



赵范羞惭满面,答曰:



“我好意相待,如何这般无礼?”



话落,目视左右,示意其将赵云擒下。



赵云眼疾手快,一拳将上前来的武士打翻。



然后反手将赵范按在食案之上。



左右无敢当者,赵云径直出了府门。



上马出城,点齐兵众,要强攻城池。



赵范惧怕赵云报复,急唤众人商议。



“这人发怒去了,我欲索他厮杀,恐战他不赢。”



鲍隆、陈应乃道:



“今已举城降了齐王,赵云身为部将,必不乱杀。”



“可先差人去零陵找诸葛亮,向他求救。”



“如此,吾等方得以活命。”



赵范从其言,即差人星夜赶往零陵,将此事报给诸葛亮。



诸葛亮得赵范书,慌忙遣马谡过去调停。



马谡至,问及缘由,赵云备言赵范以嫂许嫁之事。



马谡乃道:



“此乃美事,将军何故拒绝?”



赵云面色一正,朗声道:



“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必惹人唾骂,一也。”



“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二也。”



“其妇再嫁,便失大节,云但恐名誉不利,何患无妻?三也。”



“今云随诸葛先生抚定荆南,岂可因一妇人而废国家大事?”



马谡闻言一叹:



“赵将军,真丈夫也!”



“今赵范畏将军勇力,怕你报复,不敢放你入城。”



“待我进城,与你劝了解和,如何?”



赵云不假思索点头:



“此乃公事,理当如此。”



马谡乃进城,与赵范说了,再三安抚他。



赵范这才献城,又对马谡说:



“今吾得罪了他,且容我到诸葛先生帐下避上几日。”



马谡巴不得把赵范弄出桂阳,于是欣然应允。



正好诸葛亮也大致处理完了零陵的政务。



除了昭阳县目前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外,手中暂无要紧之事。



于是赶来桂阳,重赏赵云。



待听说了赵范之事后,便谓赵云说道:



“今日大事已定,子龙又一直不曾娶妻。”



“纵然以大业为重,亦不能不顾家事。”



“由吾做媒,与汝娶之,如何?”



赵云乃拱手道:



“天下女子不少,何患不能娶妻?”



言外之意,自是不愿娶一寡妇。



诸葛亮来前,其实已经见过樊氏。



此女年纪不算大,只二十出头。



又生得倾国倾城,懂事贤惠。



是这般好女子,余生空守活寡,委实可惜。



何况……



赵云见诸葛亮面露难色,便问:



“军师莫非有什么心事?”



诸葛亮叹了口气,目光竟往北方望去。



……



第293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无妻?[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