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_第430章 策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0章 策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田何田子庄,便跟随田齐王族一大家族,被强制迁移到太祖刘邦的长陵邑,并就此扎下了根。



说来,田何田子庄与长陵田氏——也就是现胶东王刘彻的母族外戚田蚡,也算是远房亲戚。



只是在被强制搬迁到长陵后,田氏一族选择走上商道,田子庄则分门别户,找了处僻静的小院独居,继续专心搞自己的学问。



太祖刘邦求贤若渴,再三派人征辟,最终结果也还是和商山四皓拒绝征辟一样——田子庄以‘年老体弱’为由婉拒征辟。



好巧不巧,和商山四皓不愿仕汉,却愿意支持孝惠皇帝一样——长陵田子庄,也接受了彼时的太子储君、后来的孝惠皇帝刘盈的拜师礼……



后来的孝惠皇帝年间,以及吕太后掌权的前、后少帝年间,田子庄都在自己的小院安心搞学问,并收徒授业。



等太宗皇帝入继大统,公孙弘与贾谊、晁错、袁盎等一干青年才俊入朝,长陵田子庄,便成了公孙弘少有的忘年交。



——公孙弘很尊敬这位自秦时,就因精《易》而名扬天下的老先生。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公孙弘甚至能算得上田子庄的‘不记名弟子’——毕竟公孙弘,也曾想其请教过有关《易》的问题。



此番入朝,知道那位故人,大概率活不到一百岁,所以公孙弘一直都在逼自己别去想、也别去打听。



直到此刻,和刘荣聊起往昔,公孙弘才终是按捺不住,问出了口,也得到了那个公孙弘早有预料,却始终不敢面对的答案……



“子庄公~”



“唉……”





“臣尚还记得,子庄公有一得意门生,名曰:丁宽?”



闻言,刘荣当即微点下头:“然。”



“梁人丁宽,子庄公唯一嫡传弟子。”



“太宗皇帝后元三年,丁宽学成出师,为子庄公遣去关东,以精进其所学。”



“丁宽东出函谷,至梁都睢阳而止,从周王孙习学古义《周氏传》。”



“——孝景元年,子庄公离世,丁宽远来奔丧,朕,也曾代父皇登门吊唁,见过那丁宽一面。”





“后吴楚七国之乱,丁宽自请为将军,助梁孝王固守睢阳,号:丁将军,颇有斩获。”



“今岁科举,朕也曾遣人相问于丁宽:可有门徒德才兼备者,愿入长安以襄盛举?”



“丁宽谢辞曰:家师遗命,田氏《易》一脉,不入朝、不为官、不食禄……”



说到这里,刘荣、公孙弘二人,便又是一阵长吁短叹。



——作为儒家六经当中,实用性最强、珍惜度最高的一脉,《易》一脉的人才为何会如此稀缺?



答案便是凡治《易》者,几乎无一例外,全都在追求宇宙最终的奥秘。



他们占卜、卦算;



他们观星、测算。



甚至于如今天下,最闻名遐迩的‘日者’,也就是占卜大师、《易》学大拿司马季主,也同样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年到头四处乱跑,根本找不到人。



你为他去干吗?



追星星。



追赶星辰运转,观察、记录、测算……



对于这样一群天文学家、神学家而言,入朝为官?



一年到头都在固定的地方坐班工作?



想都别想!



就这帮疯子,能隔个一二十年,甩一个没培养好的边角料出来,到长安来做观星官,刘荣都得谢他八辈儿祖宗……



“公故为博士时,朕虽尚年幼,然于长安、于庙堂之高,公,也算是故人了。”



“今日策问,便不讲其他——便已今我汉家之大弊为题,请公,畅所欲言。”



一阵寒暄、唏嘘过后,刘荣终还是把话题拉回了正规。



——策问!



用后世人更能理解的话来说,就是面试。



至于先前,公孙弘等人考卷进谏?



刘荣表示很高兴。



能有人——尤其是还没进入朝堂、半点权势都没有考生,敢在科举考场上,用试卷给自己写谏书,刘荣非常高兴。



尤其此番,本就是刘荣故意卖个破绽,来看这些考生们的反应。



最终结果让刘荣非常满意。



眼下,若是换做其他的年轻人,如郑当时、主父偃之类,刘荣或许还会玩儿一玩儿恩威并施,稍微吓唬一下年轻人。



但对公孙弘,却完全不需要。



——估计公孙弘从始至终,都知道刘荣如此作为的目的;



乖乖奉上那纸谏书,也不过是配合刘荣表演而已。



接下来,才是今日殿试真正的戏肉。



刘荣也将凭借这个时代特有的策问,来考验一下考生们的成色。



当然了;



近千名考生,刘荣根本见不过来。



所以,就见一见这几十个大概率有天赋、未来会有成就的杰出者,也就可以了……



“呵……”



“当真如传闻所言;”



“陛下,还真是雷厉风行……”



刘荣一出题,公孙弘便不由为之一愣。



片刻后,又哭笑着摇摇头,似是友人般,戏谑调侃了一下刘荣的单刀直入。



又眨眼的功夫,公孙弘身上,那好似邻家老爷爷般和蔼、慈祥的气质,便已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刘荣从来都没有见过的,一股令人本能直起腰杆、绷起面容的肃穆,和庄严。



“臣,愚见。”



“今汉家之弊政,内外各三。”



“——于内,首为宗藩割据,次为吏治混沌,再,为苛捐杂税。”



“于外,首为北蛮匈奴,次为岭南百越;”



“再,则为东北朝鲜……”



铿锵有力的一番话,便算是拉开了这场史诗级策问的序幕。



而公孙弘的政治智慧,也随着这看似平平无奇,任谁都知道、都说得出来的几个‘问题’被提出后,逐渐被完整展现在了刘荣的面前……



(本章完)



第430章 策问[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