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_第362章 赳赳老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2章 赳赳老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后世甚至有一纸《六国论》,着重反思了六国之亡,不在秦之强大,而恰恰在于六国各怀鬼胎,宁肯割土事秦,也不愿真心联合抗秦,从而使得秦愈发强大,以至于到了六国即便联合,都已经无力回天的地步。



却很少有人思考过:关东六国,为什么宁愿割土事秦,也不愿奋起反抗?



是不喜欢吗?



当然不是。



关东六国之君主,英明也好、平庸也罢——至少不会是蠢材。



站在君王的角度,他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其实都是最符合本国利益的决策。



而割土事秦,听上去怂的一批,一点血性都没有,甚至还透露着满满的愚蠢气息;



然实则,对于彼时的列国而言,割土事秦,已经是性价比最高、损失最小的选择了。



——张仪游说六国,靠的从来都不是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



而是张仪身后,数十万大秦锐士手中的三尺不崩之剑!



与其说,张仪空口白话,便为秦赢来无数城池、土地,倒不如说,是张仪握着一把名为‘我大秦锐士足百万’的青铜剑,架在列国君主的脖子上,逼着列国割土保命。



诚然,正如后世那纸《六国论》所言: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今天割,明天割——日日割,都只能换回当夜睡个好觉;



睡醒天亮,秦人的军队又来了,又该割让土地了……



听着是憋屈,是愚蠢;



但不割行吗?



割了,你损失一城,起码当天不用打仗、当晚还能睡个好觉。



可若是不割,那就是立刻就要打起来!



最后的结果,极大概率是秦大胜,你大败;



海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砸下去,最终换来的战果,很可能是被秦夺走十城!



而在战争开始之前,你原本可以只割三城,就省下这整场战争的投入,以及所有其他的损失……



这就好比你面前摆着两颗药。



都是毒药。



左边这颗,吃了立马死;



右边这颗,吃了之后会越来越难受、越来越虚弱,直到最后难受的不行、虚弱的不行了,你才会死。



你当然不愿意吃这两颗毒药当中的任何一粒。



可倘若,除了这两颗摆在你面前的毒药之外,还有一把顶在你脑门上的枪呢?



两相全害,取其轻者。



——当两个选择都很糟糕的时候,只能选择相对不那么糟糕的那个。



战国末期的关东列国,便是按照这个行为逻辑,做出‘割土事秦’的决策。



而老秦人为之自豪的,从来不是赳赳老秦,出了个耍嘴皮子的张仪;



真正让老秦人为之自豪,甚至到了即便秦亡已经数十年,更已经被如今汉室定性为‘非法统治的伪政权’,也仍旧让老秦人缅怀、唏嘘的,是支撑着张仪在关东疯狂作死,却非但没死,反而还换回一座座城池、一片片土地的大秦锐士。



对于老秦人而言,真正的强大,便是我强大到不用拔剑出鞘——仅仅只是把手伸向剑柄,你就已经跪地求饶了。



对于老秦人而言,真正强大的国家,是国家强大到根本不用调动军队——仅仅只是军队存在,就足以让敌人胆寒,宁愿屈辱割土,也绝不愿开启战端。



曾经的老秦人,曾这般强大;



曾经的老秦,也曾这般强大。



缅怀之余,关中的‘老秦人’们也曾断定:有生之年,怕是看不到汉家,再强大到那个程度了。



而这一次,老秦人们惊喜的发现:类似的端倪,似乎开始显现了。



——敌人,开始割土了!



没有人比老秦人,更懂得敌人割土,究竟意味着什么。



敌人,完了!



割土一旦开始,那紧随其后的,必定是周而复始的我方武力威胁、敌人割土求和。



如此循环往复多次后,总有那么一天,敌人会因为接连不断的割土,而弱小到即便割土,也没资格换回和平的程度。



我方也将因为敌人不断割给自己的土地,而强大到敌人无论割土与否,都能轻易把敌人剩下的土地打下来的程度。



到了那一天,敌人的割土才会结束。



准确的说,是从那一天开始,敌人已经没有机会割土了。



敌人的每一寸土地,都将是我方的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河西之地啊~”



“吸溜!”



“当是比河南地,都还要更加肥沃、辽阔的草原?”



如是一语,又惹得茶肆内众人浮想联翩。



对于草原,又或是畜牧,老秦人并不陌生。



——早在宗周伊始,最早被封到秦地的先祖,便是被周天子委以‘养马’之任,封到了这八百里秦川。



彼时,都不用去北方——秦中本身就是草原!



出了咸阳城,就是大片青绿的草场!



甚至到了百十年前,出咸阳城十几二十里,也依旧能看见若隐若现的青绿。



既是老秦人大部分依旧以农耕为业,但在秦时,却也是有一支依附老秦的外族,是完全以游牧为业的。



——秦惠文王、昭襄王时,他们叫义渠部;



到了始皇嬴政之时,他们,已经变成了‘义渠人’。



如今的义渠人,更是大都已经没有了‘义渠’的概念,基本完全融入了华夏文明的大熔炉。



他们当中的勇武者,如今被誉为:北地骑士;



他们当中的贵族,有当朝九卿、曾经的义渠王子。



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流入了曾经的老秦、如今的关中,成为了彻头彻尾的汉人。



此时的茶肆之内,便有好几个流淌着义渠血脉,自先祖口中听说过游牧之时,却半点不觉得自己‘不是汉人’的农人。



对于这些人来说:匈奴人开始割土——尤其还是割河西这么一块草场,只意味着两件事。



一:割土求和,仅仅只是个开始。



割了河西割东海,然后再割幕南,就没地方割了。



没得割,那就没得谈;



没得谈,那就只能打……



二:拥有草场之后,汉家也要有属于自己的畜牧业了。



而畜牧业——尤其还是属于汉家自己的畜牧业,自然不可能假外族之手。



外族不可信,本族农人又不擅长。



如此一来,汉家日后的畜牧业能仰赖的,便大抵是这些即流淌着游牧民族血脉,又无比认同自己‘诸夏’身份的义渠人……



第362章 赳赳老秦[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