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_第284章 天下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富国强民的制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4章 天下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富国强民的制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面对老朱没来由的询问,朱标不自觉的紧张了一下,赶忙替弟弟打掩护:



“回禀父皇,一切安好。”



“林先生担心儿臣们贪多嚼不烂,所以才提前结束了今天的课程,并且布置了课后作业。”



“还请父皇放心。”



说罢,



太子爷拱手作揖,心虚的把头埋了下去,不敢与老朱眼神对视。



见状。



朱元璋嫌弃的一撇嘴,对此有些哭笑不得。



上替先生说好话,下帮弟弟打圆场。



大哥做的尽心尽力,但却也真的累,他看了都觉得累,永远有操不完的心。



就在他想逗逗孩子的时候,一旁的马皇后抢先开了口:



“好了,起来吧。”



“老大办事,咱们放心。”



“不过,虽然现在已经很熟了,但也不能失了体统。



“劳烦林先生教导你们学习,这已是大材小用了。”



“等回去,警告弟弟们,不要不识好歹,尤其是老二。”



“就说我说的。”



说着,马皇后嗔怪的白了老朱一眼,转而换了一个话题。



“先生布置的作业,老大可有头绪了?”



“说来听听。”



朱标如蒙大赦,暗暗松了一口气。



“是母后。”



“儿臣谨记。”



只见,太子恭敬上前,依次为爹娘敬茶,有条不紊道:



“林先生说:天下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富国强民的制度。”



“故此,儿臣以为,养正之本,教化之源。”



“之前蒙元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继而肆意凌辱汉人,强迫接受野蛮的文化,惹得民间怨声载道。”



“忽视华夏文化的教育,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以蒙古贵族重大优秀子弟为教育对象。”



顿了顿,朱标继续道:



“即便兴起了‘社学’制度,也非人人都可读书,主要还是面向地主阶级。”



“以上述为前提,儿臣觉得建立府学、州学、县学,将天下才子尽数收入囊中,实乃上佳之选。”



“同时辅以林先生的科举改革,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想必可以事半功倍。”



朱元璋若有所思,听的津津有味,抬颔示意太子接着往下说。



“现如今大明立朝不久,又经历了元末的战乱,人口凋零,百废待兴。”



“所以儿臣以为,教化这件事不但针对男丁,民间女子一样适用。”



“很多官员也会给女儿请先生,从小培养她们的才情气质,民间的百姓为何不可?”



朱标目光如注,眼神坚毅:



“然,民间更加注重实际,专攻学习女工、刺绣、缝纫等技艺,既可以补贴家用,又可以增长只是提高素质。”



“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家中富裕的女娃,还能学习一些琴棋书画,无论招入宫中任职,还是嫁一个好人家。”



“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此便是把读书的权利,全部都交给了老百姓。”



话落。



朱元璋眼底的欣慰都快溢了出来,用力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满意道:



“不错。”



“想法挺好。”



“看来跟着林先生没有白学。”



“咱之前也是想的太片面了,如今听了林先生的解惑,醍醐官邸一通百通。”



“咱实话跟你说,咱正有打算开设学堂,从根本上解决大明的顽疾…”



“既然科举制度必须的改,那何不大刀阔斧去改?”



“反正,面对的阻力都是一样的,还不如袖子大干一场。”



“你说是吧?”



(本章完)



第284章 天下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富国强民的制度[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