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_075稳定军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75稳定军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城郊大营,一群安定将士凑在一起,一人突然开口道:“你们听说过《均田疏》吗?”



“什么《均田疏》?”



“据说桂阳公向太尉上了一道《请均安定荒田疏》,请求将田地授予迁回安定的军民,家中凡十五岁以上男丁,可授露田八十亩,女子可授露田四十亩,这是公田,禁止买卖,死后归公,重新分配,男子另授桑田二十亩作为永业田,可以流传子孙。”



“当真?”



“我骗你作甚,连田税都改了,一夫一妻只需上缴二斛谷粮作为田租,比南方现行的田税足足少了一斛。”



有人激动地声调都变了,急不可耐地问道:“户调呢?户调有没有改?”



“户调没改,依然是每年纳绢三匹、绵三斤,但是安定属于边郡,只需缴纳一匹绢,一斤绵即可。”



有人数着手指道:“按你的说法,《均田疏》若是真的,我与妻子可得一百二十亩,哪怕轮耕,一年也可种六十亩地,外加二十亩桑田,只要不是遭了灾,所得足供田租和户调了。”



“还有剩余呢!”



汉羌同源,《史记》就明确记载:禹兴于西羌。



羌人的祖先,早期生活在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后来被商朝打败,被迫西迁,等到秦国崛起,羌人又不得不再次西迁至青海高原。



他们不同于鲜卑人、匈奴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游牧民族。



羌人与氐人一样,早期是以农耕生产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后来才发展成为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所以古籍中就常把羌人与氐人归为一支,称为羌氐。



如果安定军民是以匈奴人、鲜卑人为主,刘义真这分田的法子不一定能起到效果。



毕竟,把地分给了他们,这些人也不会种,只能干瞪眼。



但羌人会种地,分田薄税,对他们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一如刘义真所料,《请均安定田疏》的泄露,引起了安定将士的热烈讨论。



眼见时机成熟,三月初六。



刘义真出现在了城郊大营,所有的安定籍将士,包括飞骑军的四千余骑,都被召集了起来。



他向众人确认了《请均安定荒田疏》的存在,也宣读了各项细则,不像军士们传播时说得那样笼统。



刘义真当众承诺道:“诸位无需担心,太尉必会应允此事,本将军决不食言!”



他守信重诺的人设已经深入人心,将士们自然信得过刘义真。



“桂阳公既有安排,我等唯命是从!”众人齐声呼喊。



均田的承诺,最大程度地消减了他们的不满,安定将士自然也不会对迁回故土一事太过抵触。



刘义真也越发觉得自己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



现在将士们盲目信任自己,如果失信,再想重新建立起这样的关系,何其困难。



离开军营后,刘义真派人催促窦明、班峻等一众行参军们尽快丈量完荒田。



这件事情渭北士人早就在做了。



于刘义真而言,解决了军队的隐患,也到了对安定士人动手的时候。



他和安定士人无冤无仇,但对方隐匿人口,侵占良田,导致财税减少,这与刘义真有着根本上的利益冲突。



况且安定士族在晋夏之战中的表现并不积极,只有一个皇甫雄冒险报信,之后就再也没有动作了,之后也都没有了动静。



不像渭北的七家士族,那都是实打实地出兵帮助过刘义真。



075稳定军心[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