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_第六十四章 兵法虚实之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兵法虚实之道[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守节虽是李筠长子,可他的性格与李筠截然相反。



李筠好杀戮,喜欢用暴力手段来使人臣服,而李守节却性格温厚,有些软弱。



年初李筠私下与李守节商议反叛之事时,李守节就一味哭泣着劝李筠放弃举事。



李利虽在外为人跋扈,可在家族内上对李筠忠心耿耿,下对李守节关护有加。



李利与李守节的感情是不错的。



若在太平时节,李守节为李利之死而哭这一番孝心,想来会为他迎来不错的名声。



可现在是在乱世。



见李守节哭了好一会还未停歇,闾丘仲卿终于看不下去了。



“将军命指挥使留守上党,是想指挥使为大军保守后路。



今宋军虎踞壶关,倚太行之险,怀豺狼之图,上党危在旦夕。



而指挥使一味哀戚,于战事何用乎!”



在闾丘仲卿的劝阻下,李守节才暂歇悲伤之意。



他取出赵德秀放在木盒中的书信,交给闾丘仲卿后言道:



“赵德秀邀我互以三千精兵,会猎于太行山下,我是不会轻易出城的。”



李守节性格软弱归软弱,可好歹跟在李筠身边多年,基本的军事常识还是知道的。



表面上看两方三千对三千,是一场公平的野战对决,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宋军攻占壶关后士气大振,兵锋正盛。



彼涨我消,当得知上党的南面屏障壶关丢失后,上党城内军心定会不稳。



两军对阵,士气高低是一个很重要的胜负手。



再者壶关已落入宋军手中,宋军不用太过担心后路。



纵使宋军在野战中失利,最坏的情况就是放弃壶关原路返回。



可李守节却不一样,他要是一旦失利,上党就有可能会失陷。



上党有着李筠多年囤积的粮草,是前线数万大军的后勤保障,一旦失陷后果不堪设想。



性格软弱有个好处,就是不容易中激将法。



正在李守节以为他看破了赵德秀的奸计时,闾丘仲卿却叹气道:



“赵德秀寄来这封信,为的不单是激将。”



李守节知道闾丘仲卿的才能,前几年李筠能多次打败北汉的军队,闾丘仲卿的谋略起了很大作用。



听闾丘仲卿另有见解,李守节连忙问道:“还望先生教我。”



“赵德秀行的是攻心之举。



他之所以要传首诸县,并非单单为了示威震慑,他还有个盘算在于,通过对诸县人心的扰乱,从而一举击破我军在潞州的地利优势。



节帅这番起兵,反对的人不在少数,若壶关不丢,有着节帅数万大军在前线,诸县尚不会有所异动。



可现在宋军奇兵突降,一举攻破壶关,诸县心神震荡的同时,原本并不坚定的心志,定然还会生出许多犹疑。



或许短时间内诸县不会改换旗帜,可观望之心是再所难免的。



而指挥使若无法调动起诸县之力,我军的地利优势就会如无根之木,荡然无存。”



见闾丘仲卿指出赵德秀的险恶用心后,李守节面色愁苦。



宋帝仁义为怀,怎么他的长子心思如此诡诈!



可李守节不知道的是,赵德秀的“险恶用心”不单这一层。



“至于这封书信,不可否认赵德秀有激将的心思,可他心中或许已做好第二步盘算。



若指挥使迟迟不应战,赵德秀下一步就会率兵来到城下挑衅。



我军因宋军的到来本就军心不稳,在赵德秀多番挑衅,指挥使一味避战下,城内及诸县的人心就会持续动荡。



第六十四章 兵法虚实之道[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