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_第四十六章 愿效唐太宗(求追读!求月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愿效唐太宗(求追读!求月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下大乱,纲纪崩裂,干戈四起,兵权之要,实乃帝业之柄也。



四海板荡,仁义失其守,礼法坠其形,唯甲兵有存亡之实。



若帐外无精锐,虽坐拥金玉,亦为鱼肉;若旌旗不振,虽名正言顺,终蹈覆亡。



是故兵者,无之则无以立,弱之则无以存,乱世之本也!”



吕端的话中主旨,引来了赵德秀的一声赞叹。



“善!然吾该如何掌握兵权?”



要想彻底打动赵德秀,还得有实际可行的步骤。



赵德秀的询问,并未让吕端犯难。



“李筠之乱,适足以为殿下奉也。



兵权一事,当由小及大,由易及难。”



既然已将话说到这份上,吕端也就不打算再隐晦什么了。



“端敢问殿下一句,若当年玄武门唐太宗一击不成,会束手就缚否?”



赵德秀想了想唐太宗的性情,答道:“断然不会,唐太宗一击不成后当东奔洛阳。”



吕端再问:



“唐太宗东奔洛阳后,凭天策上将权柄,凭百战不殆之威名,可聚十万精众,攻下长安否?”



听到吕端的第二问后,赵德秀已脸带笑意。



“天策上将威名,岂是浪得?定然可以。”



连续两问后,吕端尚有第三问:



“隋末乱世,恰如当今。



群雄割据,人心思变,礼崩乐坏,以下克上。



若唐太宗攻长安之际,殿下以为初定的天下,会有朱温、石敬瑭、刘知远之辈乎?”



当吕端第三问问出后,赵德秀已大笑起来。



“会有,可那又如何?



秦王破阵曲奏起,再打一遍天下即可!”



见赵德秀连连回答完三问,吕端不再言语。



吕端相信经过他这三问,赵德秀心中已有了答案。



唐末以来,有许多人都百般思索过,为何天下一直不能一统。



有的人认为根子在人心上,有的人认为根子出在制度上,甚至还有的人认为根子出在天意上。



可在吕端看来,根子出在当世无汉高祖,无唐太宗。



把天下打服后,再用百万精锐跟天下谈制度,谈革新,天下谁敢不服?



在吕端的三问下,赵德秀不仅想起了汉高祖、唐太宗,他还想起了明太祖。



时势与英雄,向来是相辅相成的。



见赵德秀脸上的意动之色愈发明显,吕端打算最后提醒一句:



“追效先贤之路注定磨难多端,危险万重,一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殿下身为嫡长,若取王道之策,再对一些事视而不见,未来会顺遂许多。”



吕端说的是实话。



乱世中并非没有类似唐太宗的英雄出现过,例如那李存勖。



可李存勖偏用霸道,太早沉溺享受,最终引发兴教门之变。



道路险阻,世间又有几人愿为天下一直负重前行呢?



吕端的话让赵德秀想起了历史上的大宋。



冗官、冗兵、冗费,都是一味妥协得来的。



燕云十六州收不回来,河西走廊收不回来,收不回来就当看不见。



还有那澶渊之盟。



“残缺的太平,非吾所愿。



道险且长,吾愿行之!”



打天下第一步,先拿李筠开刀。



赵德秀此话一出,呼延赞与吕端反应各不相同。



呼延赞眼神熠熠生辉,深感一生未托付错英主。



吕端心中喟叹,却也打算坚守诺言,尽心辅助赵德秀。



第四十六章 愿效唐太宗(求追读!求月票!)[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