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_第十八章 靠山吃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靠山吃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姜小子,是疯了还是发了?



姜义从未打算藏着掖着,更不想拦人。



这后山又不是他家的,村里谁爱去谁去。



他不过是起了个早,抢了个头罢了。



打那日起,每日天还没亮,鸡鸣三遍还差两声。



姜义便揉着眼角,披衣起身,赶着鸡鸭牛羊往后山送。



那些禽畜也乖得很,不用棍子撵,摇头晃脑,沿着那一条条小路,自个儿就钻进了林子。



午后日斜,山口又是一阵“咯咯哒”“哞哞哞”。



鸡也归了,牛也回了,一个个毛顺翎亮、精神头十足。



这般周而复始,转眼便过了小半月。



姜家院子偏,又靠着后山。



可这村子也不大,左邻右舍一个哈欠都能传三家,何况是鸡飞牛跳这般热闹。



起先还有人说他发疯。



后头一看这鸡的毛色,那牛的膘劲,再看看院子里新搭的棚子、新垒的鸡窝,再也坐不住了。



便有三三两两的人,打着“串门”的旗号,时不时溜到姜家地头上转。



有的拿茶叶来换鸡蛋,有的拎着自家不下蛋的老母鸡,嘴上说是问病,眼光却在姜家院子里打转。



姜义看得清楚,也不藏着掖着。



有人问起,他便随口一说。



鸡鸭牛羊上山吃草吃虫,晚上自己就下山了,不费米粮不误工夫。



只是话说得清楚明白:



“后山的路,谁都能走。可这山里头有没有邪气,我可不敢打包票。是福是祸,得自个儿掂量。”



年景不好,米贵草苦,家家都在算计着,怎么省下一口细粮。



只要能不饿着肚子,脸皮厚点也认了。



话才传开没几日,便有胆大的,赶着一窝咕咕哝哝的鸭子,直奔后山而去。



鸭子走路本就急躁,这一群更是风风火火。



姜义在地头瞧见了,不但没拦,反倒笑呵呵地挽起袖子,帮人拍着巴掌赶了几只脱队的。



转头便搬出竹篾绳索,忙不迭地在自家田埂两边围起栏来。



不是防贼,是防那群还没进山,就先在他田里开席的鸭子。



鸭子们倒也争气,进山一晌午,出山便各个毛亮眼活,摇摇晃晃地一路回了家。



瞧着一个个膘肥体壮,肚子撑得圆滚滚的。



有人蹚过了浑水,满村子人心就都活了。



鸡鸭鹅狗、牛羊猪马,凡是腿脚能动的,全让人撵着往林子里挤。



连张屠户家的老黑猪,也被他女儿拿着搓衣棍,敲着屁股赶进去了。



姜义眼瞅着这山路都快堵成集市,便也不含糊,索性给自家牲口一一做了记号。



有的耳朵剪了口子,有的腿上缠了红绸子,免得日后分不清。



那后山究竟有多深,谁也说不准。



姜义只晓得,每回进山,眼前的路都不一样,有时左绕右拐,有时笔直冲坡。



但不论从哪条道,转到最后,总还是稀里糊涂地回了山脚。



再过几日,村里怕是半数的鸡鸭牛羊,都哒哒咯咯地奔山口去。



可日子一久,那些牲口出来的时候,肚子却没先前那么圆了。



众人心里都明白。



这片山林再深,也终究有个尽头。



草料再多,也架不住这么多张嘴一块嚼。



都是乡里乡亲,谁都不是头一回过日子,便默契地把各自的牲口数减了,轮着上山。



谁家真要一股脑儿全赶上去,私下里少不了被人戳脊梁骨,说句吃相难看。



姜义自然也跟着识趣,每日只赶一半上山,剩下的便在院里喂些谷糠菜叶。



虽粗陋了点,好歹也填得肚子。



粗粗一算,自家养的牲口,比旧年翻了一番,耗费却没见如何增加。



这山林分来的恩惠,不啻于老天爷撒下的一瓢甘露。



村里人不再崩得死紧,饭桌上也多了荤腥,家家檐下笑声也多了些。



更要紧的是,村里牲口多了,肉也就没那般值钱了。



姜义再去买肉,价钱眼见着落了些不说。



那些记着带路之恩的乡邻,宰了鸡杀了猪,见他来了,嘴里死活不肯收钱。



最后实在推辞不过,钱是收了,也得往他筐里多捡块肉。



第十八章 靠山吃山[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