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直播乡村的完美人生_第19章:杭城风少的嘉年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杭城风少的嘉年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天性,李启文自己小时候也喜欢玩游戏。



但他也知道,一个人玩游戏只是次选。



小孩子还是更喜欢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



豆豆在村里并没有什么朋友。



虽然他爷爷疼他,不缺他吃穿,也给他买了很多零食。



可他这个岁数的小孩子,正是爱玩的时候,只是吃喝不愁,又哪里够呢?



李启文用手机开了直播,豆豆眼见玩不了手机,闷闷不乐的蹲在了地上。



见状,李启文笑了笑,就冲他招呼:“豆豆,来给我帮忙。”



这个岁数的小孩子并不怕累,给他们找点活儿干,他们是很乐意帮忙的。



李启文拿了个大盆出来,放在了厨房门口的水龙头下,又找了个软管来,接在了水龙头上,把软管递给了他,吩咐:“你在这帮我接水,别撒到外面了啊!”



把盆放在水龙头下就能接水,他加个软管,纯粹是让豆豆玩的。



“好!”



豆豆点了点头。



揉了揉他的桃心,李启文就拧开了水龙头。



感受到水流哗哗的冲过软管,震得手心酥酥麻麻,豆豆顿时开心得咯咯笑了起来。



放心的把接水的任务交给了他,李启文就去了东厢房,找出了一个木箱来。



木箱里是高祖留下的工具,除了瓦工的瓦刀,泥壁子和线锤之外,里面还有不少木匠的工具。



高祖学瓦工前,还学过一年多的木工,但那个师傅人品不行,一家人都欺负他。



后来他受不了离开,才遇到了瓦工师傅,学了瓦工。



不过有一定的木工底子在,他后来也自己摸索着学过些木工,只是技术不到家。



当初在起这座宅子的时候,他特意置办了一整套的木工工具,各种的锛凿斧锯,刨子,创子,曲尺墨斗,十分齐全。



起老宅的时候,他还和请来的木匠师傅学过几招。



但他终究还是没学到正儿八经的木工手艺,李家祖上是有能工巧匠的。



有一位名叫李达的老祖宗,生于明万历十年,拜师学了木工手艺。



后因他手艺精湛,在天启年间,被工部选中,进了宫中修缮宫殿。



宫中建筑因为频繁遭遇火灾,处处都需要修缮重建,他一修就是好几年。



在那期间,天启皇帝朱由校整日旁观他们劳作,竟迷上了木工,开始研究起了木工手艺。



老祖宗李达还因为手艺高超,指点过朱由校。



他的手艺,可比高祖那种半吊子水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将工具搬出来后,李启文又去前院的倒房里找了些竹架出来。



这些竹架是以前天热时用来搭凉棚的,他打算挑捡一下,留些能用的,废物利用一下。



不能用的他就打算当垃圾,回头一起清理了。



老竹子没什么价值,赵叔说,这几年山上长了好多竹子,都是胳膊粗的毛竹,一下雨就疯长,把果树的营养都抢走了。



秦省古时候是有竹子的,汉唐时期,周至靠鄠邑的那一片,就被叫做竹峪,朝廷还有专门管理竹林的司竹。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里记载:“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



东汉班固的《汉书》中也有:“户杜竹林可与南山檀相媲美”。



“户杜”就是现在的长安区至周户一带。



后来明朝之后,气候转冷,秦岭以北的竹子就少了。



一直到六十年代,林业部把周至的楼观台林场定为“南竹北移”试验基地,引进了好多竹种。



这些年来,秦岭北麓陆陆续续长了不少竹林,大大小小,各种品种都有。



其中的箭竹、黄金竹等品种,是秦岭大熊猫主要食用的品种。



这些竹林也引来了大熊猫在周边繁衍,据赵叔说,他前两年就碰到过一次野生大熊猫。



倒房里搭棚的老竹子,不是大熊猫喜欢的品种,只是普通的毛竹,大都用来当做建筑工具和原料来使用。



第19章:杭城风少的嘉年华[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