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多少遍,踢球的时候要称职务_第三十七章:阿迪达斯这一章,该翻篇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阿迪达斯这一章,该翻篇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2003年11月24日,摩纳哥赫米塔日大酒店。



马克-帕克将一只黑色哑光盒子推向罗伊。



“打开看看。”



罗伊掀开盒盖,一双崭新的 Mercurial Vapor 2代躺在里面——红得刺眼,鞋侧的Swoosh泛着冷冽的银光,镀铬鞋钉,鞋钉底座则是磨砂红。



马克-帕克用手指敲了敲会议桌,打开了投影仪。



“这是标准款。”他说,“如果要定制特殊配色,按正常流程需要12天。”



屏幕上显示出详细的制作步骤:



设计确认(3天):设计师们要花三天时间讨论,光是鞋面红白颜色的比例就能吵上好几轮。



材料准备(5天):特制的红色皮革要从意大利北部的工厂运来,路上就要耽搁好几天。



手工制作(2天):意大利老师傅们会亲手缝制,他们干活精细,一天最多只能做几双。



质检运输(2天):做好后还要严格检查,测试鞋钉牢不牢、鞋面会不会开胶,最后才能装箱发过来。



罗伊拿起盒子里的样品鞋,翻看鞋舌内侧潦草的“样品”字样,眉头微微皱起。



他忍不住想:这还是他印象里那个“开胶是正品,不开胶是莆田款”的耐克吗?



罗伊拿起球鞋仔细端详,手指轻轻摩挲着鞋面。



他抬起头,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很漂亮!”



马克-帕克嘴角微微上扬,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说真的,”他的语气带着几分调侃,“我不敢相信你穿着阿迪的球鞋进了那么多球,可他们连份像样的合同都不愿意给.”



摩纳哥的球衣和装备都由彪马赞助,但罗伊一直穿着阿迪达斯的球鞋比赛,只是用白色胶带遮住了鞋侧的三道杠标志。



这是他从皇马青训时期就养成的习惯。



多年来穿着同一个品牌的球鞋训练比赛,让他的双脚早已熟悉了阿迪达斯的触感和重量。



每次起跑、急停、变向,肌肉都会自然而然地做出最适应的反应。



摩纳哥俱乐部为了留住这位新星,协商后最终同意了让他继续使用阿迪达斯的球鞋。



这个决定让彪马方面十分着急——他们赞助的球队里,最重要的年轻球员却穿着竞争对手的产品。



帕克直截了当地说:



“按正常流程,新的鞋要12天才能到你手上。”



“但你不是普通球员。”帕克笑了笑,点击遥控器,屏幕切换到新的设计图。



“你的定制款会有些特别之处,”他指着放大的鞋底示意图说,“看这些鞋钉。”



“前掌的启动钉会用和鞋面一样的红色,”帕克按动遥控器,“后跟的制动钉是纯白色,这样跑动时能和你的球袜融为一体。”



他放大细节:“主钉是亮银色,和Swoosh标志相配。所有钉座都是磨砂黑,这样更显沉稳,整体风格也会更加内敛。”



罗伊注意到,这样的配色让整双鞋在张扬的红色主调下,依然保持着专业装备应有的低调质感。



银色的主钉在黑色底座的衬托下,既醒目又不显突兀。



最后画面定格在鞋领处:“这里会加一道红白边,摩纳哥的风格。”



帕克露出微笑,“我们为此启动了特别生产程序。”



“最快26号能到,可惜赶不上 25号对埃因霍温。”



“费心了。”



马克-帕克凝视着罗伊的笑容,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的思绪飘回1984年,那时他刚加入耐克设计部,亲眼看着一个叫迈克尔-乔丹的21岁新秀,在会议室试穿那双后来改变世界的Air Jordan 1。



“彪马当年签下贝利时,没人想到足球商业会变成今天这样。”



帕克摩挲着袖口想道。



阿迪达斯押注马拉多纳的疯狂,最终换来世界杯历史上最传奇的营销案例。



而耐克这些年一直在寻找能定义新时代的面孔——罗纳尔多本应是那个人,98年世界杯决赛前那场神秘抽搐,却让一切戛然而止。



投影仪的光束里尘埃浮动,像极了1995年乔丹复出时,耐克总部彻夜不熄的灯光。



帕克清楚记得,当32岁的乔丹穿着45号球衣重返赛场时,整个市场部都在焦虑地讨论“下一个乔丹在哪”。



此刻27岁的罗纳尔多正在皇马与伤病抗争,而眼前这个摩纳哥的年轻人



“费心了。”



罗伊又说了一遍,声音把他拉回现实。



帕克突然意识到,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商业传奇总需要新的载体。



乔丹之后有科比,罗纳尔多之后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眼前这双红白相间的球鞋里。



马克-帕克凝视着罗伊年轻的面庞,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过去几个月耐克调研部门的报告在他脑海中闪回——那些被逐帧分析的比赛录像,罗伊进球后标志性的庆祝动作,甚至他在摩纳哥街头被拍到的每一套私服搭配,都成了论证这个年轻人商业价值的铁证。



而阿迪达斯什么都没做,就白白享受了这么久。



想到这里,帕克差点笑出声来。



“那么,”他收起笑容,认真地说,“阿迪达斯这一章,该翻篇了。”



晚上十点,罗伊刚洗完澡,手机屏幕亮起杜晨的名字。



“《Voetbal Inside(足球内幕)》邀请我当嘉宾了!”



《Voetbal Inside》是荷兰最著名的足球谈话类节目之一,由 RTL 7电视台播出,在荷兰足球圈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通常在欧冠或联盟杯比赛夜同步直播,赛后也有专题节目。



电话那头杜晨的声音有些兴奋,“就是欧冠直播那期,和你比赛同一天。”



罗伊擦着头发笑了。



“他们想聊什么?”罗伊问。



“我们的故事比如怎么认识的。”杜晨的语气突然变得小心翼翼,“你觉得哪些能说?”



他忍不住笑了:“除了那些让你脸红的部分其他随你发挥。”



电话那头传来杜晨的轻笑声。



“我会注意分寸的,”她顿了顿,“虽然他们真正想听的,无非是你早餐吃什么牌子的麦片,训练后会不会偷吃薯片.”



她的声音带着了然,又夹杂着一丝无奈。



杜晨太清楚这档节目的本质了——表面上是邀请她这位女友当嘉宾,实则每个问题都暗藏玄机。



那些主持人看似亲切的笑容背后,藏着对罗伊私生活的窥探欲。



他们想知道的,从来不是她杜晨-科洛斯的故事,而是那个在球场上所向披靡的罗伊,脱下战袍后的模样:



罗伊的日常作息,是不是真的像传闻那样凌晨四点就起床训练?



他的饮食禁忌,是否还保持着在皇马青训营养成的变态自律?



他的私人爱好,除了足球外,是否还痴迷于收集球鞋或者古典音乐?



他的真实性格,镁光灯下那个彬彬有礼的形象,是否只是精心设计的伪装?



更隐秘的,他们想从她口中套出罗伊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输球后会不会摔东西?



面对媒体刁难后回家是否也会爆粗口?



对待工作人员是否像对球迷一样友善?



甚至在亲密关系中,那个在球场上霸气十足的男人,是否也会展现出出人意料的温柔?



杜晨虽然初入名利场,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



她像一块海绵,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无师自通地摸透了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



那些看似随意的闲聊背后暗藏的试探,那些亲切笑容下掩藏的算计,她都看得一清二楚。



就像现在,她完全明白这档节目邀请她的真正用意。



虽然她只是个刚崭露头角的新人模特,但已经能准确嗅出每个问题背后的潜台词。



他们会用“你们第一次约会去了哪里”这样看似无害的问题开场,最终却想挖出“罗伊私下是否也会像在球场上那样控制欲爆棚”这样的猛料。



如果主持人亲切的“你们平时怎么相处”,翻译过来就是“罗伊私下是不是也这么完美”。



如果问“他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小习惯”,实际上是在问“这位当红球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怪癖”。



杜晨想起上周参加的一个时尚晚宴,有位资深经纪人曾意味深长地对她说:“在这个圈子里,天真就是最大的罪过。”



当时她只是礼貌地微笑,却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条生存法则。



现在,面对节目的邀约,她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关于她的提问,最终都会变成解剖罗伊的工具。



罗伊在电话那头笑着说:“给你个万能的解题公式:罗伊就是罗伊。我今天这么做了,因为我想做;没那么做,因为不想。就这么简单。”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随性的笑意:“明天?谁知道呢。也许就换了个想法。人又不是博物馆的展品,非得有个标签说明。那些记者总爱问‘为什么选择这种射门’”



说到这里他模仿起记者夸张的语调,“‘是精心设计的战术吗?有什么特殊含义?’”



杜晨几乎能看到他此刻的样子:肯定正瘫在沙发上,脸上挂着那种让她又好气又好笑的懒散笑容。



第三十七章:阿迪达斯这一章,该翻篇了[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