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记事_第448节慈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8节慈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后觉得,孩子们长得很快。



特别是彦颖,已经长高了不少。



而彦颖,从正月里蹒跚学步,到如今口齿清晰,也是变化颇大。



太后眼底就有了水光,让彦绍和彦颖到跟前,看了又看,怎么也看不够似的。



她还问了燕山。



顾瑾之如实说了。



太后有点担心,只是问:“林先生,可靠不可靠?”



顾瑾之一再保证:“林先生非常可靠……”



太后这才放下心来。



彦绍有点念生,想往后躲。



彦颖很对太后很熟悉。



他对太后道:“皇祖母,我常想着您……”



这话连顾瑾之都有点惊讶。



她没有教过彦颖说的。



彦颖是真的挺想念太后。他在宫里日子不长,太后对他甚好,血缘天性里带着的亲热。让彦颖很喜欢太后。



后来不怎么进宫,是朱仲钧特意告诉过他的,说不方便进宫,他也没闹。



他想念太后,是从心底而生的。



太后的眼睛,就微微湿热了、



“好孩子,好孩子……”太后搂着彦颖,连声道。她根本没有怀疑彦颖这话的真实性,而是非常感动。



到了太后这个年纪,在儿孙身上。大概是不设防的吧?



或者。太后对顾瑾之和朱仲钧夫妻。从未设防过……



顾瑾之心里,隐约有了几分愧疚。



她站在那里,没有出声。



太后给彦绍生日礼物,又留他们在宫里住一夜。



德妃也带着晋王来看他们。



晋王很别扭。不怎么看彦颖,气鼓鼓的。



他还惦记着上次的事。



彦颖也不理晋王。



小孩子也是会记仇的。



太后就笑笑。



德妃则有点尴尬。



在太后这边坐了坐,顾瑾之把孩子留在仁寿宫,送德妃回景和宫,姊妹俩一路上闲聊。



“王爷离京有些时日了吧?”德妃问顾瑾之。



顾瑾之点点头。



德妃又问她,外头有什么趣事。



“......近来不曾有什么趣事。京里谈论最多的,还是思柔郡主——现在应该称一声慧绵师太了。”顾瑾之道,“她的事,世人津津乐道。我经常听闻。”



“我也听闻了些。”德妃低声对顾瑾之道,“她能顿悟红尘,也是功德一件……”



德妃没有仔细往下说。



姊妹俩心领神会。



到了景和宫,德妃突然把服侍的人都遣了出去,只留了顾瑾之说话。



她有私密话要和顾瑾之说。



这让顾瑾之有点惶然。她现在怀着身子。只怕没有精力能帮德妃什么。



顾瑾之在心里想了想,然后组织了一个委婉的拒绝词,不管德妃要求她什么。



“……陛下去了西北。太子的意思,宫里之事,皆要照旧如常,否则世人猜测战事不利,人心惶惶。三公主已经满了十三岁,太子会着礼部,给她选驸马。这件事,你替我带话给大伯和大伯母,让他们留心待选之人。大公主就嫁得不好……”德妃提及这些话,忧心忡忡。



在这个年代,律例规定,公主的婚姻,都选民间子弟中貌美者为婿,不许文武大臣子弟娶公主为妻。所以,公主出嫁,称为“下嫁”,就是恩赐之意。



大公主的母妃是张淑妃。



张家曾经因为图谋不轨,早已满门流放岭南。



事情的导火线,就是顾瑾之被绑架。



而后,张淑妃被关进了冷宫,没过两年香消玉殒。



大公主小时候挺活泼的,自从张家倒了,张淑妃去了,宫里的势利眼们,待她越发不如从前,大公主也自卑,越发小心翼翼。



太后觉得她不如小时候端庄温婉,一味的怯懦,也不怎么喜欢她。



跟所有的公主一样,大公主的婚事,也是皇帝下旨,着礼部和司礼监共同选择。



这个年代的律令,哪怕是公主,也多受歧视。



大公主嫁给了一户姓蒋的人家,她过得并不如意。



很多事,都瞒着太后,私下里的人却是知道的。



除了太后和皇帝,其他人都听闻过,大公主不太好。



二公主是苏嫔的女儿。



苏嫔娘家,算是功勋贵胄,对二公主的婚事比较上心,所以二公主嫁得不错。



德妃是很舍不得女儿出嫁的。



到了三公主要择婿的时候,德妃的心就提了起来。



公主择婿这种事,后妃及其娘家,是不得干预的。所以,德妃也不好贸然派太监去传话,让顾家留意这件事。



她需要一个信任的人帮她。



顾瑾之就是她信任的人之一。



*****



这是补20号的更新,^_^~~



第448节慈母[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