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记事_第366节地黄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6节地黄丸[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顾辰之见识有限,他没有插嘴。



……那我告诉您药方,您帮我制出来吧。您擅长制药吧?顾瑾之道。



滋肾丸是金元时期的名医李李东垣所创,至今已经三百年,治疗肾火旺效果非常好。滋肾丸由知母、黄柏组成,添加了少量的肉桂。



而六味地黄丸由明朝中期的名医薛己所创。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味药的问世,过了一百二十多年,陈实功才创了这个合用的药方,来从根本上避免胎儿发胎瘤这种先天性疾病。



现在已经到了朝代的中期,顾瑾之以为六味地黄丸早已问世。



哪里知道,她自己记错了年代。



她把药方写了出来: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四钱、干山药四钱,泽泻、丹皮、白茯苓各三钱。



林翊很好奇,就拿起来看。



顾辰之也凑过来看。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有个肾气丸,与这个方子颇为相似。顾辰之看完,笑道,只是少了两位药:肉桂和附子。



林翊也笑起来:这个药。还真有。不过不叫六味地黄丸,叫钱氏补肾丸,就是宋代名医钱乙将张仲景的方子做了裁剪。才得出了这味药。秘方我没见过,大致就是这么几味药了。钱氏补肾丸的秘方。至今还在钱氏手里拿着呢……



这个年代虽然没有知识产权,秘方却是传家之宝。



不少人研究,到底不如钱氏补肾丸好。不知是真的,还是心里作用。



到了这些年,钱氏补肾丸仍是很好用。



顾瑾之的这个六味地黄丸,是明朝中期薛己的方子,用药的确和宋代名医钱乙的不同。



她把用量写得一清二楚。让林翊很稀罕,在手里看了半晌。



市面上的药,补肾很不错。



像凌三麻子这种肾火旺炙,还是薛己的六味地黄丸更妥。



别从药铺买。就咱们自己制吧。顾瑾之道,药铺的药自然是好的,却不适合此前的证况。药增减一分,药效皆不同。林先生照我的方子,抓了药制药吧。



林翊点点头。



回到家。林翊当晚就把六味地黄丸和滋肾丸制了出来。



他们几个人第二天又去了凌三麻子家。



这回,顾瑾之站在哥哥和林翊身后,没有出头。



顾辰之将药丸装在锦盒里,托在手中道:三麻子,这些药给你。你出诊金白银五百两。



凌三麻子嘴抽搐了下。



他的田地虽然多,一年的租子也不过一百两左右。



顾辰之一开口就是五百俩,让凌三麻子肉疼不已。



凌三麻子犹豫了下。



顾辰之继续道:你不用舍不得,这钱我们不要,还是你拿着。你派两个灵活的丫鬟,去照顾凌大夫的老母亲,每天吃喝从你府上出,一直老太太送终为止。每顿都要好的,还要给凌老太太盖所能遮风挡雨的房子。等个一年半载,你媳妇再有了孩子,孩子到三岁还好好的,你就把凌老太太当亲娘。若是不好,钱我们再赔给你……



不用凌三麻子现在就拿出钱,他心里舒服了不少。



他念着顾瑾之乃是活神仙。



当初顾瑾之治好太后兄弟中风那件事,不仅仅是京城有耳闻,京师附近的人都听说过。



这名声在那里,凌三麻子又如何不信呢?



他当即答应:好,我供养凌大夫的母亲。倘或将来我孩儿平安长到三岁,我再将将自己的田地分一半给凌大夫的侄子们,偿他的命。



我会定期派人来看。你若是对凌老太太有半分不敬,可别怪我无情了。顾辰之板起脸。



他严肃的样子,颇有几分衙内的威严。



凌三麻子道是。



他和凌三太太每次吃顾瑾之开的样子。



药没有了,又去顾家取,一直吃了半年。



半年后,凌三太太果然有有了身孕。十月怀胎,又生下一个儿子,上苍还是可怜凌三麻子的。



孩子长到了一岁,没有从前那几个孩子的症状。



凌三麻子就知道自己果然是误会了凌大夫。他亲自去给凌大夫修坟,认凌大夫为义兄。



凌三麻子和凌大夫原本就是同姓,上溯十代还是亲兄弟。凌大夫没有香火,凌三麻子让自己的儿子也认凌大夫为义父,以后为他供奉香火。



凌老太太在凌三麻子儿子尚未出世就死了。



凌三麻子一直依诺,对老太太很好。



当初说要给凌家子侄田地,凌三麻子是舍不得的。只是事情过去多年,顾辰之也忙,早已不管了。



凌三麻子又是认义兄,又是让儿子替凌大夫供养香火,做得仁至义尽,非要逼着他把田地分给对凌大夫不够照顾的子侄们,也没什么意义。



凌三麻子自那之后,行事越发慈悲厚道。



这些,皆是后话了。



####



顾瑾之给凌三麻子开过方子之后,又在庄子上住了半个月。



朱仲钧的腿伤已经好了六成,勉强走路还是可以的。



也快到了年关,顾瑾之就和朱仲钧回了京城。



****



第二更,等会儿还有一更。这个月还有几个小时就结束了,大家有粉红票就投过来吧。



第366节地黄丸[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