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_第一百九十二章 赵老师送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二章 赵老师送礼[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个上门恭喜赵委员荣获乾隆五十五年唯一“包衣奴才”荣誉称号的是巡盐御史郑博文。



这人也是内务府的“包衣大”,不过走的是和珅大管家刘全的路子。



郑御史很懂规矩,送上一百两“花样”。



“花样”是在吏部排队等官那些人给吏部捐纳的买官钱、及给工作人员的孝敬,官面上叫“捐花样”,后来这玩意在京里官场迅速普及起来,哪怕不是当官、升官,只要是值得庆贺的事都得给捐个花样。



变着花样送礼的意思。



赵安这里虽不是升官,但和升官的性质也差不多,因此郑御史自然就给捐个花样。



这次特地过来主要是巩固一下“包衣大”之间的感情,毕竟扬州地界的官场就他和赵委员出身相同,都是内务府的包衣出身。



两淮盐政阿克阿当虽然也是皇上的奴才,但人家是上三旗满洲正白旗出身,比内务府所属汉军包衣要高好几个档次,平时“玩”不到一起。



阿克当阿这人为人不小气,出手很阔绰,就是有个缺点,那就是骨子里是看不起非上三旗出身官员。



这一点不经常跟阿克当阿打交道的官员可能感受不到,可郑博文是经常跟盐政衙门打交道的巡盐御史,哪里不清楚这位阿财神的“洁癖”。



因而,不怎么跟阿克当阿玩,热脸贴人冷屁股干嘛呢。



倒是赵委员这边会做人,懂规矩,现在又被皇上赏了包衣籍,明显被和中堂看重,郑御史自然就要过来亲近。



同为“包衣大”,他们不抱团谁抱团?



赵安自是热情接待郑御史,寒暄之余自是感激老太爷感激和中堂,感谢大清朝什么的。



总之,自己能有今天靠的不是个人努力,全是组织栽培。



同时暗示自己与郑御史既然出身相同,那今后就得互相扶持。



这一点正合郑博文心意,双方无疑又近了一步。



不过郑博文看着比较精明,又没有把柄在赵安手里,所以赵安暂时没有把他拉下水的计划。



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聊着聊着就聊到运河,郑御史说了一通市面如何萧条,扬州城一点过年气氛也没有,有不少商人被迫滞留扬州后,便道:“事情闹的越来越不像话了,参漕运衙门的折子我已经写好,赵大人这边打算什么时候上本?”



赵安的折子实际早上了,这会却含糊说过两天就上。



“再有半个月就过年了,这事要再拖下去,来年漕运、盐运都得受影响,万一朝廷听信漕运衙门调兵镇压漕工,两淮地界恐怕就不得安生,不知多少无辜百姓要受无枉之灾、妻离子散.”



听郑博文这语气,还是个忧国忧民的主,这让赵安不由高看一眼。



不管是不是装的,能动不动把百姓利益挂在嘴边的,都是当官的好材料。



转念一想,漕工真要造反肯定就要杀官,先杀哪的官?



不就是扬州的官么!



好家伙,这是担心自己掉脑袋才采取“绥靖”政策,强力安抚啊。



不过能想到这一点的也是聪明人。



第二个来恭喜赵安荣登奴籍的是老宋。



万民伞的事老宋组织的不错,抚台大人甚是欢喜,总共花费才一千多两,走的也不是县学和府学的账,直接跟那些士绅“摊派”了。



当然,这个“人情”老宋是要还的。



还的方式主要是县学能拿朝廷“奖学金”的禀生名额,以及不拿补贴的增生名额。



这些名额虽然对学生的举业并无大的帮助,但毕竟是个荣誉。



而且荣誉拿多了,就有资格保送国子监。



相当于后世这个竞赛获奖那个竞赛拿第一,然后靠着加分给送入清北的意思。



国子监的含金量不比清北低,只要出来就能做官。



不过起步很低,大多科级。



对于举业成绩不是最优秀的部分士绅子弟而言,保送入监这个正途出身可比捐监这个杂途要好得多。



因为他们有钱,后面可以为子弟拿钱买官进步。



故而禀生和增生名额向来都是秀才阶段的暗箱操作重灾区。



对穷人家孩子很不公平,只客观来讲穷人家的孩子就算保送入监也不会有大的前途。



原因是穷人家的孩子拿不出买官的钱,想要在官场上更进一步,唯有贪污受贿一途。



要么就是被贵人看中破格提拔。



唯有科举能够坚持走到会试的穷人家孩子,才能保持一点初心,成了天子门生的他们也比其它途径得官更快,提拔更快,少花许多冤枉钱。



好比赵安这个有包衣奴才加成的特赐同进士出身跟正牌科举一二甲进士一同选官的话,肯定是人家一二甲进士优先。



他最多比三甲同进士强些,还得看他会不会做人。



不管怎么样,科举的含金量还是很大的。



老宋这边怎么还人情,赵安不管,也不好管,这是人老宋的“一亩三分地”。



大家关系再好,也不好插手人家地盘上的事,何况还是替你赵委员办的事。



第一百九十二章 赵老师送礼[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