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_第七十四章 嘿嘿,您看人真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嘿嘿,您看人真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咱让你上刀山下火海做甚?不仅不让你做这些,咱还要给你封给官做!”



罗贯中懵住了。



已经下定决心接下来别管皇帝提出什么过分条件都答应,并不打任何折扣执行的他,脑子彻底乱了,一时间转不过来弯。



这事情,可和他所想完全不一样啊!



皇帝帮助自己完成夙愿,非但没有什么特殊的过分要求,反而还要给自己封官?



这到底是自己傻了,还是皇帝傻了?



皇帝是这般好心的人?



这事……怎么处处都透漏着诡异,带着重重迷雾,让人怎么看都看不清楚了?



哪怕写的思维发散能力强,换而言之也就是瞎鸡联想是拿手本事,罗贯中此时却也彻底的糊涂了。



让朱元璋这完全不按常理行事的手段,给整不会了。



“陛下,小……小人就是个写的,除了写,别的什么都不成,这……猝然为官,只怕担当不起,反而会误了陛下大事。”



想不明白朱元璋到底想要干什么,罗贯中干脆也不多想了,顺着朱元璋的话往下说。



反正有了今日之事,他已经不多做他想,接下来只管好好给朱元璋干活就是。



他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你可不要谦虚,你的才能我还是有所耳闻的,不然你能给张士诚当幕僚?”



“张士诚被陛下所灭,这不更加证明了小人的才能不足,不擅长为官做事。”



“哈哈,你倒是会说,不过张士诚是他自己不争气,才不过是刚取得了一些成就,就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开始肆意的享受起来。



不思进取,目光短浅。



就他这样的,不要说是你们这些人在辅佐,就算是把咱手下的文臣武将,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将换换个,他张九四依旧成不了气候!



带头的无能,不能把罪过都推脱到下面人身上去……



而且,咱给你官做,还就是看重了你写的能力。”



朱元璋前面所说的话,让罗贯中暗自点头。



觉得朱元璋说的很是中肯。



作为跟在张士诚身边时间不短的人,才不过是刚和朱皇帝接触没多久,他就已经明确的感受到了,张士诚和朱皇帝的之间的巨大差距。



非是马后炮,只以成败论英雄。



而是和朱元璋比起来,不论是心胸气魄,格局手腕等诸多方面,张士诚是真的比不上。



对于朱元璋所说,彼此手下文武换一下,他依旧能稳赢张士诚的话,也是非常相信的。



但听到朱元璋话锋一转,说出来的正是看中了自己写的能力,才要给自己官做的话,又是为之一愣。



还从未听说过有专门写的官。



而且,说来也是惭愧,在如今的社会风气下,写并不是一个多好的行当。



正经的文人,谁也不会做这个。



这点从他开始写之后,就一路走低,以至于吃碗一文钱五个的饺子,都要讨价还价上半天,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证实。



结果现在,他却突然间从皇帝口中听到了这个消息,焉能不为之意外?



莫非……这是皇帝觉得自己写的不错,准备用个官职把自己留在身边,今后按照他的意见,专门写给他看?



当这个念头升起之后,罗贯中顿时觉得,自己只怕很可能是想到点子上了。



这事,对他来说并不难。



唯一有些担忧的,若是因为自己写的慢,或者是在一些要紧关头停下,依照当今皇帝的脾气,会不会直接动手抽自己。



亦或者是,把自己给关到小黑屋里面,规定一天写不出来多少字,不许自己出来。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这等事朱皇帝绝对能干出来。



“咱准备在接下来,创建大明日报,让你当个主编,专门负责这件事。”



朱元璋说出了他的真实意图。



在现代生活了那么多年,舆论有多重要,他可太清楚了。



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当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再结合大明的种种情况,朱元璋的感触就分外深刻。



也是因此,在重返洪武八年之后的第三天,见到刘伯温之后,他就向刘伯温打听罗贯中的消息。



并开出这等罗贯中无法拒绝的条件,把罗贯中给引诱过来。



所为的,就是舆论的控制权。



在现代,他见识过各式各样的社交媒体,舆论传播手段。



很多都是很高明,很高效的。



但很可惜,互联网这等初次接触之时,让朱元璋惊为仙人手段的东西,想要在大明复刻出来,对于现在的朱元璋而言,无疑是痴人说梦。



而朱元璋本身也是个务实性子。



所以,暗中对着互联网流口水之后,朱元璋马上就决定通过创办报纸,充当皇帝喉舌,以此来扩大皇帝,或者是中央朝廷在全国范围内的话语权,影响力。



互联网摸不到,报纸还是可以摸一摸的。



而在互联网大兴之前,哪怕有广播,电视这些出现,也依然难以撼动纸质报纸的地位。



所以,报纸还是很有搞头,有着很长生命周期的。



说起来,他是大明的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皇帝,似乎话语权很重,对舆论的影响也很大。



从一方面来说确实如此,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却又不是这样。



作为完成大一统的开国皇帝,他的江山是自己亲自带人打下来的,而不是从谁那里继承下来。



这自然注定了他的权力,以及影响力。



但是,说起舆论影响力,却还是不行的。



如今真正掌握舆论的,是众多士人。



或者说,从很多朝代以前,真正掌握舆论的大体上都是士人。



他为什么在去年,非常坚决的杀了高启?



仅仅只是因为这家伙是张士诚的旧部?



仅仅只是因为自己想要授他高官,这家伙固辞不受,执意返回家乡授徒,根本不给自己这个皇帝好脸色?



仅仅只是因为,在张士诚旧宫殿上修复了苏州府治时,写了一篇《上梁文》?



这些都是表面原因,真实的原因,是因为高启这个在文坛之中极负盛名的人,回乡之后并不是老老实实的教书。



而是和一堆江南那边的文人士子们,对着朝政指指点点。



朝廷这边别管推行什么政策,这些人都是一阵的冷嘲热讽,各种挖苦,说风凉话。



把朝廷政策批判的一文不值。



偏偏这些人名声很大,在江南那里的影响力也同样很大。



严重的影响了朝廷政令的推行。



自己迫不得已之下,这才找借口,不顾士林之中的哗然与震荡,把高启抓起来腰斩,让这家伙闭嘴。



同时,也是杀猴儆鸡,让剩下的那些人都闭嘴,别在那里唧唧歪歪。



最起码不要在朝政上唧唧歪歪。



朱元璋却也知道,杀高启固然畅快,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只能管住一时。



用不了多长时间,那些人还会故态复萌,甚至于还会出现反扑。



事实上,不论是自己去世之后,被自己压制的文人疯狂反扑,还是说到了后来,自己大明实际上还是成为了文人把持的天下,都证明了自己的忧虑是对的。



只是上辈子的时候,自己虽为之忧虑,却根本没有办法破局。



因为事实上,民间的舆论是掌控在这些人手里的。



乃至于朝堂之上,也同样是不乏他们的人。



哪怕是自己,也只能利用激烈手段,极力压制……



但现在不同了,自己从现代归来,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自然是有办法对付他们。



创建报纸,让朝廷的声音能够更加深入的进入民间,争夺舆论这个阵地,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而让罗贯中过来,自然是有大用的。



现代时,他已经充分的见识了,引人入胜的长篇连载,对于提高报纸的知名度,增加报纸销售量有多大的作用!



那么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比将罗贯中给弄过来更合适的?



罗贯中手里不仅握着水浒传,三国演义也正在创作之中。



四大名著直接集齐了一半!



有这两本书打底,又有自己这个皇帝在后面撑腰,对于大明日报今后的成功,朱元璋还是有很大信心的。



就算是水浒,三国两本书都连载完毕了,也不用担心。



一来有这两本经典著作打底,到了那时,大明日报早就打出来了名气。



二来……这不是还有罗贯中这个擅长写的人在吗?



除了之前他所想的,把封神演义的构思告诉罗贯中,让罗贯中动笔之外。



朱元璋觉得,还可以把西游记的创意也说与罗贯中,让罗贯中来写。



指不定他们师徒两人,就能包揽新的四大名著。



当然,若是这两部也给写完了,罗贯中还能提的动笔,自己把金瓶梅的创意说给他也不是不行。



不过,因为水浒传是他老师写的缘故,这个创意只怕罗贯中不会接受。



当然,表面不接受,私底下按照这个创意写,然后换个笔名来发表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据他所知,写大多不太正经。



罗贯中真私底下干出这等事情来,朱元璋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除了这些外,还可以给他讲述一些射雕,倚天屠龙这些吗,让他加以改造,进行大明本土化。



依照罗贯中的功力,想来会别有一番滋味……



大明日报?这是什么东西?



官方有邸报,这是流传了很多朝代的东西,罗贯中自然知道。



既然有邸报,却为何又要弄这什么大明日报?



这岂不是有些重复?



似乎看出罗贯中疑惑,不等罗贯中出声询问,朱元璋就先一步开口给他解释。



“大明日报和传统邸报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几个不同板块,比如,一部分可以刊印大明的人事变动,以及一些可以公开的奏折,大明的大政方针。



一部分用来报道民生,一部分可以让人投稿,弄些诗词歌赋。



咱还准备专门预留一个板块,专门让你刊印连载你老师的水浒传,还有你的……”



原本还准备开口提些意见,让皇帝在这件事情上慎重,多多考虑一下的罗贯中,听到了朱元璋最后一句话后,立刻对朱元璋行大礼,口中高呼陛下圣明。



“你今后在日报上连载时,需要注意,每一次都要断在扣人心弦的地方,让人心里痒痒的,不看后面的就难受。”



朱元璋出声对罗贯中叮嘱。



在说这话时,他的脸上露出一些多少显得有点变态的笑容。



是时候让大明的人,也领略一下断章大法的威力了!



这种痛苦,不能只他一个人领略过。



罗贯中目瞪口呆,望向朱元璋的眼神都变了。



这位陛下,为什么对这些这般熟练?



不过,这个提议是真的好。



其实,原本的时候他就是准备这么干的,此时听到皇帝话,就越发坚定了他的信心……



今后大明许多人追更,欲仙欲死的好日子,就在这位自己在现代淋过雨,便也要将别人的伞给撕扯了的洪武大帝的亲手操作下,宣告着开始了……



……



凤阳,有信鸽扑闪着翅膀落下。



守在边上的人不敢怠慢,立刻从信鸽腿上,取下小巧精致的信筒。



伸手在信鸽身上轻轻捋两下,像是在夸奖。



而后把信鸽装进笼子,抓了一把谷子喂它。



做完这些,便脚步匆匆的朝李善长住处而去……



第七十四章 嘿嘿,您看人真准![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