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_第二章 凤阳花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凤阳花鼓[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元璋循声望去,只见此时的奉天门广场之上,已经和之前大不一样。



各色彰显皇家威仪,显示大国风范的仪仗还在。



但那些原本站立在那里恭贺的公卿百官,以及各国使节,和一些百姓们,都分列左右,腾出了位置。



此时,在他们腾出来位置上,多出了一队穿得花花绿绿的凤阳花鼓队!



这是洪武朝前期时,必然会出现的一道景观。



每年正旦大朝会,都会有来自凤阳的老乡亲们,来到京师给自己拜年贺岁。



而后在大朝会上,给自己来上一段自己最为喜爱的凤阳花鼓。



听着这喜庆热闹的凤阳花鼓前奏。



原本还感到揪心的朱元璋,瞬间就放下心来。



他已经确定了,这个时间点自己妹子还在!



并没有出事!



因为正旦大朝会上有凤阳老乡亲们前来贺岁,并表演花鼓,最晚只持续到洪武八年!



后面再没有过了……



在朱元璋长松一口气的时候,随着前奏过后,花鼓队已经开始载歌载舞的表演起来。



“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



凤阳真是个好地方,赤龙升天金凤翔。



数数天上多少星,点点凤阳多少将!



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



凤阳真是个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荡。



不服徭役不纳粮,淮河两岸喜洋洋!”



这些花鼓队的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唱的格外动人心神。



一段花鼓词唱罢,顿时响起了一片的叫好声。



最为兴奋,最为喜悦,喊声最大的就是一众淮西勋贵。



这花鼓词是真好!



唱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但朱元璋却没有喝彩,脸上的笑容也非常耐人寻味。



因为在现代时,他还听过另外一段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上,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初听之时,愤怒之情无以言说。



后面上网多方搜索查证,说这是后来鞑子占据华夏之后。



有人为了抹黑自己,专门编出来让人唱的,和原来的花鼓词完全不同。



不过,自己最为喜欢听的凤阳花鼓,在后来也成为了凤阳那里的人,外出讨饭的一大法宝。



背着花鼓去讨饭,有点才艺在身上,终究还是要比那些只会拿个破碗的人,讨到的多。



当年自己要是有这才艺在身上,说不定过的就没有那般凄惨。



不过这样的心思,在心中升起之后,朱元璋又将之抛出脑海。



也幸亏自己没有这个才艺。



不然自己要饭就能活下去,且活的还不错,那也绝对不会脑袋栓到裤腰带上去参加义军。



如此,世上只会多出一个要饭花子朱重八。



再不会有洪武皇帝朱元璋!



哪怕知道自己后来,听的花鼓词不是现在编出来的,但朱元璋此时的心情,还是好不起来。



因为他想起来了,随后所发生的事。



也确定了现在的时间——洪武八年正旦大朝会。



前来演奏的花鼓词每年一变,这正是他记忆之中,洪武八年时的花鼓词。



对于这一年的花鼓词,他印象非常深刻。



因为就是从这一开始,他下令再不让凤阳的老乡亲前来贺岁,更不让老乡亲们表演凤阳花鼓了。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很快发现,自己被这些老乡亲们欺骗了。



而且骗得还非常惨……



为什么自己会让老乡亲们前来贺岁?



除了不忘乡里之情外,最大的原因是想要通过他们的口,知道一些凤阳老家的情况。



但结果却是,这些老乡亲们口中,一句实话都没有了。



自然也失去了让他们前来的意义。



朱元璋知道,最为根本的原因,出在以李善长为首的这帮老兄弟头上。



韩国公!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脸上带出了一抹意味难明的笑。



李善长在之后所做的诸多事情,也随之在脑海中浮现。



如今的李善长,正在负责营造中都城。



在李善长等人的劝说之下,自己有意迁都中都。



为了营造中都,自己这边是勒紧裤腰带支持。



第二章 凤阳花鼓[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