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_第38章 集九州之文化,李承乾的改变(求月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章 集九州之文化,李承乾的改变(求月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这一日起,群臣们能清楚的感觉到李世民似乎变了。



虽然仍是那般的勤政。



但他脸上的笑容却是少了许多。



很多人其实都来看望过顾泉,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真正的心腹,都想要帮着顾泉做些什么,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此事终是秘密。



其实早在玄武门之变刚刚结束之时,确实是有着很多的传言。



但这些传言也早就已经随着时间而逝去了。



没人能想到——



一个人能够为了家族,为了心中的感情付出这么多。



更不可能知道如今之事。



而李世民的那些心腹终究也是不会将此事透露出去。



这是禁忌,所有人都十分明白这一点。



李世民为顾泉找了许多的医师。



其实原本顾泉是不抱有什么希望的,于他而言,能够再次见到李世民一面便已经足够了。



此生并没有什么遗憾。



但让人惊奇的是,他的身体竟真的有了些许好转。



不,或许不能说是好转。



而是持续衰弱的速度变慢了。



这其中或许是和他放下了政务,且回到了中原这片熟悉的气候有着些许关系。



李世民对此自是十分的欣喜。



顾泉本来还想着帮他再做一些什么,但李世民对此事的态度却是极为的坚定,不让顾泉再操心什么朝政。



其实也无需操心什么。



哪怕是有着洛书协律器的帮助,与当前朝堂之中的这些大臣们相比,顾泉的内政本事却同样也是差了太多。



真正适合他的也唯有西域。



但无论是顾彦也好,亦或是李世民也罢,都不可能让他再去管这些。



顾泉就这样清闲了下来。



但对于他这种人而言,他是不可能停得下脚步的。



他肩负起了整个家族的教育之责,将自己这些年来的战事经验传授给顾氏的下一代子弟。



尤其——



是对付外族。



他根据这些年来的经验,总结出历代外族兵马的优劣之处,在一边为家族立下兵法的同时一边传授。



李世民每天都要见他。



他给了顾泉一个旁人做梦都不敢想的特权,那就是直接坐轿进入皇宫,顾泉虽然万般拒绝,但李世民却仍是执意如此。



他从不与顾泉说朝政,只是跟顾泉诉说着将来大事。



“朕要在岭南为我大唐打造出一座盛大的港口,让其成为我大唐开拓之根基。”



“景襄侯所提之海上伟业。”



“朕必须要做到!”



“子渊,届时你必须要和朕一同看着我大唐之兵走向四方,这是朕的圣旨!”



依旧是如同昔年那般,但对于二人而言感受却已完全不同。



当初的他们刚刚掌权。



整个九州正处于极为疲惫的时期,甚至就连北伐都不敢想。



但如今则是天可汗之名传遍四海。



其实对于现在的大唐而言,是已经具备了做这些事的资格,只是要开启这一切就注定需要投入极多。



修缮港口,建造大船.培训海上之兵。



大海终究是与湖泊不同的。



这其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是难以想象的。



而如今西域未曾彻底安定.九州的一切还没有发展到可以无视大型天灾的地步。



身为帝王,李世民不能轻易踏出这一步。



他这样做只是想让顾泉好生修养,与他共同走到整个贞观的终点。



顾泉当然也明白李世民的心思,但生死之事又有谁能够掌控呢?



他对死亡并没有什么畏惧。



这是每一个顾氏子弟都具备的特点。



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停下脚步,至于死亡——静候着便是。.



时间匆匆而逝。



顾泉的离去确实是让西域出了一些问题,顾彦的能力确实是处理不了西域这般复杂之事。



虽然他已经十分尽力了。



但能力如此,人之奈何。



想要彻底控制住整个西域,恩威并施只是基础,其中所涉及的问题还有很多。



李世民不得不派出更多的官员前往西域,帮助着顾彦解决一切。



此事无疑是更加让李世民心中的伟业再次推后。



他没法再前进了。



大唐在短短十余年之间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在当前的这个时代就是一个奇迹。



简单而言——就是步子迈的太大了。



虽然确实将整个大唐的国力推到了巅峰,但想要彻底解决掉一切,使得四方真正安稳下来,便需要更多的时间。



也好在当前的九州文化愈发兴盛,人才辈出。



科举选材无数。



这些人都可以派去四方。



有着顾氏的吏治监督,哪怕不能覆盖到大唐全境,但却同样也保证了整个大唐的吏治下限,使得大唐持续向前。



值得一提的是——



在顾磊的建议之下,顾氏于巨鹿之地创立了一个名为“云韶阁”的雅地。



其目的便是聚集天下士人,集天下诗词歌赋。



没错,就是诗词歌赋。



随着整个大唐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再加上九州文化的盛行,如今的大唐文坛也全然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昔日所被称之为“旁门左道”不受人重视的诗词歌赋,如今愈发的盛行。



几乎皆是歌颂盛世之作。



这与原本历史之中的文坛发展完全不同。



在原本历史之中,整个华夏的文学发展极为的漫长。



从一开始《诗经》的教化作用、再到楚辞这种情感浓烈、形式自由、个人色彩极强作品不断问世。



这就如同是两个派系。



两汉期间。



所谓的“正统”文学,是以散文及赋为主,多是服务于宫廷用于政治。



而其他的则为左道。



虽然于艺术层面上极为不凡,但却无人关注。



这一切的改变主要转折便是在魏晋南北朝之时。



汉末的大乱,玄学的兴起动摇儒学。



再到魏文帝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文学提升到与建功立业同等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后续的门阀制度。



第38章 集九州之文化,李承乾的改变(求月票)[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