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_第24章 海晏河清,志吞山河(求月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海晏河清,志吞山河(求月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堂上下,万众一心。



李世民这个皇帝所能够起到的表率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其实在很多时候——



作为一个真正的统治者,只需要像李世民这样做出表率以及执行正确的政策,那对于整个天下而言,便已经足够了。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九州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恢复。



这也是当前历史与原本历史的不同。



顾氏的出现,加速了生产力的进步,使当前历史远超原本历史。



再加上华夏民族原本那以土地为生的民族底色。



在局势彻底稳定结构下来之后,整个天下的修养速度自是会肉眼可见的不断提升。



尤其是此次修缮各地水渠。



这对于整个天下的粮产恢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不仅仅是可以用来灌溉良田,同样也可以开垦出极多的良田。



人口的不断衰减,就注定了当今天井下已经有了太多太多废弃的土地,如今皆是可以拿来耕种。



只要保证吏治上的清明,并扼制大族屯兵。



这一切的成果便会极为不凡。



而现实也并未辜负李世民付出这般的努力。



截至贞观三年之时,整个天下的人口已经从隋朝末年诸侯并起之时的不足两千万恢复到了两千六百余万,并且四方的耕地面积更是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两亿亩!



这个数字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而随着日子的逐渐变好,其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更是还未曾停下。



商路再次被打通;



在朝廷的政策之下整个大唐的商业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



同时间还包括四方流民开始回归家乡。



流民——向来都是一个王朝之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只要流民出现并且到了一定的数量之后,很容易便会直接摧毁掉一个王朝的根基。



从下到上一点点的摧毁整个王朝。



而如今流民回流,则是能够让所有人都清晰的感觉到整个天下的变化。



——盛世似乎真的要回来了。



李世民对于此事自是十分关心,同样也让他更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并未走错路!



大喜之下,李世民并未得意忘形。



在坚定的志向之下,李世民在确定了之一切之后,只会带领整个大唐更为坚定的向着前方走去。



他令人重修户籍,收揽四方的难民。



也并未忘记自己所提出的存粮之事,一直都以节俭要求四方官员。



并且,他也同样没忘记自己要做出的表率。



下令减少四方纳贡。



除此之外,李世民则是挤出时间,开始更为细致的钻研昔年的一个个盛世,包括顾氏先人们所留下的一些典籍。



根据那一代代的顾氏先人,一代代的明君,一个个的盛世来深思着独属于大唐的道路。



当然,有时候李世民同样难免出错。



但他麾下可还是有着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包括顾氏子弟等一众能人辅佐。



有着这些能够闻名于青史之中的能人辅佐。



再加上李世民自己的果断与英明。



整个大唐来日的道路,就在这一次次的探讨之中愈发的清晰。



就连顾易都不得不感叹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



在这个时代。



无论是任何人都无法掩盖独属于他的光芒,就算是那一个个顾氏子弟也只能跟随着他的脚步而前进。



他完美的吸收了顾氏的理念;



并且在这基础之上,他的才能与能力更是远超其他人。



尤其是他的胆量。



这种独属于他自己的无敌之心,让李世民整个人变得更加无懈可击,始终都把控着整个天下朝着他期望的方向前进。



贞观四年,二月;



李世民正式在朝堂之上提出了匿名阅卷与试卷誊抄,杜绝门阀舞弊。



并且亲注《五经》及《顾学》。



正式确定了以经典为辅、时事为主的考核制度。



除此之外——



他针对四方官员亦是有着考核制度,制定出了以户口增率、粮产、刑案破获率、学堂数为考核指标,优者擢升,劣者罢免流放的整体考核制度。



加强整个中央对于地方的管理。



此事可谓是惊天动地。



或许也唯有李世民这种皇帝,才敢于踏出这一步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改革。



此举,能够直接对所有门阀世族的利益造成极大的伤害。



虽然这个政策在顾易这种现代人的目光之下,仍是留有了很大的腐败空间。



但对于当前这个时代而言便足够了!



只要这个政策能够实行下去,最起码在百年之内,整个大唐的官员质量绝对会强上不止一点半点。



这就是制度的不断进步。



此事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



没办法,此事涉及到的利益实在太大,就算李世民的声望再怎么强,但这些人也不会坐以待毙。



甚至就连李渊都被牵扯到了其中。



虽然李渊如今已经不再过问朝政,且手中也没有了任何权利,一直都在宫中享乐造人。



但他毕竟也是太上皇,也是李世民的父皇!



大安宫。



时隔数年时间,父子二人终是再见面。



“那件事”终是成为了父子二人之间的一根刺,无论是李渊也好,亦或是李世民也罢,两人都不可能轻易忘得掉。



缓缓踏步走进了这座宫殿之中。



看着周围的那些莺莺燕燕,李世民的眼神之中瞬间便闪过了一丝复杂。



若是当初李渊真的给了他十方征渡使的位置。



如今天下会如何?



他的脑海之中不由得便闪过了这个念头,但转瞬之间便又是灰飞烟灭。



他没什么好后悔的。



于李世民而言,他只能不断勇往直前。



声声行礼之音不断响起。



李渊也放下了手中的琵琶,看着缓缓走进来的李世民,眼神之中闪过了一丝怅然若失。



“父皇。”



两人双眼对视,李世民恭敬的行礼。



李渊眼神愈发复杂。



不过却也并未多说什么,只是摆了摆手,那殿内的那些莺莺燕燕们全都下去。



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自觉的坐在了一旁,脸色平静的问道:“不知父皇召见儿臣.所谓何事?”



“二郎啊,曾经追随我们李家打天下的那群老弟兄们,你不能让他们的心就这么冷下去啊。”李渊沉默了片刻,最后看着李世民直接说到了正事。



其实他对于李世民的心情同样也很复杂。



这几年来——李世民所做出来的政绩他是能够看到的。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情绪才极为的复杂,时常就会质问自己当初若是不这样做的话,会不会如今他们父子二人也不会变成这样。



这种情绪十分的难以言明,更是不可能对其他人说。



听到这话,李世民表情并无任何波澜。



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李渊召见自己的想法呢。



但他绝对不可能答应。



短暂的沉默了片刻,李世民亦是选择直接开口反问:“父皇以为,儿此举所为如何?”



“那毕竟是当初追随我们李家的老兄弟,他们可是豁出命来的。”李渊微微皱眉,并未回答李世民的这个问题。



他懂李世民的心思。



但现实就是如此,天下百姓虽然重要,但天下的门阀世家同样也很重要。



第24章 海晏河清,志吞山河(求月票)[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