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_第22章 李世民登基,顾煜薨(求月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李世民登基,顾煜薨(求月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的这一生,生不逢时,大半的时间都耗费在了为顾氏寻找未来之路上。



相比于其他才能不凡的顾氏子弟,他对整个天下造成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直接,但对于整个家族的贡献确实难以想象。



他将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后人之上。



其实到了现在,顾易甚至都觉着李世民同样也是顾煜所托付的人之一。



如若不然——



以顾煜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在巨鹿,以及后来前来长安之后,和李世民说那么多的话的。



李世民现在所做的,何尝又不是顾煜所设想的呢?



生不逢时,是顾煜此生最大的悲哀。



但能在晚年遇到李世民这样的帝王,以及那一个个能承继他心愿的后人,同样也是顾煜的幸运。



至少,还有人能帮他做完一切。



对于顾煜身体的状况,李世民同样也十分的在乎。



可这又能如何?



顾煜身体不断虚弱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病痛,只是因为他的年龄大了,就连顾易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人皆有力竭之时,顾煜此生为家族默默付出的一切早已耗尽了他太多的心血。



李世民在得知这一切之后,沉默了良久。



而自此之后——



他更加的珍惜时间了。



就在十月;



李世民决议设御史台监督百官,其中又分设台院、殿院、察院,同时派监察御史巡查地方,彻底敲响了对对于大唐吏治的整合。



此事之重,远超以往。



对于朝中的百官们而言,李世民的这个举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威胁到了他们应有的利益。



而反对的浪潮同样也是远非以往可比。



甚至到了最后。



此事都已经闹到了李渊那里去,希望李渊能劝住李世民。



但李世民的态度却仍是丝毫不变。



于朝中面对百官时,当众扬言,声音铿锵:“吏治不清,百姓不宁!”



“朕就是要看着吏治肃清如镜,州县无尘!”



他将此事交给了顾氏子弟。



不仅仅是因为信任,同样也是知道这是顾氏最为擅长之事。



自昔年的顾康之时而起。



顾氏历代掌权之人对于吏治的在乎便远超旁人,尤其是在顾熙之后更是形成了一个惯例。



除此之外,他更是正式废除掉了武德年间针对商人的“五均六管”政策,刺激民间贸易,并令人铸造“开元通宝”,决议渐渐取缔旧钱。



正式掀起了贞观年间的改革。



——四方惊动。



李世民相继派出官员,督促四方政策的实行,包括均田包括赋税等一切细节都在他的考察之内。



四方百姓皆感天恩。



虽然朝廷内的政策不断,但这些只是针对四方官员。



对于那些最底层的百姓。



他们只是能够感觉到朝廷想要休养生息的决心。



天下百姓确实太苦了。



明明现在他们还不能完全体会到整顿吏治所带来的改变,但光凭着那些减少的赋税,便足以让他们对朝廷感恩戴德。



可万事又哪会有这么顺利?



就在贞观元年,天灾再次降临关中。



其实这一次的天灾远远称不上严重,但正是因为当前的天下百姓实在过于疲敝。



哪怕这次的天灾并不算严重,但还是引起了整个关中的大饥。



这对于新政的实施绝对算是一件重大打击。



尤其是李世民一向保持的听劝性格,更是让那些一直有些反对李世民这些政策的大臣抓住了机会。



太极殿。



“陛下,武德年间天下从无大灾,如今新政刚施,天灾再临,绝非祥诏,老臣叩请陛下念及天下百姓,复武德之政。”



“天下疲敝,如今大灾再临,陛下既想兴天下,当复武德之政!”



“.”



伴随着一个个官员相继走出,声声喊声响彻大殿,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是那样的真挚,就像是当真为了天下人所着想一般。



这些人,几乎都是武德一朝的老人。



李世民并未对他们直接动手,只是架空了他们的实权。



这同样也是李世民心中对于他们的仁慈了。



毕竟李渊现在还在世。



这些人都算得上是李渊的老兄弟。



气氛无比沉默。



看着眼前的那些人,李世民的眼神愈发的冰冷,不过他却也并未直接动怒,而是看向了一旁的裴寂,淡然说道:“大司空何不开言啊?”



他又岂能看不出来这些人都是以裴寂为主?



又岂会让正主置身事外。



“陛下。”裴寂深深的吸了口气,朝着李世民拱了拱手,犹豫了一下道:“新政之事老臣不敢多言,但老臣知陛下兴九州之志。”



“如今新政刚施,大灾降临。”



“或为天意使然.老臣还请陛下考虑群臣之谏。”



他并未说的太过直接,但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就是裴寂的聪明之处。



“司空此言谬矣。”



话音刚刚落下,还未等李世民开口说话,一旁的魏征便立刻呵了一声,快速走了上来道:“天灾之事,与新政有何关系?”



“司空既已知晓陛下志向,又何以说出此言?”



“难不成恢复武德旧制便能止住大饥?”



“昔年文成侯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诸位同僚可是都忘了?”



他丝毫都不给任何人留半点的情面。



一瞬间,裴寂等人的脸色顿时就有些难看了起来。



《顾学》可是当前儒家的核心经典之一,魏征说他们不知“敬鬼神而远之”,说白了就是在侮辱他们了。



而反观李世民见到这幕之后,脸上的怒色不由得便渐渐褪去了几份。



他就喜欢魏征这样。



虽然这家伙平日里和他谏言的时候也不顾场合,但在某些时候,这种人就是会有着大用。



“好啦。”



眼看着有人要发怒了,他适时开口揽住了这场争斗,旋即缓缓起身说道:“魏征说的不错,敬鬼神而远之乃是文成侯昔日所言根本。”



“朕,自幼苦读经典史籍。”



“遥想昔年文襄侯熙公治九州天灾之时又可曾屈服?”



“胜天半子;”



“此言朕直至今日亦是一直铭记在心,文襄侯连九州天灾都能抗住,难道朕连个关中的饥荒都不能抗住了吗?”



“传旨——”



“自即日起,朝廷当行赈灾之事,并免除四方灾民全年赋税。”



“任何人再提复武德旧政之事,朕绝不饶恕!”



说到最后之时,李世民的眼神忽然就伶俐了起来,立刻看向了在场的裴寂等人。



瞬间,裴寂等人只感杀意袭来,皆是本能的低下了头。



根本不敢再多说些什么。



轰轰烈烈的赈灾之事于整个关中之地拉开了序幕。



也只有到了这种时候。



改善吏治所能带来的好处才会彻底的展现出来,虽然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不久,但对于四方的官员而言亦是一众震慑!



这一次的大灾,并未如同那些人想象一般生出任何的乱子。



相反,四方灾民在听闻朝廷的政策之后,皆在感叹着李世民的圣明。



没有人会感到绝望。



甚至哪怕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关中之地的难民们仍旧对于未来充满了期望。



这是对于盛世的渴望!



朔方。



气氛无比沉默。



顾彦跪在床边,声音哽咽地向顾煜讲述着各地传来的消息与朝廷新政。



他用力咬着下唇,脸颊上青筋微微凸起,眼眶泛红,却固执地不肯让泪水落下。



身后的顾氏子弟们同样紧绷着身体,低垂着头,压抑的抽泣声在寂静的屋内此起彼伏。



顾煜静静地躺着,苍白的脸上毫无血色,呼吸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



自从那场大战胜利后,他本就衰弱的身体愈发不堪重负。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强撑着病体,整日翻阅顾氏典籍,研究草原作战之法,亲自指导麾下将士训练。



他将毕生所学和对草原的了解,都倾注在了这最后的特训之中。



这也是他留给李世民留给顾泉、顾彦等人最后的东西。



他坚信,李世民也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用到这些。



待顾彦说完,顾煜的眼皮动了动,仿佛用尽全身力气,缓缓睁开了双眼。



他浑浊的目光扫过眼前一众子弟,气若游丝地说道:“陛下乃是圣天子,此乃九州之幸,亦是我顾氏之幸!”



屋内瞬间陷入死寂,众人连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只盼能将顾煜的每一句话都牢牢刻进心里。



顾煜顿了顿,喉间发出沙哑的声音:“昔年汉室倾覆,天下大乱,我顾氏为护家族传承、为守一方百姓,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一代代人的忍让,一代代人的如履薄冰……”



说到此处,他的眼角渗出一滴浑浊的泪水,顺着皱纹缓缓滑落。



“这才换来了如今我顾氏重归巅峰的最佳时机。”



他的声音突然拔高了些许,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但你们要记住,切不可为了一时的权欲,而毁了整个家族!”



“一时的荣辱不是我顾氏所争的东西。”



“就如先祖所言——”



“世上没有不朽的王朝,尔等要切记这一点.于我顾氏而言,王朝兴衰可弃,但九州荣辱不可弃。”



“唯有保证了这一点,让我顾氏与整个九州兴衰融为一体.才可让我顾氏永垂不朽。”



突然,顾煜剧烈地咳嗽起来,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呼吸也变得急促而紊乱,可他强撑着最后一口气,眼神坚定地说道:“待我死后,将我安葬回巨鹿。”



“那里是我们顾氏的根,我要与先祖们为伴。”



他停顿了许久,艰难地继续说道,“告诉陛下……且不可为我定谥。”



“我这一生,虽征战沙场,却无功勋于天下,不可坏了先人的名声。”



“泉儿以后若有子嗣.切记要送来顾氏”



“他这一生.为我顾氏付出太多太多”



“我留下的东西.尔等可细细查看,若他日天下迎来盛世,或可实行”



“.”



他的声音越来越弱,时断时续。



伴随着那一声声的哭泣之音,顾煜那苍老的双手终是无力地垂落床边。



贞观元年,八月;



大唐太傅顾煜薨于朔方。.



(Ps:月中的保底月票刷新了,求兄弟们动动小手,多多支持一下,这一次的盛世会远超以往!)



第22章 李世民登基,顾煜薨(求月票)[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