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业不偏安_第81章 哪个是汉,哪个是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章 哪个是汉,哪个是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



赵云、王平的陈仓守军仍在路上,由于要押送俘虏民夫辎重,行军速度有些慢。



刘禅便在五丈塬上与董允、宗预、邓芝等大汉股肱商讨一些战后事宜。



结果快散会的时候,隔着一条渭水监视北岸魏军动向的虎骑,带来了一则令屋中全部大感震惊的消息。



郿坞起火!



魏军退走!



“魏寇在郿坞至少仍有战卒两万,怎么会烧坞退走?



“难道安国那千骑竟是直奔新丰,把魏寇的粮仓烧了?”



一脸讶色的宗预,道出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离谱的猜测。



可一联想到关兴带着几十甲士直袭匈奴王帐,最后又说得刘豹归汉的智勇之举,竟有不少人开始觉得真有这种可能。



须知,在昨日汇集了各方面降虏报来的消息后,大汉众文武非但对魏军兵力有了颇为详细的了解,还知晓了魏军粮仓的分布。



来自关东的粮食,先是通过崤函古道运到弘农的陕县,再从陕县郖津运到潼关,潼关仓的粮又运到新丰,新丰再入长安。



关兴既能用两千骑去解了陈仓之围,那么再用一千骑趁敌不备,烧了新丰仓又有什么奇怪的?



“恐怕不是如此。”邓芝却是摇了摇头。



“若只烧一仓粮食,郿坞魏寇恐怕不会全部退走。



“郿坞毕竟有粮三万余石,他若留下六七千人守坞,既能坚守,靠这些粮食撑半年不成问题,定然能支撑到后续粮道畅通。”



“那为何要弃堡而走?”赵广如何也想不明白。



郿坞是长安以西唯一一座坚固的堡垒,魏军如此果决地放弃,简直太过于不可思议了。



“士气?”宗预先是眸子一亮,接着缓缓言道:



“就连张郃所统精锐部曲都主动献降,魏寇岂不士气大丧?



“再则丞相派五千人下陇解了陈仓之围,郿坞的魏寇莫不是以为丞相已夺下了陇右?”



邓芝被宗预一点,顿时恍然:



“是了,加之担忧安国千骑或夺城或劫粮,他们若再不走,丞相大军自番须道入安定,再沿泾水出于长安,以魏寇低迷之士气,他们便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想明白之后,众人一时大悦。



刘禅忽然想到了什么,道:



“魏寇果真弃守郿坞,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大汉可以直接兵临长安城下了?!”



“兵临长安?”



本因郿坞再无魏寇威胁而大松一气,悦色大喜的众人先是一滞,其后尽皆恍然颔首。



刘禅见状更加恍惚。



他从没想过能一战定长安。



甚至早已经让行军工部主事马秉,组织塬上工匠研究打造农耕器械,准备留丞相在五丈塬种田,跟司马懿熬老头的!



难道真能一举克定长安?!



另一边,所谓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心同样因小胜几场而有些躁动的虎贲中郎将董允,此刻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是侍中。



先是平息了那抹自己都未能及时察觉的躁动,紧接着站出来,给同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众人泼来一盆冷水:



“陛下,诸位,我大汉虽屡屡大胜小胜,但如今陇右都还未能夺下便欲进军长安,臣以为或许失之浮躁了。



“陛下前几日还劝将士们莫要成为骄兵,骄兵必败。



“可此番大胜来得轻易,将士们恐怕愈发骄纵轻敌。



“再算算时日,司马懿的荆豫大军此刻应已至武关,不出十日便能进入长安,愿陛下深戒之。”



屋中神色激动心思各异的众人听到董允之言,一个个愣神片刻后慢慢收敛了神色,似乎也开始了自省。



刘禅神色也变得清明了些。



就是嘛!



魏军既已从郿坞撤走,那么大汉就可以安心地在陈仓、五丈塬屯田了!



陇右没了,郿坞这座前哨站也没了,司马懿来了也不可能再到五丈塬与丞相对峙,除非他真觉得丞相是个绣花枕头。



如此形势,可谓大好。



可以好好种田等待天时了。



想到此处,刘禅徐徐言道:



“侍中说得不错,为今之计,当以巩固战果为先。



“此战俘虏甚众,将他们收编也是一件麻烦事,劳诸卿近日费心一二了。



“待丞相陇右大捷,与我们会师关中,再做打算不迟。”



顿了顿,刘禅思索着道:



“按时间算,给孙权送去的第一封信应该到了。



“也不知他是会继续观望,还是会趁此时机对曹魏动手。”



说着,刘禅看向董允:



“董侍中,稍后烦请你再给孙权去信一封。



“将张郃授首,魏寇献降,郿坞弃守之事全都告诉他。



“朕倒要看看,他还能不能坐得住。”



董允拱手:“唯!”



丞相北伐与孙权是通了气的。



孙权也积极备战了。



曹休十万大军被东吴大败的石亭之战,便发生在今年下半年,孙权还因此声威大振称了帝。



第81章 哪个是汉,哪个是羌?[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