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_第292章 呼风唤雨,人前显圣,天神莫过如此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2章 呼风唤雨,人前显圣,天神莫过如此[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日,诸葛亮在江边观望许久,迟迟等不到想见的人来。



不由眉头蹙起,长长地叹了口气。



“……子乔负我也。”



张松答应诸葛亮要回江陵来看他,可最后却没有回来。



诸葛亮知道,张松不回来,说明他不止去见过曹操了。



甚至肯定还与曹操达成了某项交易,以致于最后不敢回来见自己。



“……先生不必烦恼。”



一少年郎自身后走出,替诸葛亮披了一件鹤氅。



“外边儿秋风甚紧,先生还是回屋里去罢。”



诸葛亮望他一眼,唇角下意识地勾起了一抹浅笑。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马良的弟弟,马氏五常中的幼常马谡。



诸葛亮到荆州后,大肆征辟本土人才,马氏五兄弟俱在其中。



这马氏可不简单,他们是地地道道的襄阳本地人。



此前说过,刘表将荆州打造成世外桃源,大量北方来避难的士大夫都集中在了襄阳。



故而襄阳号称天下第一大郡。



所以土生土长在这里,有着襄阳户籍,那是真正的“爷是爷”了。



虽然乡里人都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但诸葛亮最喜欢的,却还是五兄弟中的小子马谡。



此时的马谡年仅十八岁。



可别欺马谡年幼,



即便是历史上的马谡,才二十出头就已经当上荆州从事,绵竹县令了。



如今其刚满十八岁,诸葛亮便将他征辟为了自己幕府上的功曹。



也就是秘书,帮自己处理文案,有军事要务时也常与其相商。



见其来到,诸葛亮当即便问:



“……刘公子病体好些了么?”



马谡摇了摇头,叹道:



“……不太乐观,刘琦公子今日又咳血了。”



“医者看过,说公子这是酒色过度,以致脾虚肾亏。”



“只恐、只恐活不过两年了……”



历史上的刘琦,大概率是染上了肺结核。



这对于医疗技术落后的古代而言,是相当棘手的。



诸葛亮闻言,忍不住叹了口气:



“可令医者好生照看。”



微微一顿,又道:



“待公子病体好些,将之送去襄阳养病罢。”



“那是他的故土,留在那里,或许公子的病能好的快些。”



“先生,将刘琦公子送回襄阳,万一……”



马谡小声提醒诸葛亮。



襄阳是刘表一朝的州治,也是荆州派系最顽固的势力。



现在凭空将刘琦给送回到襄阳去,那万一襄阳人拥戴刘琦上位。



咱们对汉水一带的控制力,可就要减弱了呀。



而且真要再腹黑一点去想,万一刘琦是装病,就是为了脱离咱们的掌控。



那不是纵虎归山么?



诸葛亮一挥羽扇,沉吟道:



“刘公子虽然懦弱,但秉性善良。”



“荆州方历战火,其必不忍再见兵燹。”



“今吾将其送回襄阳养病,正为告诉襄阳之众。”



“吾不仅会善待刘景升后人,更会善待荆州老臣。”



马谡听罢,当即拱手作揖:



“……先生远见,无人能及。”



诸葛亮无奈一笑:



“亮之见识,比之李相来,可真是萤虫比皓月矣。”



马谡乃正色说道:



“先生何必妄自菲薄?”



“非是谡不敬李相,只是在下认为。”



“李相不过比先生早生几年。”



“倘使先生与李相同龄,先其一步遇着齐王。”



“未必便不能有今日之基业。”



诸葛亮闻言,只是弯唇笑笑。



既不反驳,也不认可。



要知道,他也是一个意气风发,极度自信的人。



不然的话,如何敢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



只是李翊的光芒太过耀眼,功业也基本建成。



说句大不敬的话。



即便李翊现在突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凭他现有功绩。



也足能够名垂青史,与管仲、韩信、邓禹等先辈们比肩了。



“……幼常,汝如何看待西川之事?”



诸葛亮话分一转,忽然将话题转到益州来。



他之所以喜欢马谡,就是因为这个年轻人非常有才华,器量也远远超过普通人。



尤其他还是一个军事迷,可以说是一个行走的军事辞典。



一旦他聊起军事来,那必然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能聊一宿。



诸葛亮一直很关注西川问题。



因为他人在荆州,西川可以说是荆州的后花园。



至少对于目前的刘备阵营而言,唯一能进入西川的道路,那就是从荆州走。



这也是最便捷的路。



你要真从汉中打进去的话,那西川会狠狠地教你什么叫: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眼看刘备无心于马上夺取西川,心急如焚地诸葛亮,多次上书刘备。



盼他允许自己,干涉西川之事。



然刘备多次安抚诸葛亮,告诉他,先稳定住荆州后,再讨论西川事宜。



马谡乃作揖,向诸葛亮进言道:



“禀先生,在下以为,齐王之意。”



“图西川者,当先固荆州。”



“今齐王以荆土托先生,必欲治安而后取。”



“若荆襄未稳,遽伐西蜀,是犹筑台于流沙也。”



“曹操虽觊蜀地,然齐王顺天应人。”



“但得中原,则万民景从,孰不谓汉室当兴?”



“彼时西川传檄可定,何须劳师远征?”



诸葛亮眉头稍缓,静静地转身往室内走。



马谡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后,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荆南四郡易取难守,可徙荆北官吏以治之。”



“分其党羽,弱其根基。”



“如此一来,大族不敢妄动,新政得以施行。”



“先生在荆州的根基,也能够日渐深厚。”



末了,又是一个长揖。



“愿先生思之。”



诸葛亮听罢,连连颔首。



笑着握起马谡的手,赞叹道:



“……幼常真是机敏过人,机敏过人呐!”



这就是诸葛亮喜欢马谡的原因。



要知道,



历史上的诸葛亮,每次跟马谡讨论军事谋略之时,都是从白天一直聊到黑夜。



人诸葛丞相是何等的大忙人?



那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真正日理万机的存在。



结果百忙之中的诸葛亮,却仍愿意抽出时间每次跟马谡聊那么久。



足见诸葛亮是真的很喜欢马谡。



当然了,我们都知道。



刘备临驾崩前,专门叮嘱了诸葛亮: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刘备不仅提醒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还专门说,如果你不信,可以考察他。



诸葛亮还真就认真去考察了。



仔细一考察,发现不是这样啊。



马谡这人其实很有军事谋略,先帝看人也有过失误。



比如曾经错看庞统和蒋琬,和错用彭羕。



所以我应该坚持自己的判断!



诸葛亮不仅没听刘备的,还直接将马谡提拔为了参军。



直到街亭之战爆发之前,马谡一直都是诸葛丞相的心头好。



当然了,你真要说马谡一点本事也没有也不至于。



正如上面所说,马谡能够和诸葛亮聊军事,一聊聊一宿。



这事儿可不简单,



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军事家。



现实中,



你要是真跟国内外高层次的人才、专家、教授甚至院士交流学术的话。



用不了五分钟,你就得词穷。



可马谡能跟诸葛亮聊这么久,足见其肚子里是有货的。



他的军事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肯定有特别之处,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眼下,马谡提出先抚荆南,在望西川的战略,受到了诸葛亮的大加赞赏。



乃回到府中,又与马谡聊具体的抚定荆南事宜。



“荆南恃其险远,不服江陵久矣。”



“幼常既劝我先抚定荆南,可先说说汝之看法。”



诸葛亮一边剥着橘子,含在口中,一边与马谡讨论。



马谡一捋胡须,沉吟半晌,声若沉钟:



“……长沙最近,可先讨长沙。”



“太守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



“若见我军至,民众必竭诚欢迎,不助韩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韩玄失其道,长沙可不战而下。”



“然后次收桂阳,零陵。”



“桂阳太守赵范生性怯弱,见旗即降。”



“零陵太守刘度庸碌无志,见我大军,亦必献印绶。”



“如此一来,荆南四郡,可定其三。”



“至于武陵之计么……”



马谡微微一顿,缓声开口:



“可遣人赍金珠以交好五溪蛮王沙摩柯。”



“许其盐铁百车,幽毳千匹,邀其出兵,攻伐武陵。”



“武陵太守金旋见有蛮兵相助,必胆裂请降。”



“如此,荆南四郡,可一鼓而下。”



诸葛亮站起身来,仔细斟酌马谡的意见。



马谡则在其耳边,继续念叨:



“待四郡完全平定,局势稳固以后。”



“徙荆北能吏以治荆南,调荆南士族驻襄阳。”



“分其党羽,弱其根基。”



“如此,则荆州如臂使指,西川之门自开矣。”



在马谡看来,抚定荆南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削荆北豪族的影响力。



通过将荆北人迁到荆南去当官,等于是变相地将其“流配”。



这种处理方式,就不会操之过急,逼反荆襄豪族。



因为说白了,我就是调你去南方当官儿,难道你还要造反不成。



被迁官的人,心里不痛快,但也会勉强接受。



等他们一走,其在荆北的影响力自然会被淡化。



“幼常之言,甚合吾意,既照此办理。”



诸葛亮一声令下,即点兵一万五千人。



用老将黄忠为先锋,又用赵云为护军。



诸葛亮与马谡为中军,留伊籍、高顺、马良守江陵。



大军直奔长沙而去。



太守韩玄闻之,急出城去看。



遥望见尘头起处,黄忠军马早到。



因黄忠之前一直在长沙当官,算是半个长沙人。



故诸葛亮遣他去招降长沙民众。



韩玄素知黄忠之勇,急忙问众人谁敢迎之?



一将应声出列,大喊:



“量一老卒何足为患,凭某这口刀,定将之活捉来。”



“挫其斩夏侯的声价。”



韩玄视之,乃管军校尉杨龄。



其人约三十出头,正是年轻体壮之时。



他欺黄忠年老,并不将之放在眼里。



于是韩玄乃拨杨龄一千人马,飞奔出城去。



撞着黄忠军马,张口便骂:



“……老卒,何以侵我境界?”



黄忠叱道:



“普天之下莫非汉土,吾主汉皇宗亲。”



“汝主侵占汉地,尚有理耶!”



杨龄大怒,挺枪骤马,直取黄忠。



黄忠更不答话,拍马舞刀,来战杨龄。



不三合,老将军手起刀落,砍杨龄于马下。



率众追杀败兵,直杀到城下。



韩玄闻之大惊,急忙来城上观看。



见着黄忠兵马雄壮,个个健儿,心中震惧。



顾谓左右人道:



“古时廉颇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



“今黄忠年未及七十,吾岂是其敌手耶?”



“更兼其有诸葛之谋,长沙必不能保。”



于是,率众出降,将大印奉给黄忠。



黄忠率军入城,张榜安民。



后诸葛亮大军亦至,重赏黄忠。



又安抚韩玄,仍令其长沙太守。



此举是为了稳住韩玄部众之心。



韩玄喏喏谢过,连连感谢诸葛亮厚恩。



“吾等再不敢与孔明先生作对矣。”



韩玄既降,长沙其余诸县,自无抵抗之力。



都向诸葛亮军投降。



黄忠又找到诸葛亮,向他举荐人才:



“吾有一旧友,此人骁勇过人,万夫莫敌。”



“当年与吾同守攸县。”



“今正是用人之际,孔明先生何不将之召来?”



诸葛亮便问是谁。



黄忠答曰:



“此人乃是刘景升从子刘磐也。”



历史上的刘磐曾经数次侵占孙策的领土。



孙策对他头疼不已,派出了太史慈到建昌坐镇,才让刘磐消停。



诸葛亮从之,即派人去征辟刘磐来军。



……



第292章 呼风唤雨,人前显圣,天神莫过如此[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