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_第278章 临江仙·赤壁怀李子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8章 临江仙·赤壁怀李子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却说李翊于西陵口,设坛借风。



至三更时分,果然东风大作,直唬得齐军、吴军将士骇然不已。



以诸葛亮、陈登为首的众将急忙找到李翊,谏言道:



“今东风既起,战机不可失。”



“丞相宜早下令,发动进攻。”



“若使风至曹军处,曹贼必解开锁链,我军失战机矣。”



李翊乃道:



“当得一先锋将,乘火船,去克曹军。”



话落,以甘宁为首的淮南将领,齐齐请战。



若说马上厮杀,他们确实不如江北人。



可要说在江南弄水玩潮,夺船登板,那他们无人可敌。



而面对一众骁勇悍将的主动请缨,李翊并未点选任何一人。



只谓诸葛亮说道:



“吾有二人荐于督帅,若使他们出战,必获成功。”



此言一出,众人都在那里想,这么多悍将李翊都没看上。



究竟是哪两个人,竟有能力承担此次决战的先锋任务?



“蔡中、蔡和!”



话落,二将应声而出。



“今欲破曹,非火攻不可。二君可愿率火船为前导?”



二蔡闻言,对视一眼,脸上皆有畏难之色。



两人伏地请道:



“魏军水寨森严,若事不成,恐误丞相大事……”



一旁的陈登闻言,厉声拍案,叱道:



“竖子何怯!曹军铁索连环,正为火攻设耳!”



二人伏地,不敢顶嘴陈登。



李翊乃亲自酒觞酌之,温言对二人道:



“……汝等但依计行事即可。”



“功成之日,爵禄不少。“



“况曹操今不知汝二人已降我军,若此次前去,曹操不疑。”



“待用火船烧着其连舰,吾大军随后赶来,破之必矣。”



二将这才领命,依照李翊吩咐,先使人发书至曹军处。



送至长江边,其书略曰:



——“臣蔡中、蔡和顿首再拜,谨呈魏公麾下:”



“臣等自受命潜入齐军以来,夙夜忧惧,如履薄冰。”



“今探得齐军机密,不敢不报。”



“李翊已暗结江东,欲于今夜,举全军来攻明公。”



“臣等窃闻此讯,肝胆俱裂。”



“念明公厚恩,岂敢坐视?”



“然李翊多疑,帐下耳目众多,恐事泄遭戮。”



“故佯装督粮,夺快船三十余艘,自夏口夜遁。”



“今泊乌林上游三十里芦苇深处,望丞相速遣轻舟接应。”



“若得面陈,愿献齐军作战详图,并指认江东细作。”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伏惟明察!”



“臣蔡中、蔡和泣血再拜。”



“建安十一年,冬十一月。”



曹操得蔡中、蔡和之书,急聚众文武商议:



“今吾在长江边,水军已成。”



“连破淮南、东吴水军。”



“蔡氏兄弟又发书来说,李翊欲趁今晚,倾力来攻。”



“孤欲迎战,公等以为如何?”



程昱谏曰:



“李翊多诈,前番连连挫败,今反而倾力来攻。”



“明公不可轻信。”



曹操一捋胡须,道:



“李翊虽然多诈,然吾之水师已成。”



“未有惧怕之理,纵然不敌,亦可退回江陵。”



在曹操看来,如果前番自己战胜齐军,是李翊故意示弱。



好让自己轻敌,误以为水军练成。



那么大不了就是输了,退回江陵去。



因为即便两边战力可能会有差距,但绝对不至于说能够被一战全歼。



可如果曹操赌赢了,蔡中、蔡和当真盗得齐军军要。



那么曹操便能一举击破孙刘联军,将江南吞并。



虽然缝合不了失去河北的伤口,但江南人的血,足以为他续命!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曹操决定还是赌这一把。



他不相信自己赌输了,就会失去整个荆州。



于是,曹操上马先看沿江旱寨,次看水寨。



乘大船一只于中央,上建帅字旗号。



两傍皆列水寨,船上埋伏弓弩千张。



曹操坐于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



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



曹操遥望江对岸,谓众人说道:



“孤今年五十有二矣,自与刘备争雄以来,已历十二年。”



“此战若胜,得了江南。”



“以江南之地,并豫州之土,可吞徐州。”



“届时刘备失其所倚,天下当吾有也!”



众人趁着酒兴,纷纷拱手拜道:



“刘备、李翊,皆蝼蚁耳,必非曹公敌手!”



“今争江南正是拼命之时,而刘备只遣一后生,并五万之兵下江南。”



“而水战之兵只有三万。”



“其虽有东吴水军相助,然孙氏据江东已历三世,绝非刘备之铁腕助力。”



“两家早晚生隙。”



“反观明公,并荆襄八郡,蔡氏归附、独揽荆州大权。”



“群雄并起,豪杰逐鹿,天下必归明公!”



众人不吝赞词,对着曹操就是一番吹捧。



但大伙儿也不算无脑吹。



他们提到了一个关键点,就是争江南是要命的时候。



而面对如此重要的战略之地,刘备却未引起高度重视。



不是不重视,是高度重视。



刘备所能动员的兵马,绝不止五万,但只遣了五万人下江南。



中间又怕压不住各派,有意扶持新人上位。



如此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投鼠忌器。



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其败北之状可见也。



所以众人也算是有理有据地拍曹操马屁。



主要是因为曹操这几年在与刘备的交锋中,连番受挫,自信心大不如前。



众人也开始时常鼓励曹操,盼他能够打起精神。



曹操听罢,果然受用。



正好水军都督毛玠诣帐下,报说大小船只皆已搭配连锁停当。



旌旗战具,一一齐备。



只等魏公调遣,随时准备进兵了!



曹操大喜,至水军中央大船上坐定,



唤集诸将,各各听令。



水旱二军,俱分五色旗号。



水军中央黄旗,毛玠统领。



前军红旗,曹休统领。



后军皂旗,吕虔统领。



左军青旗,荆州降将文聘统领。



右军白旗,吕通统领。



马步前军红旗,郭淮统领。



后军皂旗李典,左军青旗乐进。



右军白旗曹仁。



水陆路都接应使:夏侯惇、曹洪。



护卫往来监战使:李通,曹真。



其余骁将,各依队伍。



这套阵容,已是曹操能动员出的最全面,最强大的阵容了。



曹操这个人就是这样,他始终相信一个真理:



古之成大事者,莫不为之献上一切!



曹操不是没有打过逆风局。



江南之战目前的情况非常特殊。



从战场形势上讲,魏军占优势,齐军落下风。



而从整体的战略上讲,魏国落下风,齐国盛极一时。



对于曹操来说,打输了赤壁之战,将彻底失去与齐国争雄的机会。



而如果打赢了,成功吞下江南之地,则能够与齐国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



反观刘备呢?



赤壁之战打输,无非就是退回江北。



他本身也没有在江南之地投入太多兵力。



就算打出了建国以来的最丑陋战绩,江南军全军覆没。



那刘备依然还有徐州军、青州军、河北军,幽州军,辽东军。



当然,这些军队只有青徐冀三州的兵力是主力,也是刘备掌控力最强的。



其余战区的士兵,对刘备而言一是太远调动不方便。



二是他们大多守御边关,不能擅自离去。



三是这些士兵的组成,很多是由当地豪强带出来的,刘备不一定调得动。



比如鲜于辅、张南、焦触等幽州豪强。



但刘备手上,依然握有一支可以左右天下形势的兵力。



总结一句话就是,



赤壁之战,老刘输得起。



所以他可以稳扎稳打,一面派人经略江南,一面又慢慢消化自己北方的土地。



同时还能够着手于稳定内部局势。



但是曹操已经输不起了,面对江南之地,几乎已是赌上全部身家。



他要与刘备在做最后一搏!



令毕,水军寨中发擂三通,各队伍战船,分门而出。



是日夜晚,各船拽起风帆,冲波激浪,稳如平地。



北军在船上,踊跃施勇,刺枪使刀。



前后左右各军,旗幡不杂。



又有小船五十余只,往来巡警催督。



曹操立于将台之上,观看调练,心中大喜,以为必胜之法。



谓左右人道:



“吾水军已成,何愁不能破齐军?”



于是教且收住帆幔,出水寨,直往乌林方向去。



大船渡江,如履平地。



曹操立于船头,正是傲睨得志之时。



程昱过来找到曹操,说道:



“明公,昱思来想去,总觉此事不妥当。”



曹操问曰,“何处不妥?”



程昱对曰:



“向者齐军连败,士气挫动,今怎敢倾尽全力来攻?”



“况李翊善料人心,蔡中、蔡和本非忠义之辈。”



“若为李翊所诱,倒戈卸甲而降,如之奈何也?”



曹操闻言,愤然曰:



“此辈若敢叛我,孤自取二人头颅做福物,用来祭旗!”



程昱微微一顿,看向周围船只,被铁索紧密地连接在了一块儿。



“船皆连锁,固是平稳。”



“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曹操仰头大笑:



“仲德多虑矣,凡用火攻,必借风力。”



“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



“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



“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



“若是四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更不在此时出战!”



曹操也不傻。



春天之时,曹操已下江南。



彼时为何不找齐军决战?



并不单单是因为水军没训练好,更是因为当时在吹东南风。



曹操才不会处在上游,傻傻地去跟齐军硬碰硬呢。



诸将皆拜伏曰:



“丞相高见,吾等不及。”



“此役必破齐军,生擒李翊!”



曹操顾谓诸将,鼓舞众人道:



“刘备之兵,多为青、徐、燕、代之众,不惯乘舟。”



“今能水中作战者,惟陈元龙淮南一军耳。”



“诸公水功已成,尽管奋战!”



“……必胜!必胜!”



众人斗志昂扬,振臂高呼。



他们个个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立志要打破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大船穿寨而出,直往江南进发。



却说南岸隔夜听得鼓声喧震,遥望曹操调练水军,探事人报知诸葛亮。



诸葛亮登山望之,又来报李翊。



李翊从容答曰:



“吾已知之矣。”



“曹操水军已过了州陵,直奔赤壁而来。”



“可教军士早做准备,江南之战,一战可定。”



诸葛亮惊问道:



“相爷何以知之?”



李翊乃将自己的望远镜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久闻李相爷有一能够穷极千里之目的神器。



此神器,除李翊外,只有齐王刘备使用过。



诸葛亮一直想用一用,不想李翊随手就给了自己。



乃双手小心翼翼接过,搭于眉前,观之。



遥遥望见江北水面,艨艟战船,排合江上。



旗帜号带,皆有次序。



“相爷!”



“曹军果然中计,举全军而来。”



“是否击之?”



诸葛亮心中其实已有计较,但是在前辈面前表现的异常恭顺。



李翊澹澹答:



“可击!”



诸葛亮大喜,即回帐中,开始调拨诸将。



先唤甘宁过来,吩咐道:



第278章 临江仙·赤壁怀李子玉[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