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_第273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刘备独治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3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刘备独治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场的荆州官员皆面如土色,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无措。



蔡瑁此时也已经反应过来,这场宴席就是为自己设的。



见曹操又搬出了自己鸩杀刘表的罪状,这条是重罪。



饶是蔡瑁位高权重,也不好辩驳。



当即只能应声喊道:



“丞相明鉴,瑁实无罪!!”



眼下只能高喊冤枉无罪,盼先躲过一劫。



回到军中去,曹操自然奈何不了自己。



但曹操何等人精,岂会看不出蔡瑁这点小心思。



当即叱道:



“汝弑君作乱,天地不容。”



“今又怠慢军务,若要饶恕你,吾法令不能行也!”



于是不容其争辩,便叱令武士将之推出去斩首。



须臾,首级献于阶前。



荆州之众,皆股栗不能言。



无不心怀忧惧,唯恐曹操将他们一并收拾了。



主要是曹真现在带人围住大堂,他们想走也走不了。



只能竖起耳朵,听候曹操发落。



曹操乃命陈琳宣读蔡瑁的十大罪状:



其一,密谋弑主,窃夺大权。



其二,私通东吴,联络齐国。



其三,贻误军机,怠慢训练。



其四,……



只有前三条罪状,是最重的。



后面七条,则完全是为了滥竽充数。



不过凑足十条罪状,为更显得蔡瑁此人罪大恶极。



曹操杀之有名,合情合理。



宣读既毕,即下令传檄各郡。



又告在场官员,说设此宴,只为诛蔡瑁,与尔等无关。



众人再此谢过,战战兢兢,喏喏而退。



翌日,



曹操大会群僚,又以温言抚慰道:



“诸君皆国家栋梁,瑁之罪本不该及祸众人。”



于是,表蒯越为江陵侯。



表黄射为章陵侯。



拜庞季为南郡太守。



其余荆襄士族,各自加官进爵,人人皆有封赏。



此举,无疑是将荆州人的利益与自己绑在了一起。



荆州并非一家独大,蔡家倒台,蒯家、庞家、黄家都乐见其成。



尤其是蔡瑁一死,大伙儿全都升官封侯。



真可谓是蔡瑁跌倒,人人吃饱。



尤其是那系列的封赏。



蒯越、黄射尽皆封侯,且封地都是荆州要地。



意思就是告诉众人,只有击退孙刘联军,你们才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至于庞季也被拜为了南郡太守。



南郡乃荆州州治,是这里的权力中心。



也是曹操向荆州众人释放的一个信号,即我杀蔡瑁,只为夺荆州水军的军权。



绝不侵害尔等的既得利益,并且还要巩固你们的利益。



此所谓恩威并施,刚柔并济。



诛一瑁而水军震怖,封众贤而荆襄归心。



虽权诈之术,亦霸主之略也。



这边曹操既夺军权,又暂时稳住了荆州各派以后。



乃命曹仁全权接管荆州水军,又令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



代蔡瑁、张允训练水军。



细作探知,报过江东。



周瑜闻言,震惊不已:



“蔡瑁、张允竟已为曹操所杀矣!”



“那二人于水军精熟之项,颇有建树,曹操奈何不用,反而杀之?”



周瑜想不通,旁人告知,貌似是李翊使离间计。



令曹氏生疑,最终杀害了蔡瑁、张允二人。



周瑜温言,忍不住叹了口气:



“吾所患者,惟此二人耳。”



“今既剿除,吾本该无忧。”



“奈何李翊用兵如此,兼之背靠齐国,吾只恐我孙吴最终难以胜他。”



左右人纷纷言道:



“今大敌乃曹操,待灭了曹操,分得荆襄九郡,何愁大业不成?”



“都督现在又何必杞人忧天,思虑那不着边的事?”



周瑜眉宇间一川不平,沉吟道:



“诸公所言有理,事已至此,愁也无用。”



“且待破了曹贼之后,再议如何分取荆州。”



于是,周瑜继续在夏口用兵,寻找战机。



……



话分两头,



徐州,下邳。



刘备一面在下邳理政,大会文武百官。



一面又时时盯着江南战场,生怕出什么岔子。



除这两件事外,刘备对手下人的家属亦是关照备至。



因为将领们在外领兵打仗,亲戚家属肯定是要留在下邳的。



美其名曰是照顾,实则也是怕你生二心。



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在哪家诸侯那里都一样。



当然了,只要你安心用事,不怀二心。



你的家属不仅没事儿,还会被照顾得好好的。



毕竟你领兵在外,要是知道家里面的人出了什么事儿,心态肯定会受影响。



可以参考许攸,因为家里人犯法,全家被审配逮捕。



然后就直接心态崩了,投敌去也。



南下的官员众多,刘备一一使人去照顾他们的家属。



有年迈者,便使人供给米肉。



有妻子在家独守空房的,便使人送去丫鬟,勿使寂寞。



当然了,众多官员之中,刘备最照顾的还是李翊的家属。



李翊家属现在河北,男人却去了江南。



是真正的天地两隔。



为此老刘也比较愧疚,常使人拣选些明珠、珊瑚、锦缎送去河北。



又差人打听李翊妻儿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



便送去医者与药物,关照倍至。



这日,忽听得消息,言说李翊夫人袁莹已有身孕。



是李翊南下之前,所留下的。



怀上二胎,本是一件大喜事。



袁莹是想差人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南方的李翊的。



不过却被麋贞给劝阻了下来,认为李翊现在在江南执行公务。



没个半年一年是回不来的,告诉他,徒增他的担忧。



遂将此事给暂时压了下来。



不过被刘备派去探望的人选,想不知道此事都难。



便将之带回,如实汇报给了刘备。



刘备闻言,也替李翊感到高兴,笑道:



“看来子玉生孩子的功夫,远胜于寡人呐!”



“如寡人不曾记错,李丞相已有两子。”



“……一子治,一子平,寡人可有记错?”



众人纷纷夸刘备好记性。



正有说有笑之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说起来,两日前,诸葛公亦生一子。”



由于诸葛亮已经去了江南,这里提到的诸葛公自然是指诸葛瑾。



刘备听闻此话,笑道:



“……好啊,子瑜亦得一子,诸葛家香火当绵延不绝。”



于是,便要派人去给诸葛瑾送贺礼,表祝福。



鲁肃急忙止之,劝道:



“不必去了,此子已为子瑜送去别处矣。”



“……送去别处?”



刘备一怔,没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鲁肃乃解释说,诸葛瑾把那个新生的孩子,已经送去了民间,给了一对两口子抚养。



这话便更令刘备摸不着头脑了,又问道:



“父母之爱子,天性使然。”



“今子瑜新得麟儿,正当珍爱,何故遽遣之民间?”



鲁肃乃道:



“大王有所不知,此子乃妾室所出。”



“故子瑜将之送走。”



刘备这才恍然大悟,虽不赞成诸葛瑾的行为,却也能够理解。



《吴书》上曾经这样评价诸葛瑾,说他虽然聪明才智与战略眼光比不上他的弟弟诸葛亮。



可他的品德和为人处世,可是特别的淳厚哟。



怎么个淳厚法呢?



叫,“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



意思是诸葛瑾妻子死后,就再也没娶过妻。



就算后来有了喜欢小妾,小妾给他生了孩子,他也一个都没养。



可见他是多么淳厚,多么谨慎啊。



须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生子不举”就是生子不养的意思。



而非是说生了孩子就要杀。



宋元时期的史书,“生子不举”就是杀孩子的意思。



而宋元以前,“不举”就是不养的意思。



如此一来,又有人好奇,既然诸葛瑾如此残忍。



为什么《吴书》还要夸他淳厚谨慎?



这是因为古代的风俗不一样,倒不是说每个人都这样认为。



但确实有一些地方的人认为,这是好事儿,这是美德。



因为这保证了正妻的地位。



倘若一个正妻死去,扶正妾室,那这个妾就很有可能会掌管内务。



那么再承认其庶子的地位,将会极大提高宠妾的地位。



所谓母以子贵,人之常情。



到东汉末年,这个世家横行的年代。



倘若出现了乱嫡的现象,是会对家族的风评造成影响的。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风险,有的人对宠妾儿子就是采取不承认的态度。



防患于未然,便表现了诸葛瑾的谨慎。



刘备听完以后,沉吟半晌,乃道:



“……子瑜所虑,所无不妥。”



“然此举终究有废父子人伦,寡人不忍见此事也。”



于是命人叫来诸葛瑾,训斥他说:



“寡人窃闻:虎狼虽猛,犹护其幼。”



“草木无知,尚庇其苗。”



“况人为万物之灵,岂有不爱己出之理?”



“子瑜此举,实违天伦。”



“纵有万不得已之由,亦当三思。”



诸葛瑾喏喏称是,他行此举,本意是想做一个道德模范。



没想到还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



而他最希望有人能接受,而那个人偏偏不接受的人,竟然是刘备。



刘备的话还在继续:



“昔孟母择邻,为子计深远。”



“今君弃子,岂非太过?”



“愿子瑜慎思,稚子何辜?民间多艰!”



“骨肉分离,为人父母,又情何以堪?”



诸葛瑾也是个人精,见刘备不喜,当即认错。



表示自己会马上去将那名被遗弃的婴孩给接回来。



刘备见民间竟会出现这种事情,于是又下令道:



“凡我治下,新生子息不得擅弃,违者依律论处!”



政令既下,百姓闻之,纷纷称颂刘备仁德。



感慨齐王真慈父也,此令实活婴孩万千!



但幕僚之中,亦不乏有私议者。



“……此虽善政,恐遗后患。”



“豪门婢妾私产,若皆留养,异日争产乱宗,何以处之?”



“昔郑庄公寤生,几危社稷。”



“今齐王徒慕仁义之名,不虑深远,早晚为害。”



在这些贵族们看来,妾室本就是一个可以随便赠送的物品。



母凭子贵,一旦她们的孩子得到扶正,将来必定会威胁到正妻的地位。



到时候出现争产乱宗的现象后,又该如何止之呢?



众人对刘备新颁布的法令,褒贬不一。



但有不少母亲,总归可以不用看到自己的孩子,刚生下来就被送走了。



……



第273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刘备独治齐[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