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_第269章 一时瑜亮,周郎见孔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9章 一时瑜亮,周郎见孔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琦还是懂职场的基本规则的。



虽然此次下江南,诸葛亮是名义上的一把手。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翊才是那个幕后的“太上皇”。



兼之李翊又是诸辈之中资历最高的那位。



刘琦于情于理,都当先向他行礼。



这只是一个小细节,但给众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知道这小子挺会来事儿。



随后,刘琦邀诸葛亮等众入了西陵城。



各自叙礼毕,分宾主落座。



刘琦一面使人上菜,一面又向众人表达感激之情。



“目今蔡氏弄权,父亲身死,吾身为长子,却不得尽父子人伦之情。”



“每念此处,便痛心疾首,”



说着,刘琦掩面哭泣,泪水止不住的流。



诸葛亮乃出声安抚刘琦道:



“公子勿忧,齐王遣我等来江南,正为此事而来。”



“不知如今荆州,是谁做主?”



刘琦乃为众人解释目前的荆州状况。



当前的荆州,主要是蔡瑁、张允手握兵权的大臣,联合扶持了刘琮上位。



刘琮已经是名义上的荆州之主了。



只不过随着曹操大军赶赴襄阳,魏国、楚国两大公司完成了并购。



包括荆南四郡在内,一并倒向了曹操。



也就是说荆襄九郡,已有八郡是站在曹操那边的。



虽然这些郡县很多都属于中立的观望者,但并没见着有一家是有强烈的亲齐向的。



大家都在观望,看看到底是投靠哪个大集团。



如果不是刘琦及时逃往了江夏避祸,守住了九郡中的最后一郡。



那么诸葛亮一行人众,连荆州的一个落脚地都没有了。



“……唉,荆州八郡,俱与曹操联合。”



“听闻曹操已亲自南下,带了足足五万人马。”



“未知孔明先生此次南下,有多少人马?”



诸葛亮答,“亦有五万。”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刘琦脸上没有一丝丝高兴。



“可是荆州之地,尚带甲十万余众。”



“彼若与曹贼联合,少说二十万众。”



“五万如何与二十万相抗,先生能否再向齐王叔父那里知会一声。”



“请他再增益一些人马过来?”



刘琦其实也有故意夸大对面实力的意思。



因为荆州虽号称带甲十余万,但还不至于说真能跟曹操一起凑出二十万人马来。



不过即使如此,目前两边的实力对比依然十分悬殊。



刘琦知道,以刘备目前的实力,所能动员的兵马绝对不止五万。



不说也拿个二十万出来,再派五万人,凑个十万大军也行呐。



对此,诸葛亮则淡定地表示:



“荆州虽号称带甲十余万众,然刘琮、蔡瑁所能号令者,至多不过五万。”



“夏口处,尚有周瑜屯驻地两万人马。”



“如此算来,我军少说也有七万人众,两边实力并不悬殊。”



说着,诸葛亮又为刘琦有条不紊地分析两边优劣。



“今本土未安,曹操便南下来争荆州疆土,岂能旷日之久耶?”



“兼之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吾料曹操断难在南方久持。”



刘备由于疆土地域广袤,不敢派太多人下江南。



曹操同样也需要在北方留人,还要守关西韩遂。



此外,关于人选的调派其实是非常麻烦的。



因为每个部曲掌握在将领手中,你不可能真的像打游戏那样,东南西北无死角调动。



像打荆州,你只能派离得近的武将过去。



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有出现。



比如有统治者要打辽东,将领们都嫌那里冷,就不肯去。



这时候,统治者们往往需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强行施压派他们过去。



之所以说是顶着巨大压力,因为这是力排众议,乾纲独断的结果。



一旦打输了,损害的就是你这个统治者的威望。



类似情况,可以参考袁绍、曹操。



袁绍一打输官渡之战,冀州立马掀起大规模叛乱。



曹操一打输赤壁之战,也是马上跑回了许都,生怕后方整幺蛾子。



所以不到迫不得已,派出去的部队最好是能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



即打输了,失败了,也不会使局面完全失控的那种。



刘备目前便是这种情况。



他所派去的人马,主要就是由淮南军与徐州军构成。



一部来自中央军,一部来自本就渴望打荆州的淮南军。



这两支军即便最后失败了,刘备也是能够控制住局面的。



因为这符合两支军团的利益。



徐州军直属于刘备,为刘备打仗,他们能够直接获益。



淮南军视荆州为后花园,打下荆州,他们也能从荆州直接获得利益。



这时候,



你再派什么青州军、河北军过来,他们肯定是不乐意打的。



即便打也不会卖力。



道理很简单,两地隔得太远,背井离乡来回奔波本身就很麻烦。



并且打下来的荆州地盘,他们也拿不到。



而打坏的装备,损失的部曲,与直接收益也是根本无法达成正比。



“曹操在江南不得久持,未知先生能在江南待多久?”



刘琦望着诸葛亮,认真问道。



诸葛亮微笑答道:



“齐王遣在下来此,便是为定江南之事。”



“江南不平,亮绝不回国。”



这……



虽然得了诸葛亮的保障,但刘琦仍是忧心忡忡。



觉得刘备派得人太少了,虽然你跟曹操都是派了五万人。



但不能忽略荆州本土的人马呀!



这时,一直闭目养神,不发一言的李翊突然开口:



“昔孙武子三万破楚二十万,兵贵精不贵多。”



“若再调兵,恐河北空虚,粮道难继。”



“五万人日耗粮六千石,若倍之,使一军断我粮道。”



“大军俱殁于江中矣!”



“况吾大军来此,多带水军。”



“而曹操乃北人,本不习水战,岂是我军敌手耶?”



李翊本身是不想说话的。



只是看刘琦屁话太多了,实在忍不住吐槽。



你以为我们不想多派人手过来吗?



那不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吗?



既然是你主动请咱们过来帮忙,那就别特么废话。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你就只管看我们怎么破敌就成了。



刘琦听出李翊语中的不悦,这才闭嘴。



又恭敬问他们有什么需求。



诸葛亮当即做了如下布置。



第一,遣细作探听襄阳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曹操大军是否已经进驻襄阳,荆南四郡是否已被传檄而定。



第二,使人联络夏口的周瑜,相约共破魏楚之大计。



第三,修葺城防,布置舟船,催督粮草。



这是诸葛亮平生第一次完全掌权,面面俱到的督帅一方。



众人见其做事一丝不苟,安排的诸事也都妥当,有当年李翊之风。



故皆心生佩服。



就在诸葛亮忙着筹备军务之时。



李翊也没有闲着,他从来都不是一个能闲下来的人。



如果不是怕喧宾夺主,李翊恨不得现在就去接管诸葛亮的军务,帮他调度诸将。



但既有刘备叮嘱在前,李翊也只好是退居幕后。



既然诸葛亮在忙军务,那他便来整顿一下江夏的吏治罢!



后人把荆州比作是一把半自动的刀。



防御还行,但指望不了它砍出去。



因为在砍之前,你得先跟刀商量。



刀要是不同意,你便没辙。



这其实就是因为荆州的地方势力太强了,以下克上之事时有发生。



此下江南,本就是奔着荆州去的。



那么从地方收回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一事,就势在必行了。



江夏军府内,烛影摇红。



李翊将自己打算收回江夏的地方权力一事,告诉了陈登。



陈登眉头皱起,一指江夏舆图谏道:



“荆襄士族盘根错节,地方豪强树大根深。”



“今曹操挟刘琮,与蔡氏沆瀣一气,合荆襄八郡之众,以取荆州。”



“吾等当先结豪强以抗楚魏,奈何反夺其权耶?”



在陈登看来,对付荆州的地方势力不能操之过急。



如今我们的大敌是曹操、蔡瑁。



他们携裹了荆襄八郡,联合抗齐。



我们一上来就先夺地方的权力,不就更加使得荆州士人加深了对抗我们的决心了吗?



“元龙此言差矣!”



李翊背着手,冷声笑道:



“荆州之众,本无心向齐。”



“今我大军来到,彼便投魏。”



“若我先施恩于本地之众,则为示弱也。”



“我先杀鸡儆猴,好叫本地士人知我力气手段。”



陈登再三叮嘱:



“……兄弟可要三思,我大军初至荆州,终是客将。”



“强客不好压主,若将地方豪族一一得罪,恐两军尚未开战。”



“而后自生祸乱也。”



李翊连连表示,让陈登宽心,他心理有数。



陈登最后无奈,只得同意,叹气道:



“……好罢,我知你才智十倍于我。”



“既自有主张,想必心里有数。”



“有甚需求,只管言语。”



李翊谢过,即下令,召集江夏各县邑的县丞、县尉到西陵来见自己。



说是要考核各县的政绩。



当然了,命令是以刘琦的名义发出去的。



毕竟刘琦才是江夏太守。



命令一经发出,各地县邑只是稍作犹豫,还是派人去了。



主要还是因为刘琦作为江夏太守,有这个权力。



更别提人家现在有齐王做靠山,五万大军屯驻在西陵。



你敢不配合人政府工作?



唯一令人感到奇怪的点是,



李翊既然要召见地方官,考核政绩。



那按理说就该直接召见地方县令才是。



可李翊却别出心裁的召见了县丞、县尉,而对县令却并未做出任何要求。



此举也引起了陈登的好奇,当即问其缘故。



李翊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为陈登解释:



“县尉、县丞者,皆郡县佐贰之官也。”



“岂有久居人下,而不欲取而代之者乎?”



“又岂有主官不惧属吏背己,反夺其位者乎?”



原来,这县丞、县尉皆是地方上的二三把手。



李翊认定,没有哪个老二老三是不想当老大的。



也没有哪个老大是不怕底下人顶替自己,取而代之的。



“故吾独召县丞、县尉,彼辈必争献忠诚。”



“而县令未得召见,则必惶惶终日,恐属下揭其短。”



“若吾所料不差,此时诸县丞已密修书简。”



“输诚献忠,以求附吾麾下矣。”



陈登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这才明白李翊整这么一出,也是憋着坏的。



通过召见地方的二三把手,明面上说是考核工作,实际上是给了他们一个背刺老大哥的机会。



而他们的老大哥,由于未得召见,此时肯定也是惶恐不安。



生怕自己被手下人出卖,一定会修书表文,向李翊表明忠心。



好一套玩弄人心之术。



高,实在是高!



陈登暗自佩服李翊的政治手段,此子经过十多年的磨炼。



其水平已远超当年初入徐州时的模样了。



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令人不得不佩服。



陈登感慨佩服之余,一面又忍不住吐槽:



“……子玉兄便如此自信,地方县丞、县尉会倒向你?”



“难道就没有人会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欺上瞒下,抗争到底的?”



第269章 一时瑜亮,周郎见孔明[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