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_第257章 世事虽变,主公犹是主公,翊亦犹是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7章 世事虽变,主公犹是主公,翊亦犹是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是夜,李独立于寒风之中,望月长叹:



“玄德公已非复旧日徐州游侠剑客矣。”



“昔年并马江湖,慷慨任气。”



“今则运筹帷幄,恩威自专。”



“岂时势造英雄耶?亦英雄变时势耶?”



李翊把酒临风,心中百感交集。



“吾当喜其成帝王之器乎?亦悲其失故人之真乎?”



刘备的政治手腕,已非旧日可比。



这是李翊希望看到的。



因为如果一个君主太过感情用事,是注定不能更上一层楼的。



这些年,



李翊一直努力尝试,让老刘摆脱身上的游侠气,成为一个绝对的政治人物。



如今,李翊得偿所愿。



在老刘身上看到了真正的帝王之器。



可当真正看到这一天时,李翊心中却又五味杂陈,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来。



正当李翊百感交集之时,忽觉肩头一暖。



一件狐裘大衣,被披在了自己的肩上。



李翊回眸看他一眼,乃行军参谋荀攸也。



荀攸亦为相府人员,虽在河北用事,但并不与河北人利益绑定。



他更像是相府幕僚,是与丞相一体的利益人员。



“……夜寒露重,丞相千万保重身体。”



荀攸为李翊披上衣服,温声说道。



呵。



李翊摆手笑道:



“……公达,此时并无丞相,唯有故人耳。”



微微一顿,又忍不住补充问道:



“适才我所言,公达可是全都听到了?”



荀攸性格沉稳内敛,本不爱多言。



可许是与李翊共事已久有了感情,亦或是单纯有感而发。



荀攸在沉吟片刻之后,缓声说道:



“依在下看来,非是大王有变,实公之变也。”



我变了?



李翊有些愕然,忙问道:



“公达何出此言?”



荀攸目含深意地望着李翊,沉声道:



“攸初识公时,洒脱不羁,常有天外之想。”



“譬如青鸟,翔于九霄,不染尘俗。



“而今……”



稍顿,又道:“公口言为社稷尽瘁,手中却紧握权柄不放。”



“河北大小事务,咸决于公。”



“方才公叹‘英雄变时势’,然齐王千岁又岂非是因公而变耶?”



讲到这儿,荀攸也忍不住发出一阵慨叹:



“……十载春秋啊,公所得所失,惟心可秤。”



所得所失,惟心可秤……?



李翊闻言,默然良久。



手中酒盏映月,清辉摇曳。



是啊,环境改变人。



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多年,李翊似乎已经快要忘记自己是个现代人了。



他努力尝试融入本时代人的生活,总是“高超”的扮演一个古代人。



可不知从何时起,他似乎在享受扮演古人的同时。



渐渐地习惯于用古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了。



“……平生。还未尝有人敢如此直言吾之专权。”



李翊直面荀攸,自我调侃道:



“非公达肺腑言语,吾安知己身得失?”



“诚如君所言,得者多矣,失者亦多。”



“翊素来恃才傲物,不肯折节,今日方知痴绝。”



“……善哉!公达之言,吾当铭心。”



“世事虽变,主公犹是主公,翊亦犹是翊。”



“愿他日风云变幻,你我仍保此真性。”



话落,李翊亲切地锤了锤荀攸的胸口。



两人皆笑,李翊心中亦是释怀。



“公达说得对,眼下还是专注于目前战事罢。”



“不知丞相以为,曹操失了夏侯渊,清河大败之后,当以何策应我齐师?”



“目今魏逆精锐已失,我料其不敢在正面相抗。”



“只是曹操曹操在魏地设下多处防御重镇,又屯有大兵。”



“倘若我师强攻,当多费年月。”



哦?



荀攸眉梢一扬,“听丞相,已有主意?”



李翊笑道:



“为今之计,还须云长出力。”



如今河北战场,李翊军已经取得了全面优势。



夺取曹操的河北领土,只是时间问题。



此前清河大捷歼灭了曹操的有生力量,使得曹操失去了出击的主动权。



但他手中依然有军队可以作为守御本土之需。



现在要做的,就是好指望关羽的南方军团,进一步歼灭曹操在南方的主力。



如此一来,对曹操而言就是一个选择题。



是用手中现有的军力,保北方还是保南方?



毕竟南方军团一旦失败,就注定曹操要失去一块核心地盘。



北方是曹操的政治中心,肯定是他要力保的对象。



可汝南又是天下第二大郡,是曹操深耕多年的富地。



同时还是,曹操重要的粮仓。



不知曹操舍不舍得放弃富庶的汝南。



当然了,如果非要二选一的话。



冀州肯定比汝南更重要。



但从战略角度分析,



汝南是连接荆州的门户。



此前刘备的领土,是没有跟荆州接壤的。



一旦使刘备得了汝南,他就可以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拓展向荆州。



除河南、河北之外,荆州便是第三个兵家必争之地。



得了荆州,就可以同时挟制益州、扬州。



到那个时候,想要抑制刘备,真的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当然了,保冀州亦或是保汝南,乃是两杯毒酒。



将由曹操去选择,到底是喝哪一杯。



“……唔。”



李翊忽然伸手摸了摸额头,适才似乎被什么东西点了一下。



伸出手,感受着雨水在掌中滴落。



“……似乎下雨了。”



“……是啊,如今正是夏末秋初,雨季连绵之时。”



荀攸望着乌云密布的长空,幽幽感慨:



“吾北方干燥少水,尚且如此多雨。”



“只怕南方更是要大雨倾盆,洪水滔天了。”



李翊闻言,又问:



“陈元龙的水军,是否已自淮南北上了?”



荀攸点了点头,应声答:



“……听人说,陈元龙已经率水师北上了。”



“汝南多水,万一涨水,关将军应该也能应付得过来。”



荀攸只道李翊问舟师问题,是担心汝南涨水,影响行军作战。



而李翊却忍俊不禁地说道:



“……今年的雨比往年来的大上许多。”



“我以为云长在汝南,必破曹仁、于禁。”



“哦?”荀攸来了兴致,“公何以见得?”



曹仁是曹操宗室武将的前三,而于禁则是外姓武将的第一。



足见曹操对汝南战事的极为重视。



“我军在河北已取得先机,关将军在汝南必不为河北掣肘。”



“关将军在南方的军力,足有八万人众。”



“可直接投入战场前线的,少说三万人众。”



“如此兵力,当收汝南矣。”



李翊为荀攸分析,荀攸颔首,对李翊的看法表示认同。



眼下,就看曹操如何出招应对南北战事了。



说曹操,转向曹营。



曹操自清河大败以后,收兵退回了清河以北。



缩在城里,不敢再主动出击了。



他必须保全剩下的有生力量,再有差池,河北之地就真的保不住了。



“眼下汝南战事,进展的如何了?”



曹操揉了揉太阳穴,眉头紧皱,问身旁从事。



左右人答:



“曹仁将军与关羽交战数场,互有胜负,但……”



“但是什么?”



曹操最烦别人说话说一半,不耐烦地催促道。



“但是关羽得了陈元龙的水军,已经占据了淮水。”



“曹仁将军唯恐被关羽困死,只得退守新城,等待于禁将军的援军到来以后。”



“再另做打算。”



新城濒临淮水,是汝南最为坚固的城池。



多一面临水,便意味着少一面城墙需要守御。



可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去争夺淮水的制水权。



谁掌握了制水权,谁就掌握了汝南的航运交通枢纽。



关羽夺取了淮水以后,就意味着他能够沿着这条河,在任何地方投入他想要投入的兵力。



所以失去淮水,就等于失去主动。



曹仁与关羽争夺淮水失败,就意味着他接下来只能缩在城里挨打。



慢慢等候时变。



“……哼,既失淮水,何得言互有胜负?”



曹操愤怒地拍了拍桌案。



可转念一想,刘备的水军确实比自己厉害。



虽然两人是同时得到的淮南,但刘备发展水军的时间要比自己早上许多。



并且也比自己更加重视水军。



不仅设置了造船司,还在建船初期,找刘景升购置了大量的现船。



起初,曹操并不舍得花这么多钱去建造水师。



因为水军的训练花费很高,但收益很低。



尤其是在北方,几乎用不上。



比起水军,曹操更重视陆军。



所以当刘备顶着陆军的巨大开销之后,仍然咬着牙,发展水军。



让曹操初时只以冷眼旁观。



时至今日,曹操才感慨发展水军的重要性。



现在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了,于是便问:



“刘景升呢?”



“可否让他出兵,自灌水北上,助孤破关羽?”



曹操也不指望刘表出多少兵了,就盼他能够出几条船。



帮自己夺回淮水的制水权,免得自己那么被动。



“……这,楚公说,目今江东孙氏,切断了长江水路。”



“孙权命周瑜屯兵于鄂口,周瑜挡在那里。”



“楚公的江夏水军,突破不得。”



“恐无法配合曹仁将军,夺回淮水了。”



嘶……



曹操深吸一口气,两手捂着脑袋,直抓耳挠腮。



他一生中,还从未像现在这样焦头烂额过。



“……不可,不可。”



曹操望着地图,喃喃自语。



左右人皆问什么不可。



良久,曹操缓缓道:



“汝南绝不可失!”



“如今孤在河北,战事不利。”



“唯有指望曹仁为孤在汝南破局,扭转战场形势。”



“倘关羽兵败,刘备必发兵救汝南,则我河北之困局立解矣。”



“倘曹仁兵败,非但汝南不能保。”



“刘备必定再无顾忌,全心全意攻打河北。”



“届时,河北、汝南尽失。”



“孤在河北,势将无能为也。”



“又何谈与刘备争夺天下?”



曹操蹙起眼眸,对当前局势看得非常清楚。



左右人却对汝南战场,持悲观态度,纷纷说道:



“目今关羽夺了淮水,曹仁将军困守新城。”



“何谈破局南方?”



曹操冷哼一声,恨恨道:



“颓势不过一时,待于禁三万大军赶赴汝南之后,新城之围必解。”



“届时不假楚人水师之力,照样夺回淮水。”



“又何谈不能破南方之局?”



……



第257章 世事虽变,主公犹是主公,翊亦犹是翊[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