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_第252章 总制北疆,令出则山海可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2章 总制北疆,令出则山海可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却说李翊组建考察团,前往幽州进行实地考察。



打算找到一条适合幽州自己发展的道路。



考察团队俱唯李翊马首是瞻,纷纷表示,他们会拥护李翊的决定。



言外之意,他们都希望由李翊拿来主意。



毕竟幽州的开发工作十分艰难,肯定是需要从其他地方调动资源的。



而考察团队中,只有李翊有这样的权力。



李翊乃对众人说道:



“幽州之事,幽州决之。”



“昔禹治水,随山刊木。”



“管仲治齐,通货积财。”



“今当因地制宜,宜走访其境,然后拿定主意。”



李翊的意思也很明白,你们怕粘锅,不敢拿主意。



让我这个领导来拿主意,那我也不能马上拿出来。



必须得亲自去实地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然了,大体的思路还是有的。



幽州苦寒,搞农业肯定是走不通的。



那么无非就是发展纺织业、盐铁贸易,边境马匹、牲畜贸易、临海捕鱼等等。



不过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道理大家都懂,可具体该怎么做,怎么实施。



那就是考察团队数不尽的工作了。



所以,李翊决定继续北上,往更加寒冷的右北平郡出发。



并为此行,定下了四个目标。



第一,堪地理。



考察团队此行须度山川险易,然后根据地理环境来因地制宜。



第二,访耆老。



通过询问疾苦利病,来了解当地百姓的真实民生状况。



第三,测气候。



如果时间允许,考察团队还要记录寒暑雨旸。



第四,察边贸。



通过核胡汉市价,推动边境贸易的发展。



目标定下之后,考察团继续北上。



边赶路,边记录。



风土人貌,地理环境,民生状况皆在其列。



行至一座山时,李翊问众人这里是什么山。



左右答是徐无山。



李翊便问左近县民为什么这么少。



左右人便解释说,徐无县有一个名士,名叫田畴。



此人原先是刘虞属下,公孙瓒杀刘虞之后,他便隐居到了徐无山中。



营造了一块地处深远险峻,却又很平敞的空地居住。



田畴亲自耕种粮食用来供养父母。



由于他能力突出,品性高尚。



很多百姓都跑去归附他,几年时间,其麾下人口就达到了五千多户。



由于田畴麾下人口越来越多,大家就一同推举他做右北平郡守。



田畴便强调说自己隐居在这里,不是为了图安乐的。



如果你们要跟着我,就得听话。



众人答应,田畴便制定了有关杀伤、盗窃、诉讼的法律。



规定犯法重的人治死罪,其次的也要抵罪,共有二十多条。



此外,还兴办了学校,加强了与乌桓人、鲜卑人的沟通。



可以说,田畴能力是相当杰出的。



李翊听完田畴的故事后,便谓左右人说道:



“……田畴虽有才学,然非朝廷所命。”



“吾令行至此,彼聚众自专,藏匿人口。”



“使官府不得征税役,非法也!”



于是命许褚带兵去将田畴抓起来。



甄尧急忙谏道:



“……丞相!”



“向者田畴隐徐无山,百姓归之,推为首领。”



“畴乃制律令、立庠序,通乌桓、鲜卑,俨然一方之治。”



“其人名重北疆,士民仰之若父母。”



“若遽以兵加之,恐失人心。”



“宜先礼后兵,示以恩信。”



“惟望丞相三思!”



李翊沉吟良久,才缓缓颔首:“善。”



于是更令许褚,让他持书往召。



谕以朝廷之意,请田畴来见。



若其不从,再行征讨。



许褚领命,即携虎卫,往徐无山去。



野人田畴,初聚众于徐无山时,已达五千余户。



又在俊靡、无终聚众两千余户。



前前后,三县已为他累积七千户众。



遂自结坞堡,生存在南边汉人官府和北边乌桓、鲜卑部落的夹缝之中。



由于田畴领导有方,所以不论是袁绍、公孙瓒之争,亦或是李翊的北征辽东。



两场大战事,都未波及到田畴的户众。



他所治下的徐无山,算是幽州少见的世外桃源了。



一名三十出头的文士,身骑大马,腰挎宝剑,策马缓步驰骋于农田之中。



身后从骑,俱只佩刀,并不着甲。



田里的农夫见了这文士,都会向他问好,然后致意行礼。



望着众人劳作的身影,文士在马背上不禁发出一阵感慨:



“今岁年景颇佳,当得丰稔,庶民除饱食之外,当有余粮。”



左右人皆为之称贺,说道:



“……此皆赖府君仁政,吾辈方得安乐!”



文士一蹙眉,喟然道:



“公等慎勿称吾府君,吾非常朝命官。”



众人纷纷答:



“……朝廷虽未有诏,然我等只认田府君。”



原来这名山羊胡须的文士,就是田畴。



就在众人闲聊之时,忽见山背方向,奔来数骑。



田畴眯起眼睛,心中扬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往常这个时候,都是鲜卑人、乌桓人来找他们“借粮”。



当然,这里的鲜卑、乌桓俱是指塞外鲜卑、塞外乌桓。



与此前被李翊平定掉的三郡乌桓,并非同一批人。



田畴是刘虞的属下,他的对夷狄政策跟老领导差不多。



都是选择安抚优待为主。



鲜卑、乌桓借粮,田畴便借了。



虽然都是有借无还,但总比爆发战事冲突、死人好得多。



毕竟一场战争所靡费的开支,远远超过田畴所送给夷狄的资费。



“……田公,那好像是汉人骑兵。”



有眼见的下属,伸手一指。



指出迎面来的骑兵队伍,并不是胡骑。



田畴乃道:



“目今幽州已降刘备,我等乃是‘化外之民’,官府早晚会对我们下手的。”



田畴心里明白,刘备的人早晚会来找自己。



不管他把当地百姓待得有多好,任何政府都不能容忍一个非法政权存在。



此前没来人,只是单纯自己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大。



如今来人了,就说明有官员注意到了自己,然后上报了。



“幽州或许来了大人物,我等且迎上去看看。”



田畴一招手,示意众人跟他一起去见迎面来的汉骑。



两队骑兵照面,互通姓名之后。



许褚直接开门见山:



“足下既是田子泰,就请随我去见我家丞相罢!”



田畴笑道:



“在下不过是一山中野人,丞相乃是千金之子。”



“怎会想要见我?”



许褚淡淡回答:



“丞相吩咐,俺们岂敢多问?”



“汝只管随俺同去,何必多言。”



众皆觉许褚言语无状,欲待拔刀。



却见他身躯壮硕,面色凶狠,一看就不是一个好惹的主。



乃放弃了这个念头。



田畴一捋胡须,旋即脸上挤出一抹笑容:



“……许将军远来辛苦,不妨先随在下到正堂一叙。”



“我命人杀猪宰羊,以慰劳诸位将士。”



许褚不假思索答:



“丞相命汝等即刻前去,并未叫我等留在这里饮宴吃肉。”



“况吾等公务在身,尚未办妥丞相交代之事。”



“怎敢因私废公?”



田畴见许褚油盐不进,已知他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主。



并且相信了许褚的身份,也相信了请他去的人肯定是当今齐国丞相。



毕竟只要国家级的领导人手下,才可能有许褚这般沉着冷静,质重少言。



田畴乃拱手道:



“许将军所言甚是,请带路罢。”



属下人拉住田畴衣袂,关心说道:



“田公不可独往,我等随您一同前去。”



田畴挥了挥手,拒绝了众人的好意。



“丞相犯不着为难我一山野小人,公等休虑。”



况说句大逆不道的话。



当今丞相,自己就是一个山野之人出身。



野人又何必为难野人呢,不是?



田畴跟随许褚,很快到了徐无县,见着了李翊。



李翊命之入座,田畴见礼毕。



终于见到了鼎鼎大名的天枢先生之后,田畴发觉他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年轻。



本以为该是一个五十左右的老头,不曾想他看起来比自己还小上几岁。



田畴乃起了试探之意,微一拱手,问道:



“久闻丞相大名,未知召我一山野闲人所为何事?”



闲人?



哈哈哈……



李翊大声一笑,“足下可不是闲人。”



言讫,面色一变,厉声诘问道:



“吾且问汝,尔无朝廷敕命,安敢聚众藏民。”



“私设律令,治徐无山?”



田畴面色不改,有条不紊地解释道:



“此皆百姓所推,非某僭越。”



“况幽州屡遭鲜卑、乌桓寇掠,胡虏之患不绝。”



“官府又不顾百姓死活。”



“燕民不能聊生,故才相聚自保,仅此而已。”



侍立在一旁的关平,见田畴语带讥讽之意,立马出声斥责道:



“大胆!”



“丞相讨乌桓、平辽东,纵横天下,扫清燕蓟。”



“何得说边境不宁,胡虏肆虐?”



田畴手指北方:



“丞相所平三郡乌桓,然塞外乌桓、鲜卑仍旧不时扰边。”



李翊面色稍霁,道:



“吾来此地,正为兴幽州之利也。”



“念汝情有可原,暂不予追究。”



“若汝肯助本相协理,过往罪责,既往不咎。”



田畴久闻李翊大名,当即便问李翊打算如何兴幽州之利。



毕竟他当年躲在徐无山隐居,就是受不了公孙瓒的暴政才躲起来的。



若是李翊实施仁政,给幽州百姓带来幸福生活。



那他犯不着跟李翊作对。



即便让他交出权力,甚至麾下的九千人口,如数交还给官府。



田畴也不觉所谓。



只是幽州太特殊了。



不单单苦寒贫瘠,还面临北方游牧的威胁。



即便你在这里发展了某种产业,经济搞起来了。



结果转头游牧见你富,不用跑多远,直接南下就给你一抢而空了。



等于你白干。



而且即便幽州屯有重兵,也不行。



幽州守军,只能保证幽州不沦陷。



却不能保障这里的产业,不遭到胡虏骑兵的践踏、破坏。



毕竟他们来去如风,抢完就跑。



你官兵人多来得慢,人家已经抢完走了。



人少了罢,人家连你一起抢。



所以大部分统治者都是将幽州当成是一个军事重镇。



很少有人说会在幽州大力开发,投入大量资源的。



毕竟战事一起,全给嚯嚯了。



但李翊本人却对此很有信心,将自己的建议提出来。



“当开边市,与胡互易,畜牛羊。”



“然后设鞣革之坊,以兴工织。”



田畴蹙眉,摇了摇头,否决了李翊的建议。



“胡人狡诈,恐难信也。”



第252章 总制北疆,令出则山海可移。[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