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_第233章 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不负班超之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章 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不负班超之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仆延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旋即赔礼笑道:



“尊使息怒,汉人不是有句古话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既是汉军有使到来,且见他一见倒也无妨。”



哼~



韩忠闷哼一声,暗想你这厮分明是想看看李翊那边会开什么价。



如果价高,你小子转头就得叛变!



韩忠一眼洞穿苏仆延的心思,但现在在人家的地盘上,他也不好发作。



只能是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少时,汉使进入王帐。



一进王帐,便用胡人礼,向苏仆延微鞠了一躬。



韩忠见此,乃出声厉喝:



“大胆!见乌桓峭王,为何不拜!”



嘶……



此言一出,没等汉使做出反应。



倒是苏仆延先倒吸了一口凉气,莫名其妙地瞪了韩忠一眼。



仿佛在说,哥们儿你整我?



那汉使见此,冷冷一笑,不卑不亢地答道:



“我闻上邦之臣,不拜下国之君。”



“早在元狩四年之时,乌桓诸部便已向我大汉称臣。”



“今岂有使吾跪下臣之礼耶!”



话甫方落,苏仆延赶忙给一个台阶下,出声称赞道:



“好!好气魄,好胆识!”



“汉人果然个个英雄,来人,赐座!”



汉使受邀入座,苏仆延又问汉使姓名。



汉使乃自报家门道:



“吾乃汉庭平虏校尉牵招也。”



“现任李郯侯中护军,兼领从事。”



苏仆延又问牵招来此,有何贵干。



牵招目光逡巡一圈,瞥见了苏仆延案前放置的印绶,连忙问:



“此何物也!?”



“……这。”



苏仆延下意识将印绶抱起,未及开口,韩忠便抢先说道:



“此乃吾主赐予峭王的单于印绶。”



“峭王目今已是新的乌桓单于了,你待怎的?”



韩忠态度强硬,对牵招的到来充满了蔑视。



“……哈哈哈.”



牵招仰头大笑。



“汝为何发笑?”



韩忠面色一沉,狞声问。



“……我笑你那印绶是假的,真的在我这里!”



话落,牵招竟也取出一枚印绶,也刻着“乌桓单于”四字。



只不过其做工与韩忠的有所不同。



一个是made in China,一个是made in GongSun。



“……这是?”



苏仆延望着两枚单于印绶,有些摸不着头脑。



牵招乃解释说道:



“此为天子所赐单于印绶也,公孙度乃朝廷所封的辽东太守,并无权力私自封单于。”



“还望峭王莫要助纣为虑,早早弃暗投明,归顺朝廷。”



韩忠被牵招戳破,面色十分难看。



便甩脸色给苏仆延道:



“……峭王,汝自行决断罢!”



唔!



苏仆延脑袋嗡嗡直响,犹豫半晌,乃拿着印绶,对牵招问道:



“昔者袁公在时,言己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



“今李郯侯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为真单于。”



“辽东复持印绶而来。”



“如此,究竟谁当为正!”



苏仆延所问出的问题,其实是帮了韩忠一把。



因为你牵招说你是奉了天子之命给我封单于,可当年袁绍也说自己是奉了天子之命。



那此前袁绍说的,算不算数?



如果算数,那你这又封一遍是几个意思?



如果不算数,那不是拿你们汉朝的天子授命当儿戏吗?



苏仆延所以为此,也是因为见着韩忠盛怒,这才替他说话。



牵招不卑不亢,正色朗声答:



“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



“然中间违错,天子命李郯侯代之。”



“故郯侯言说,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



“辽东乃下郡,何得擅称拜假?”



牵招高明的表示,袁绍之前封的算数,但后来发生了变故。



所以天子命李翊取代袁绍成为新的冀州牧。



如今李郯侯重新上书朝廷,要拜您为真单于,是正宗。



而辽东是下属部,哪有权封拜呢?



韩忠知道牵招显然是冲自己来的,当即发难说:



“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又有扶余、濊貊为我所用。”



“何向不可也?”



“当今之势,强者为右,李翊独何得为是也?”



意思是天下当前的形势,就是强者为尊,你李翊算个蛋!



韩忠这里提到的拥兵百万,其实就是把辽东的人口给一并算进去了。



辽东巅峰时期的人口,的确突破过一百万。



但这是肯定是把高句骊人、扶余人、濊貊人给一并算进去的。



同时,扶余、濊貊也的确是辽东的附庸。



所以韩忠此话虽然狂悖,但也没有太过夸大。



他仗着辽东的地利,所以不把牵招以及他背后的李翊,乃至李翊背后的刘备放在眼里。



牵招大怒,斥责韩忠说道:



“玄德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



“故遣李郯侯讨伐叛兵,安抚戈丁,宁静四海。”



“汝君臣如此顽嚚,今恃险远,背违王命。”



“欲擅拜假,侮弄神器。”



“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郯侯耶?”



言讫,牵招忽然一个饿虎扑食,扑了上去,将韩忠按倒在地。



韩忠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正欲伸手去拔剑。



那边牵招已经拔刀在手,划在韩忠脖颈之前。



牵招厉声叱喝:



“奴辈!汝当死矣!”



话落,便要斩杀韩忠。



苏仆延大惊失色,连鞋也顾不上穿了,光着脚走下来拦阻牵招。



“天使息怒!天使息怒!”



“且放下刀剑说话,咱们有话好说。”



左右人皆被吓得不知所措,牵招这才收刀入鞘。



韩忠狼狈起身,怒叱苏仆延的不作为,随后愤然离了王帐。



苏仆延万没料想会有如此局面,见已得罪了公孙度,眼下也只好接受汉军的册封了。



当即唤诸长老道:



“可速速叫回那五千精锐,令昌黎城守将,为天朝军队放行。”



牵招谢过,又对苏仆延道:



“目今既已得罪了公孙度,何不就杀韩忠,献其头颅向郯侯邀功耶?”



苏仆延叹了口气:



“韩忠虽然跋扈,但若无辽东公孙,我辽东乌桓部,早已为鲜卑人所奴也。”



“今虽已脱离其掌控,然实不忍害其来使也。”



“不过天使可放宽心,过了昌黎,辽东属国之地并无大的关隘拦阻。”



“我乌桓军部不敢擅离此地,否则鲜卑人必然乘虚而入。”



牵招知这是苏仆延委婉的托词,但也不计较。



他此来的目的,本就是奉了李翊之命,来无伤过昌黎城的。



之后征辽东,平了公孙氏,乌桓部也就顺势平定了。



到时候,仍可以用李翊治辽西的方法,来治辽东。



既招降了苏仆延,牵招便欲回去复命。



苏仆延设宴款待,又送胡姬十人。



不表。



这边,韩忠在王帐受了辱,却并未着急回辽东复命。



他们辽东公孙制霸东北多年,岂能不做两手准备?



韩忠当即去了难峭王乌仆的王帐,相约举事。



乌仆乃小王,是除苏仆延部最强的一部。



韩忠把公孙度许给苏仆延的好处,转头尽数许给了乌仆。



乌仆欣然接受,又问该如何举事?



韩忠献策道:



“可于王帐内设宴,为苏仆延庆贺受封单于。”



“然后于宴上伏刀斧手杀之。”



乌仆从其言,命人去请苏仆延。



苏仆延接到邀请后,便欲去赴宴。



牵招察觉一丝不对,即止之道:



“吾方至王庭不久,峭王受封单于之事如何传播如此迅速?”



“只恐事有蹊跷,峭王不妨等我家君侯到了,再慢慢庆贺。”



苏仆延乃劝道:



“……天使多心矣,我乌桓部诸部所以能抗拒匈奴、鲜卑,皆因诸部团结耳。”



“今难峭王好意相请,孤王怎好拂其美意?”



遂不听牵招之言,执意要去赴宴。



次日,



苏仆延骑乘骏马,率护卫五十余众,至难峭王王庭赴宴。



叙礼毕,入席饮酒,举杯相劝。



酒至半酣时,韩忠忽然出现。



苏仆延大惊失色,正欲出声询问。



韩忠拔剑在手,高呼:“杀贼!”



四下里涌出无数刀斧手来,照着苏仆延众就是一顿乱砍。



众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立时毙命十数人。



苏仆延骇然,忙问道:



“韩尊使何故如此?”



韩忠冷声笑道:



“峭王,汝不得我家主人,何得有今日?”



“汝忘恩负义在前,休怪我等心狠。”



苏仆延见大势已去,仍垂死挣扎道:



“吾已投汉军矣,早在出发前,便与汉使相商。”



“若傍晚不得回,便发兵来救。”



“只恐你小帐,挡不住汉军攻势!”



韩忠大声笑道:



“狗儿!汝骗不得我!”



“今日杀汝者,非我也,汝之臣下也!”



苏仆延一惊,正欲问是谁。



一将自身后杀出,举矛便刺,口中大呼:



“杀人者,难峭王也!”



乌仆一矛正中苏仆延后心,苏仆延吐血倒地。



众人一拥而上,将之乱刀砍死,枭其首级,传示诸王帐。



诸帐皆惧,又畏惧辽东公孙氏,遂纷纷归降于乌仆帐下。



牵招闻得风声,痛斥苏仆延不听自己的劝告。



乃带领手下人,迅速离了王帐,奔赴昌黎而去。



李翊大军已过了昌黎,遇着牵招队伍,即询问其为何如此匆忙。



牵招乃将乌桓王庭内部兵变,苏仆延被刺死的事情一一告诉了李翊。



李翊一捋颔下胡须,啧啧慨叹道:



“不想峭王竟落得如此下场。”



牵招仍有些忿忿不平,咬牙道:



“若峭王肯听我之言,哪有杀身之祸?”



“……呵呵。”



李翊微微一笑,拍了拍牵招的肩膀,安慰他道:



“事已至此,悔也无用。”



“反正我大军已过了昌黎,辽东属国之地,再无任何险阻。”



“且看那难峭王是否阻我去路。”



“若不阻去路,放我军通行辽东,当然最善。”



“如若不然,扫其王庭,以其头骨置酒耳!”



众人闻言,皆豪气顿生,嚷嚷着进军辽东。



李翊又重赏牵招:



“旧时班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



“今子经之勇智,则不下当年班仲升矣!”



随后,正式开拨大军,浩浩荡荡向辽东行进。



……



(本章完)



第233章 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不负班超之志[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