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_第三百三十一章 走过你来时的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一章 走过你来时的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海德公园的别墅院中,小刘坐在藤椅中久久无言。



霜色的高领毛衣裹住修项秀颈,料峭春风拂过她冷白皮上隐隐约约的灰蓝血管。



即便早已经猜到杨蜜的立场,但真正窥得这真相的一角,还是叫她的眉骨折出蒙克画作般的锋利阴影,恍若宣纸上晕开的宋徽宗瘦金体。



大蜜蜜的两条短信,化身成为名叫野心的流量,通过跨国的通讯影响了三个内娱的女星。



她成功地激起了小刘对她的兴趣,开始品味这位新生代女星的两张面孔。



她也成功地阻止了兵兵今夜小心翼翼的试探,导致这个久旷的大花旦不得不再一次独守空闺,只能把高级酒店绵软的被褥当做是他来反复纠缠,彻夜难眠。



即便是她自己,也已经因为刚刚那条撞碎秘密的短信方寸大乱了。



是刘伊妃做的吗?



路老板这个有缝的蛋,着实吸引了不少娱圈的女性野心家。



兵兵和大蜜蜜即便放到后世,也是避不开的两位黑红女星。



在娱乐圈这个永不停歇的造星工厂里,她们像两尊精心雕琢的野心图腾,以截然不同的美学符号,在镁光灯下书写着中国女星进化史的暗黑童话。



兵兵是红毯上的美杜莎。



2010年戛纳红毯上的明黄龙袍在镜头前铺展时,她完成了从金锁到女帝的加冕。



鸦青云鬓堆叠成权力的冠冕,雪肤朱唇勾勒出欲望的图腾。



杨蜜是丛林中的九尾狐。



与兵兵的烈焰灼身不同,大蜜蜜的野心藏匿在少女感的糖衣之下。



那双狭长的狐狸眼天生具备多义性,既可噙着《神雕侠侣》郭襄的清澈泪光,亦能在《小时代》林萧的职场套装后闪烁精光。



在流量森林的生存法则里,她们用不同形态演绎着野心的多重变奏。



兵兵的龙袍是冲锋的战旗,杨蜜的狐狸眼是进化的密码。



上一世的小刘被铺天盖地的黑料击溃、隐匿退圈时,这两位野心家早已将容貌、流量、资本熔铸成淬毒的权杖。



在这个美丽即权力的修罗场,她们的生存哲学远比红毯上的百万华服更加摄人心魄。



但这一世呢?



这一世有了路老板的加持,头角峥嵘的美杜莎气焰更甚,唯蛰伏于一人之下而已。



但这一世的九尾狐还没有现出断尾重生的神通,就被视野、学识、心性远超于她的小刘盯上了。



或者说,这两个野心家,都被这位十九岁的女帝盯上了。



哦,对了,暂时再算上那朵人间富贵花吧。



洗衣机自己说的,与人斗其乐无穷,现在的刘伊妃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怕。



她有着心知肚明的恃宠而骄,更有高屋建瓴的胸有成竹。



午后,抛却了儿女私情的杂念,小刘也没有再去试探和查证些什么,驾车载着米娅和刘晓丽一起前往香槟城。



正如她在日记里记叙的,那三个字的重点,一直都在我上。



“茜茜,你慢一些,妈妈害怕啊!”



呈西南走向的57号洲际公路上,老母亲有些畏风地蜷缩在法拉利恩佐的副驾,米娅开着一辆切诺基紧紧跟随。



这辆高性能跑车旨在追求极致的性能与轻量化,工程师将更多的空间和布局规划给了驾驶舱和强大的动力系统,没有为后排乘客预留空间。



显然这个问题让刘晓丽很不满。



“千把万的车,连后座都坐不了人,像话吗?不然米娅就能跟我们一起了,多安全啊。”



小刘戴着墨镜,清爽利落的如瀑秀发拂起,几缕碎发俏皮地贴在她白皙的脸颊,更衬得晶莹如玉的肌肤吹弹可破。



一握住方向盘就化身叛逆少女的刘伊妃没有过多理睬母亲的抱怨,微微嘟着粉唇,时不时发出轻快的欢呼。



“哇!这也太爽了吧!”



清脆甜美的声线在风中肆意飘散,一直到挨了老母亲一记拍击才悻悻地降速——



恩佐是硬顶跑车,没有可升起或收起的顶部。



刘晓丽已经被狂风吹得表情乱飞了。



小刘皱眉看着后视镜:“嘘,妈妈,好像有辆车一直跟着我们!”



刘晓丽听得一惊,还没从后视镜里捕捉到什么危险因子,米娅的电话已经打进来了。



“Crystal,有人跟踪,一辆3.0L的Royal在你左后侧。”



刘晓丽焦急地抢过电话,她的英语不算特别流利,但沟通无碍:“米娅,我们要寻求帮助吗?”



“暂时不用,再过二十公里有个停车区,我们在那里停一会儿看看情况。”



挂掉电话,刘伊妃也没有幼稚地同尾随的皇冠较劲,安安稳稳、不疾不徐地跟切诺基一前一后地在停车区会车。



人高马大的米娅拉开切诺基的车门,让刘晓丽母女上车,自己独自看着皇冠里走出来的两个年轻亚裔男子。



“是他们?”



深色车膜让刘伊妃的瞳孔有瞬间失神:“这两个穿斯坦福棒球衫的黄毛,在学校里出现过。”



“他们怎么你了吗?”刘晓丽紧张地抓紧了女儿的胳膊。



“没有,什么都没做,就是经常在教室和食堂看见他们,这段时间。”



很快谜底就揭开了,小刘看着头凑过来的米娅,摇下车窗:“什么情况?”



“自称是东京‘英魂社’的干事,目前受聘于索尼哥伦比亚旗下的一家动画媒体公司,说是有事情和Crystal谈。”



小刘面色瞬间阴沉下来,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右翼组织。



她本能地想要拒绝,但又总觉得不打发走这些渣滓,让他们一路尾随到香槟城让张纯如看见更糟糕。



事实上,自从几个月前路老板在金陵宣布立项电影以来,她和张纯如已经发现不少初现端倪的骚扰踪迹了。



小姑娘戴上墨镜,让刘晓丽在车里安坐,自己要去交涉。



老母亲虽然一介女流,手无缚鸡之力,又哪里肯让闺女独自面对,和米娅一前一后站在刘伊妃身边。



“有话说吧。”



两个鬼子黄毛一躬到底,一口东京口音的英文发音,听得小刘直皱眉:“刘小姐!冒昧了!请您退出伪造历史的电影的拍摄!”



“拜托了!”



刘伊妃怒上心头,白皙手背上的青筋都有些若隐若现,恨不得上去一脚踹翻两个黄毛。



她想了想掏出诺基亚,打开了拍摄功能:“来,再多讲一些。”



“我有一个500万粉丝的Mytube账号,我很乐意让你们二位成为北美的亚裔新星。”



身材高大些的黄毛收起了惺惺作态,面对镜头,一脸阴沉地斟酌着出声:“这是我们这些良善平民的祈愿,请刘小姐考虑。”



“如果刘小姐不愿意放弃,我们也会尽所能地来跟随你、说服你,直到你同意为止。”



典型的有规章、有组织的右翼流氓,在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用一些肮脏下作的手段给当事人带来精神压力。



只不过刘伊妃在张纯如的手记和她本人的描述里已经看过很多了,有着充足的心理准备。



英魂社黄毛显然没有一蹴而就的办事预期,带着吊诡的笑容上车离开,似乎也是香槟城的方向。



小刘浑然没当做一回事:“走吧。”



“啊!”



刘晓丽一回头突然惊声尖叫起来!



大切诺基的引擎盖上被油漆喷绘涂鸦,画了个大大的叉,一个黑人少年还没来得及对恩佐作恶,就被米娅拔甩棍的动作吓尿奔逃。



“这群天杀的畜生!”



祖籍东北的老母亲愤怒地一拍车盖:“茜茜,告诉小路,狠狠地收拾这帮渣滓!”



路老板前番多次的提醒终于成为现实,再低调的开机发布会也挡不住这群蠹虫的渗透。



“他们这是怕了啊!怕了好啊!”刘伊妃搂着暴怒的刘晓丽安慰道:“说明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



“没事妈妈,也就在美国这几个月,回了国这帮妖孽就无所遁形了。”



刘晓丽轻拍闺女的后背:“到时候请纯如一起回国生活一段时间,起码这部电影拍摄和上映前后,我看有些人都不会消停。”



“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次过去就同她讲。”



下面两小时的旅程波澜不惊,只是切诺基引擎盖上的涂鸦需要处理。



小刘有些庆幸在停车区发现地及时,要是洗衣机送自己的法拉利恩佐被祸祸,她简直要叫米娅帮自己去黑市买两把格洛克了。



抵达了张纯如的住所,华裔女作家在客厅里不安地上下打量她:“茜茜,你们都没什么事吧?”



“没有,放心吧!”刘伊妃笑靥如花,旋即疑惑道:“门外那几个安保人员也是。。。”



张纯如苦笑:“是小路安排的,我还真有些不习惯。”



“我让我爸妈和布雷特带着孩子去市中心住了,我在这里陪你们,陪你练口语。”



刘晓丽去房间归置东西,小刘挽着她的手:“路宽想的还挺周到的嘛,这些天我也发现有些异常了。”



“好在他们不敢怎么造次,也就暗戳戳地用些腌臜手段,上不了台面。”



张纯如微笑看着她,心道他肯定周到啊,连帮你预备的心理医生都联系好了。



但愿你永远都用不上。



接下来的几个月,直至八月左右电影开拍前,刘伊妃要经历一段算是身心俱疲的生活体验历程。



她要完全把自己变成张纯如。



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开始,遍历她在美国各大高校图书馆搜集史料、德国发现拉贝日记以及金陵寻访幸存者的足迹。



把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开机。



如果说之前看资料和张纯如的日记、手记还不算太深刻的精神重压,毕竟她还有当事人的纾解和调剂,还有布斯商学院的求学生活转移注意力。



那这三个多月对她的精神和心理都会是极大的考验。



但只要跨过去,这个人物就理所应当地立了起来。



毕竟这是一部人物传记视角的历史电影,还原人、事、物的真相和原貌是首要的命题,接下来才是艺术创造和思想升华。



吃完中饭,张纯如从小阁楼里翻出一只樟木箱,贴着1982年金陵邮政局邮票的牛皮纸袋里,五盘TDK磁带排列如旧。



像时光的墓志铭。



她把这几盘幼时祖父张迺藩教自己讲淮阴方言(现苏省淮安)的磁带放进收音机,1983年老式磁带特有的电流声入耳。



两个相差了二十岁的“张纯如”坐在阁楼的小板凳上,透过张迺藩慈祥的声线,一起穿越到了二十年前。



恍恍惚惚,如同隔世。



“咔嗒。”



卡入收音机的磁带开始旋转,先是一阵沙沙声如春蚕噬桑,接着传来瓷器相碰的脆响。



“小如,把茶盏端稳喽。”



苍老笑声好像能震落梁间积尘,二十年前的阳光突然从阁楼的老虎窗斜劈进来,将两道影子钉在斑驳墙面上。



刘伊妃静静地聆听、品味这一幕也会作为电影开头的真情实感。



穿过时光的鎏金岁月,她的投影正与幼年张纯如的剪影重叠,两根麻花辫在1983年的光晕里荡起涟漪。



“来,跟爷爷念——今朝子下昼要落雨咯。”张迺藩的淮阴官话带着运河水波的韵脚,小刘喉头滚动却发不出声。



“纯如姐。。。”小姑娘侧头想问她方言的发音,再瞥见这位正义天使瘦削的脸颊,已然是满面泪痕了。



张纯如摸着小姑娘的脸努力挤出些笑容,摇着头示意自己无碍。



又把她的手掌紧紧握住,试图在她独自面临风雨,开始重走自己当初这条探究历史真相的道路之前,再努力地给予些暖意。



小刘从普通演员向优秀演员蜕变的这一次苦行,像是一泓春雨陡然洒落人间,从四月底的这一天正式开始。



5月初,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



这里是1994年张纯如决心开始著书立说,查找资料的第一站。



在胡佛研究所特藏室编号HT-04的防磁柜中,张纯如首次接触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负责人魏特琳的原始日记本。



十二年后的今天,小刘的指尖触到黄铜门的把手,金属表面还残留着前夜低温的刺痛感。



门内飘出的防蠹药粉气息,让她想几天前在香槟城阁楼里的樟木箱,混着老羊皮特有的腥甜气息。



穿卡其色工装裤的档案员正在给文献除尘,见她进门递过一双白手套:“戴上这个,文献都很脆弱,小心些。”



“谢谢,文森特。”



“Iris给我打了电话,你是今天晨间的第一位访客。”现年五十多岁的文森特凝神看了她几秒:“你和她真像。”



脸型像、神态像、口音像。



只有眼神还差了一些。



文森特递上一本黑色硬皮登记簿:“来吧,这里签名。”



小刘声音清甜:“可以告诉我Iris的登记在哪一页吗?”



档案员撇撇嘴,也没有多抱怨两句麻烦,当即返身回到书架,翻找了两分钟后将一本表皮几乎脱落的登记簿摊开。



1995年3月12日的访客记录——第207页,蓝色墨水洇染的“IRIS CHANG”签名至今未褪。



刘伊妃戴着白手套,细细地拂过她的名字,逼着自己开始沉浸式体悟张纯如当时的心情。



她要记住这个场景,甚至记住今天这间档案室里的灯光、温度、味觉、触感。



她知道自己没有多么卓绝的天赋,唯有像他要求的一样,尽可能地去代入和体验。



防磁柜开启的瞬间,带着历史意味的陈年气息裹着凉意扑面而来。



小刘戴着白手套的指尖刚触到《魏特琳日记》的锁线装订处,好像感觉到了1937年的金陵梅雨季潮气,竟在加州干燥的空气中复苏。



泛黄的内页上,1937年12月17日记录着:



“今夜有30多名妇女翻墙闯入校园,她们的长发被剪得参差不齐——这是为躲避日军强暴自行削发的痕迹。”



尽管已经从剧本、史料、手记日记中无数次看到这句话,但小刘翻页的手指,还是有些不能自已地颤抖。



再没有比真实的历史更加触动灵魂的了。



她没有看得太多,而是在脑海里一直模拟和体味张纯如当年的情感。



路宽跟她系统讲解过传记电影角色的准备方法。



由表及里,首先自然是深入了解角色的生平性格、社会背景、历史环境,阅读相关书籍、日记、信件、采访来掌握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



在重走角色道路时,观察周围环境、人物行为、语言习惯,尝试模仿角色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作息规律。



这些是她已经完成的部分,是这半年以来在读书之余着重准备的内容。



但这些还是只是形。



就像档案员文森特的视角中看到的,特意穿上张纯如当初的衣服、照着她的面容的仿妆、甚至连英文口音都颇像的小刘,唯独缺了她的眼神。



这就需要她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角色可能经历的情感波动,找到与角色的情感共鸣点。



刘伊妃开始主动地反思角色的行为动机,思考特定情境下人物的自然反应。



晨光从哥特式彩窗斜切而入,她这一坐就是两个小时。



许久,小姑娘站起身,轻手轻脚地找到档案员:“文森特,我还需要这些史料,劳驾。”



“都准备好了,女士。”



文森特带着她往档案柜走,看着刘伊妃欣喜的表情忍不住道:“你可以休息一会儿再看。”



“研究这些不容易的,Iris当年第一次看到那几张照片,半天都没缓过神来。”



小刘勉力笑笑,肉眼可见的精神压力比进门时大得多:“谢谢你,文森特,我没事。”



档案员看着她窈窕的背影无奈摇头,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演员这么体验生活的。由于十多年前张纯如在胡佛研究所长期驻足查询史料,他和这位华裔女作家算是相交莫逆,也算是给刘伊妃的苦行开了方便之门。



无论在现实、还是在路宽的剧本中,胡佛研究所都是一个极重要的场景。



这里是张纯如接触浩瀚史料的开始。



这些史料不但包括《魏特琳日记》。



还有《朝日新闻》“百人斩竞赛”报道、鬼子后勤记录、约翰·马吉牧师16毫米胶片母带等极为重要的历史证据。



第三百三十一章 走过你来时的路[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