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_第二百六十章 如何把主旋律拍成爆款(900月票加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章 如何把主旋律拍成爆款(900月票加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面对金狮奖、金熊奖、金球奖和最佳外语片的年轻获得者的自信,在场所有人都洗耳恭听。



“赵书记,我知道贵方的主要诉求,就是体现塘山精神和民族风貌,体现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



“我也看过李秘书和姚主任拿来的剧本初稿细纲。”



“实话讲,如果这么拍的话,这部电影不但票房数字会很难看,连在海外面世的可能性都没有。”



路宽语出惊人,塘山方面众人脸色不大好看。



张惠军隐隐地眨了眨眼,提醒他注意措辞。



路老板假装没看到。



这部电影既然决定拍了,就必须按照他的想法和要求来拍。



不但要叫好叫座,还要利用电影去推进全国的或者部分地区的地震防灾知识宣传,甚至是公益捐建活动。



“我们国家的主旋律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处在相对正统的叙事方式,因为电影市场和观众群体的特点,票房表现还不错。”



“1997年的《鸦片战争》拿到了7200万的票房,仅次于《侏罗纪公园4》的7210万。”



青年导演话锋一转:“但是在当今的院线制体系下,这样的数字是完全无法保证的。”



“观众们会用脚投票,好莱坞片商也会从市场经济角度权衡,这些都是做不了假的。”



赵永皱眉提出自己的意见:“路导,我昨天抽空去电影院看了你的《返老还童》。”



“男女感情之外,横跨70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令人动容。”



“我同意你说的,但不知道这部大地震,能不能拍成那样横跨30年的,具有史诗气质的电影?”



路宽心里腹诽,赵永所说的史诗气质,不就是前世裤子的拍法吗?



除了在国内因为题材和宣传,以及面上组织包场票房数字堪堪可看外,海外简直愁云惨淡。



在北美市场连10万美元的收入都不到。



冯小钢的主要问题就在于,他的电影叫《塘山大地震》,但是讲的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而且是地震之后的故事。



观众们想看的全景式描绘的大地震始终,包括震前的平静和异响、震中的巨大破坏力、震后的星夜救援都很少。



实际上讲的只是徐凡家庭的一个故事,在这样的历史场景面前显得太单调,也太标题党。



路宽继续解释:“按照贵方的思路去拍,在电影前三分之一的部分地震剧情就结束了,后面全部是横跨了三十年的恩怨情仇和城市变迁。”



“如果是这样,那电影不如改名叫《余震》。”



赵永和姚建国等统筹小组成员面面相觑,想反驳又觉得无从下口。



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啊。



他们光顾着通过三十年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来提高塘山的美誉度、知名度,但是忽略了电影本身的故事性。



这拍的是一部院线电影,而不是纪录片。



有些话领导不适合张口,姚建国笑着代劳:“路导,还请您不吝赐教。”



“赐教客气了,我们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提高地区影响力,展现民族精神,我简单谈谈吧。”



路宽喝了口水:“这部电影,需要用传统中国文化的内核,加上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流程去完成。”



“我先说好莱坞是怎么拍灾难片的。”



“当年斯皮尔伯格拍《大白鲨》,没有模型,他花了近500万美元自己做了一个,后来就变成了鲨鱼怪物片的开创者。”



“从电影立项开始,他们的营销和炒作就一直在这个大白鲨模型上,结束后还盖了个主题公园。”



“这个想法我们是需要借鉴的。”



路老板指着众人面前的宣传材料:



“通过影视剧推动城市形象和名片的打造已经很常见了,80年代的《少林寺》捧红了少林寺,一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让乔家大院走红。”



“还有张继中导演的几部金庸武侠、今年陈开歌导演的《无极》投资的影视城。”



“这部大地震电影完全可以效仿嘛!”



赵永笑道:“你的意思是,对于城市的推广和宣传,要通过市场行为,而不是生硬地嫁接到电影内容中去?”



“哎呀!到底是领导,真是一针见血啊!”



路宽拍了个马屁,继续输出观点:“从电影立项、开机,我们就把地点放在大地震纪念碑,邀请全国、全世界的媒体来报道。”



“首映我们还是在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旁,邀请当年幸存和经历过地震的市民参加,可以搞成外景放映嘛。”



“想让世界看到塘山的重建和变化,这些媒体的宣传作用就完全可以做到。”



说到这里赵永等人已经眼前一亮了。



有中影和电影局牵头,加上这个风头无两的天才导演吸睛,这比在央视砸钱打广告性价比可高得多。



“这部电影要按照好莱坞灾难片的特效水平和预算来做,成本在3000-4000万美元左右。”



“我会要求复原一些七八十年代的标志性建筑,贵方可以配合做成集餐饮、影视文化体验、游览购物为一体的影视拍摄基地。”



“这一次电影拍完了,后面可能还有电视剧版呢?还有其他七八十年代的年代剧呢?都是你们以后的客源啊。”



电影有艺术属性,也有商品属性,好莱坞对一部电影的商品属性的挖掘是全方位的。



赵永其实心里已经被他说服,但基于他本身所在位置的诉求,还是想再在电影内容上努力一下。



“路导,我们初衷也是想表现出民族精神在灾难面前的喷涌勃发,在塘山建设成就方面,我还是希望。。。”



路宽的态度很坚决:“赵书记!”



“电影最重要的是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按照你的想法不如去拍纪录片更合适一些。”



“既然你们想让这部电影的受众更多、宣传范围更广,那就不要在纠结这个问题。”



“为什么?全世界哪里没有灾难?鬼子的地震比我们多得多,他们不是没见过从无到有的建设。”



赵永倒是没有身为领导被驳斥的尴尬,他也知道这些艺术家个个都是倔驴,在创作上是从不愿意被人干预的。



路老板话不能停,今天是必须要统一思想的,不然真的拍起来,这帮体质里的人能生生磨死他。



“想要走出去,就要展现全人类能够共情的东西,比如爱情、比如亲情。”



“这些都是能超越国别和意识形态的主题。”



“冯小钢的《大腕》是和哥伦比亚合作的,还有美国演员参与,但在北美只有不到1000美元的票房,这是什么概念?”



“意味着只有不到100个人看过他的电影。”



他不方便拿后世的《塘山大地震》举例,只好再把裤子之前的海外票房“劣迹”再拿出来拷打一番了。



赵永盯着青年导演看了几秒,见他不动声色地端杯喝起水来,知道这也是一个独断的性格,想改变他是难了。



“好!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办吧!”



“但有一点我需要得到路导的承诺,剧本出来以后必须先给我们审阅,艺术上的事情我们无缘置喙。”



“但是一定得保证导向是正面的、积极的,不然。。。我这个父母官以后是没办法面对父老乡亲啦!”



路老板听他说得客气,自然是满口答应,众人大事议定,又端杯庆贺起来。



宴毕,阿飞开车先送张惠军回家,北电校长和未来亚影校长在车里友好会谈。



“小路啊,你的眼界很开阔,主旋律电影用好莱坞的方式运作,我还是第一次见。”



“试试吧,总归沾个特效的光,在画面表现上不会差的。”



其实路宽也是拾人牙慧罢了。



后世的主旋律电影真正地市场化是从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开始的。



此后的《战狼》、《非凡任务》、《红海行动》等都在内容制作上大胆采用好莱坞主流大片的表现手法。



试图在主旋律的基调下完成好莱坞本土化的嫁接。



在这个主旋律电影的发展阶段中,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设定、冲突节奏都已经具备了国际主流大片的特征。



再也不会出现领导从废墟中站起,高喊口号,声情并茂跟我冲的老套场景。



不是说不好,是脱离了电影的商品属性。



这样的民族精神和风貌完全可以用电影本身的艺术手段去展现,没必要像赵永等人想的那么生硬。



张惠军笑道:“好啊,真好啊。”



“昨天一谋也刚从北美回来,我同他吃饭,讲了亚影的想法,他非常支持。”



“对了,你路校长的毕业作品是不是也得交一下啦?”



路老板笑道:“5月我要去戛纳电影节做评委,会拍一部短片,就用那个作为毕设吧。”



“论文嘛,也简单。”



“就写《新时代语境下论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改造》!”



张惠军抚掌大笑:“你个小狐狸,真能偷懒啊!哈哈!”



回到四合院,路宽掏出电话给老谋子打去。



目的是借一下他的编剧团队。



《塘山大地震》今日就要立项,前期建筑还原打造、旧物收集活动进行的同时,剧本也要抓紧完善。



所谓弱队出门将。



老谋子作为导演最大的缺点就是编剧能力较弱,因此他有一个很强的编剧团队,路老板看上了一个叫刘恒的笔杆子。



他是国内电影的顶尖编剧之一,《金陵十三钗》、《集结号》和张一谋的《秋菊打官司》都是他的作品,是老谋子的左膀右臂。



北电师兄弟两人在电话里聊了一个多小时,路老板也谦虚地跟这位擅长场面调度的大国手请教群戏的拍摄。



刘恒的响应很积极,第二天一早就应邀来到四合院,在书房里和路宽对坐相谈。



“路导,不知道你想拍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有没有底稿或者基础的思路?”



路宽昨天考虑了一夜:“我一向喜欢温暖和有力量感的故事。”



“就像《小偷家族》、《返老还童》一样,在艰难和困境中埋藏希望和光明。”



“我希望这部电影的观影效果,是在逼真和震撼眼球的灾难特效下,从小人物、小家庭的故事中看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不要一味地喊口号。”



刘恒在本子上埋头速记,抬头见到这位金狮奖导演把电脑屏幕转向他。



“这部电影是阿巴斯的《生生长流》,讲述的是1992年伊朗北部7.7级大地震的故事。”



“他的主要线索就是描述主角地震后返家的故事,其实是一部公路片。”



阿巴斯在亚洲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艺术片导演,他的电影颇受《电影手册》和《视与听》等权威媒体的关注。



刘恒看过这部灾难片,也有些理解了金熊奖导演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要像《辛德勒名单》那样以小见大?”



“对。”



“除了电影中对于真实历史地震场景的重现外,我不希望过度地卖惨。”



“观众的情绪和眼泪,应当是感动和看到希望才流下,而不是被血腥、残忍的剧情击溃。”



刘恒点头,路宽的表达非常充分,给他竖立了一个主干,剩下就是他带领编剧团队的事情了。



相比张一谋,这位青年导演在编剧能力上无疑是更出色的,从他最近这部改编的《返老还童》就看得出。



“路导,时间上有没有要求?”



路宽沉吟了两秒:“现在才3月初,预计在春节档上映的话,留给你一个半月时间写剧本吧!”



“正好布景和历史建筑还原都需要时间。”



同好莱坞电影的拍摄规律一致,这样的灾难特效片,前期和后期时间较长,中间拍摄的时间很短。



特别是涉及到地震中的群演群像戏,肯定是要分机组拍摄的,他只会负责主演剧情的人物拍摄。



刘恒点头:“行,我下午带着团队开个会,明天就到塘山档案馆收集资料,顺便采访一下当年的幸存者。”



“我给你个电话,市委的李秘书,一切事情找他就行,肯定给你安排妥当。”



“好的,路导,那我们再沟通。”



翌日,塘山市委、问界控股、中影集团三方在北平梅地亚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的规格很高,总局张副局长和中萱部文艺局领导参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张副局长亲自宣读了电影立项决定,宣布这部《塘山大地震》将成为总局重点项目。



文艺局领导肯定塘山、中影和问界方面为弘扬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做出的努力。



把电影项目列为今年中萱部文艺局“六个一”重点工作,将在宣传上给予积极指导与配合。



其中,问界、中影和塘山方面的投资份额分别为60%、20%、20%,总金额2.8亿。



塘山方面的5000多万,以30%现金和70%实物形式给付。



实物如大地震时期现场建筑的道具化还原、老旧服化道的收集购买等等。



看着旅游卫视中热情洋溢地跟各路领导握手的路宽,华艺办公室里的周军等人面色都不大好看。



他们的准备也不可谓不充分:



国内第一家民营企业、中影和好莱坞六大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这对塘山方面来讲应该是颇具诱惑力的条件。



毕竟他们的诉求就是走出去扩大宣传效果。



只不过核心竞争力差得太多。



面对2005年前三个月就接连斩获了金球、金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路宽,再多的附加值条件都显得过于苍白了。



周军面色铁青,王小磊如丧考妣,还是王大军站出来鼓舞士气。



“拍就拍吧,这样的主旋律电影票房和口碑都会比较一般,至少今年的春节档我们不用怕问界了。”



王小磊点头称是,但周军远没有这样乐观。



从路宽无利不起早的性格来看,这样一部主旋律电影不会是他的首选。



特别是《异域2》已经正式通过问界博客确立立项的情况下,他怎么会放弃继续票房狂飙捞金的机会,来拍一部性价比不是很高的主旋律电影?



如果是发现了自己针对问界和博客网的试探性进攻,有了防备就不大好办了。



周军当然想不到,路宽完全是为三年后做准备,没有考虑那么多。



在这件事上,说一句好人有好报似乎不过分。



把刘恒送走,阿飞载着他到了北影厂的《天才枪手》剧组。



影片这个月即将杀青,预计在6月底首映,抢占暑期档。



到北影厂就相当于到了北电,路宽拎着烟酒茶叶往老田的新办公室走。



日前,他已经接替了谢小金的位置,成为北电系主任,开始统筹全面工作。



他先打了个电话:“我来都来了,您还能撵我走啊?”



“嘿,您这做了系主任都开始避嫌了啊,我以前送你烟酒你不高兴着呢嘛!”



路宽一边给田状状打电话说笑,一边走进表导楼,冷不丁跟迎面的一个女人撞到一起。



“哎呀!”



那女人手里的书本散落一地,刚想抬头说几句这个不看路的年轻学生,没想到只一眼就愣住了。



“路宽?”



路老板也恍惚了两秒,这才笑道:“徐老师啊,你好你好。”



这女人正是去年回到北电任教的徐京蕾。



1991年前后,初代京圈核心之一王硕开始了写剧本赚钱的营生。



在那个年代每个以他的作品为基础的影视项目,利润都以百万计。



大概四年后,他把第一笔话剧投资给了年轻的孟京辉,排练了一部因为没有拿到许可证直接被毙掉的《我爱XXX》。



这部片子的男女主分别为郭滔和徐京蕾,后者彼时还是个20岁的大二女生。



这一年的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大二女生的命运,王硕在没有离婚的情况下和她交往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被后世称道的“才女”在博客和其他类似回忆录的文本里怀念自己的青春时,曾痛苦地叙述自己在19岁被男朋友劈腿后的痛苦。



“当时好难过啊,经过电影学院的门口时,我都想跳下河去算了。”



然后转眼间就把这种痛苦转移到了另一个女人的身上:王硕的原配沈女士带女儿赴美,与他彻底断绝关系。



大二女生悄然走进了这个神秘圈子。



在上世纪90年代,影视圈的话语权都是掌握在编剧和作家手里,王硕、海盐、余花、刘振云等一干作家是个中翘楚。



作为核心人物的小女友,大二女生狠狠地收割了一波作品红利,细数她的作品可以发现:



《一场风华秋月的事儿》背后是赵宝钢和海盐、《北平爱情故事》背后是谢冬、《新言情时代》背后是腾华涛。



目前仍然“贵为”四小花旦之一的徐京蕾,已经走上了才女人设的打造之路,回归北电任教,还拍了董双枪投资的一部电影。



只不过她去年已经跟老恩客王硕分手,后者现在的小飒蜜是王子纹,《欢乐颂》里那个曲筱绡。



别管路宽和华艺倚重的京圈关系如何,徐京蕾自然是一股子大飒蜜的热络劲儿。



“害,早就想认识你了,一直没机会,怎么着,晚上一块儿喝点儿?”



路老板婉拒,给她示意了一下手里的东西:“今天恐怕不行了,来看看田老师,马上要毕业了,来贿赂贿赂他老人家。”



“哈哈,行,那你给我留个号码,改天请你吃饭,我正好有个新本子,你帮我看看呗?”



两人初见,之前交集很少,这话其实说得有点儿冒昧。



但徐京蕾就这么慢慢悠悠地像朵大百合站在你面前,看似很不客气地吐露着不见外的话。



好像听起来又挺像那么回事儿。



路夸心里嗤笑,王硕当年就这么着的道儿吧。



他在《浮出海面》里是这么写徐京蕾的:



漂亮而不在意细节,会顺手拿鞋带绑头发,也能随时斟来一杯白酒喝干,有股子骄傲气。即便路老板对她这副作态不大感冒,但只能说每个顶级女星都是有自己的气质气场在的,这是生活和感情的阅历赋予的。



两人交换了号码,路宽拾级而上,推开了田状状的办公室门。



第二百六十章 如何把主旋律拍成爆款(900月票加更)[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