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_第三百五十三章 《苏学经世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三章 《苏学经世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允仔细统计后发现,苏学会在大宋的版图上已悄然发展,各地会员将近一千余人。



乍听这数字颇为可观,但分散到全国各州县,就不算突出了。



要知道,大宋的州级单位,再加上府、军、监等,总数超过三百个。



当前这一千多名会员,大多集中在规模稍大的州府。



其中人员较多的州府,不过二三十人;



而人数少的,仅有四五人。



然而,在短短数月间能发展到这一步,已实属不易。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上千人并非普通外围成员,而是苏学会的骨干干事。



他们是支撑苏学会正常运转的中坚力量。



倘若算上被苏学吸引的外围粉丝,其数量至少是这骨干人数的数十倍。



大宋每年参加解试的读书人多达数十万人,而苏学会已成功吸引了数万年轻人的关注。



可以说,在大宋读书人群体中,不知苏学会者恐怕寥寥无几,这足以证明苏学会的影响力已广泛扩散。



接下来,苏学会的任务是深耕细作,吸引更多读书人加入。



毕竟,影响力越大,举事时所能获得的支持也就越多。



不过眼下,苏允只让苏学会专注传播苏学,不敢在其中掺杂过多政治理论,以免引起朝廷猜忌。



但他也清楚,树大招风,苏学会一旦发展壮大,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管,必定会采取打压措施。



所以,当下务必尽可能壮大苏学会,从中筛选可用之才,努力影响他们。



即便这些人日后不跟随苏学会反宋,但在取代宋朝之后,经过苏学熏陶的年轻人仍将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力量。



总之,能多影响一人,就多一分希望。



苏允看着手中的统计数据,满意地点了点头。



尽管前七八个月仅发展了一千多人,但接下来苏学会将迎来蓬勃发展期。



毕竟此前几个月是在打基础,如今根基已稳,爆发期即将来临。



果不其然,元祐三年春节过后,各地消息如雪片般飞至汴京,令人振奋不已。



苏学会的正式会员数量已激增至五六千人!



除了洛阳、汴京、真定、应天四地早已开办的梅林书院外,又有杭州、眉州、鄂州、黄州等近十个州的苏学会传来好消息——他们已筹集到资金,准备开办新的梅林书院。



据各地苏学会反馈,他们在当地盛情邀请知名学者和贤士前往梅林书院讲学,大力传播苏学经典著作与思想理念。



同时,苏学会还通过编写书籍、发放传单、举办演讲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苏学影响力。



苏学因关注民生、倡导公平正义,深获广大百姓和读书人的青睐。



其传播范围之广、影响力之深,已远超王学、程学等其他学派。



在许多地方城镇,苏学会逐渐汇聚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如澎湃浪潮,正冲击着传统的政治格局。



……



韩幼安端坐书案之前,手中拿着笔,但却迟迟没有下笔,神色有些苦恼。



韩幼安来了徐州已经有七八月时间,他在徐州担任佥书判官,算是徐州三四号人物。



不过,虽然他在徐州颇受知州看重,其余州官也对他十分敬重,生活亦是过得十分滋润,但他依然是有些焦虑。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苏学会。



说实话,徐州苏学会在他的推动之下发展已经是颇快了,但他听说周行己等人在各地的发展,相比之下,他在徐州这点成就就不算什么了。



韩幼安如何能忍。



他可是苏门六子之一,更是被人称为小苏允的青年才俊,怎么能让别的人给比下去!



不过韩幼安的确是做了一些努力,但发展依然需要遵循其基本规律,不是他想要快便能够快起来的。



忽而有脚步声从外面传来,韩幼安抬头一看,乃是苏学会中的骨干。



年轻人笑道:“静宁兄,京中来的信函。”



韩幼安精神顿时一振,赶紧接过来,上面有铁笔银钩的四字:静宁亲启。



是先生的信!



韩幼安将信函拢进袖中,与年轻人笑道:“谢谢了。”



年轻人有些依依不舍看了一下韩幼安的袖子,韩幼安笑骂道:“这是我恩师给我写的信,你不能看。”



年轻人不好意思一笑道:“不看不看,我是想着看看苏学士的笔迹,嗨,写得是真的好看啊。”



韩幼安一笑道:“我先生的字在朝廷诸公之中也是佼佼者,当然好看啊,不过这是私信,不能给你看,以后你有机会进京,跟先生求一幅字便是。”



年轻人这才喜滋滋而去。



韩幼安赶紧坐回书案之后,打开苏允的信。



信笺以梅纹暗印为底,墨色遒劲处隐现师门训诫。



【幼安吾徒如晤:见字如面。



汴京寒梅初绽之时,为师常忆起昔年与尔等踏雪论道之景。



今闻汝于徐州主理会务,行事渐有章法,心下甚慰。



然有三冬之思、百年之虑,不可不细细嘱托:



梅林书院当为百年计,营建之法可参洛阳梅林书院依山势布景之妙,前庭广植梅林,使“疏影横斜“成士子精神图腾。



资金筹措可与蔡凤回商榷“文产共营“模式,许其书院外围商铺经营权,仿颖江书院协作例。



另特附《治水疏》抄本,可邀沛县通判宋荦之流讲解“筑堤安民“实务,将苏学“以民为本“理念化入河工案例。



治学当如盐融水,切记汝师兄阿回“名利驱人“之术,民生策论须裹糖衣:



如借“童蒙教化“议户籍改良,假“商税稽核“论赋税公平。



近闻汝清查隐田受阻,可令会中干员以《均田策》注疏呈递,此谓“借势不显形“。



第三百五十三章 《苏学经世录》[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