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_第一百三十三章 我们正需要你这个卧龙先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我们正需要你这个卧龙先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宿舍里那几个,听说他是眉山苏氏的,便有些避而远之。



苏允也不往上凑,但太学里面的事情,还是得找个知情人才行。



苏允给李亮送了一些海鲜干货,算是把这个朋友给结下来了。



海鲜干货不便宜,但李亮这个朋友却是结交得值当。



今日从他这里获得的信息都很重要。



首先是自己班的课程表,有了这个表,他便得了门道进去了,若是什么时候上课都不知道,学习就不知从何谈起了。



而这学分制度,亦是十分重要,他倒是没有想过走太学的赐官门路。



但无论是想要留在太学,还是要升舍,都需要学分,所以好好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今日拿到了课程表,苏允的太学生涯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苏允根据李亮的指点,去直学处领取书籍,领到了《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礼记》五经,兼经《论语》、《孟子》以及一本宋刑统,共八本书,宋刑统很厚,其余的都很薄。



厚的自然不容易学,但薄亦是不好学。



宋刑统是太祖建隆四年颁布的,但距今已经将近一百二十年了,这一百二十年时间,不断地修改,已经是成了厚厚的一本。



而且这里面的内容还不是大宋朝全部的律法,在宋刑统之外,还有大量的编、条法事类、断例、指挥、申明、看详等律法。



不过那些暂时不是太学学子考试的范畴之内的东西,可以暂时不管。



但就这一本宋刑统,已经是令人见而生畏了。



至于诗书周易论语这些经书,原文其实都不多,若是不加注释,基本上都是薄薄的一本,但加上各种注释之后,叠起来简直是汗牛充栋了。



苏允摇了摇头,这就是他并没有特别大的信心来参加科举的原因。



不过,对于苏允来说,其实这元丰年间的科举其实会更容易一些。



原本的科考考的是墨义(默写)、帖经(填空),这些需要背诵经书原文以及注释,这个对于苏允来说可能难度稍微有点高。



反而是变革之后的考试方式对苏允来说更加友善一些,现在考的却是大义,也就是解释圣人经典中句子的大意。



大义所对之义只合注疏大意,不须文字尽同,或有意见,即依注疏解释外,任自陈述,可以明其识虑。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将大意给阐述出来,就算是文字有些不同,也是无所谓的。



甚至可以不需要引用注疏,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陈述,只要贴合大意,便可以得分。



关于科举的内容,苏允找章择打听了一番,现在的进士科解试、省试改为四场。



第一场,本经大义十道,举人“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为本经;



第二场,兼经(以《论语》、《孟子》为兼经)大义十道;



第三场,论一首;



第四场,解试时务策三道,省试时务策五道。



所以,真正科举的时候,一本本经、两本兼经,一共三本书为考试内容,而论以及时务策,则是写文章的功夫了。



这种考试方式对于苏允来说自然是更加容易的。



原本的科举更加注重背诵默写,这个对脑子以及勤奋程度要求更高,这一点上苏允并没有优势。



苏允比这个时代的人更加有优势的地方在于,他见识更多,视野更加开阔,这些对于需要理解领悟类的知识的学习是更有帮助的。



这经义大义如此,时务策与论更是如此。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于他来说是最为合适的。



了解了这些之后,苏允倒是多了一些信心:硬件上我未必比你们厉害,但论理解领悟力,难道你们还能比我强?



领了教材,苏允抱着大摞书往宿舍中走去,这些还不是全部,太学只是提供了基本的教材,各种辅导资料还是需要自己去采购,不过那个等听了老师的课之后,再去问问需要买什么教辅资料,瞎买效果不会很好的。



苏允走到宿舍外,却发现门口堵了好些个人,看服饰什么的,也都是太学的学生。



此时有人回过头来看到了苏允,大声道:“居正回来了!”



众人纷纷回过头来,当头的一个年轻人笑着道:“居正兄,你终于回来了。”



苏允仔细看了一下,这些人自己都不认识,但听这人的话,却是带着天然的亲近之意,心下有所猜测,赶紧笑道:“刚刚去领了书,先让我放下,咱们慢慢聊。”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我们正需要你这个卧龙先生![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