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_第310章:南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0章:南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日,



赵佗履行诺言,带着何博去了解南越国情。



他把小小的流溪水伯放到自己的肩膀上,然后从容的接见起了自己的臣子,处理国政——



赵佗长寿且康健,至今身体仍然耳清目明,思维敏捷。



而且作为一国之主,



一般君王有的毛病,赵佗也没有少过。



他不愿意放权给自己的子孙,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够一直拥有权势,号令左右。



所以年老至此,



他还要定期召开朝会,商议许多事物,并不会假他人之手。



他的子孙对此,只敢怒不敢言。



赵佗是南越的开国君主,又统治国家一甲子之久,其地位自然不可撼动。



所以当赵佗熬死了自己的长子长孙,就连最小的儿子也步入了中年,还霸占着王位不肯挪屁股时,南越的王子王孙,也只能一口苦酒闷下肚了。



不过,



何博并不是很关心这种事。



身为后继者,连老头都熬不了,



偌大的国家社稷,岂能交给这种人呢!



魏文侯活了八十岁,



魏武侯说什么了吗?



魏惠王活了八十岁,



魏襄王说什么了吗?



赵佗儿子自己活不到八十岁,应该让他们反思嘛!



何博只是仗着别人看不见自己,跳到南越王摆满政务的桌案上,背着手在摊开的文书上走来走去,低头跟赵佗共观国事。



虽然南越的装扮习俗,已经因地制宜,跟中原有了不小的差距。



但文字还是中原的文字。



即便口音存在很大不同,南北之人单凭口舌难以交流,可只要会写字,那沟通就没有问题了。



仓吉造字之后,



文字便成了诸夏人之间斩不断的纽带。



从长城到南海,



从诸夏到新夏,



都可以用一支笔、一张纸,对自己的同胞表达关切:



“远道而来的朋友,你吃了吗?”



“我们故乡的情况还好吗?”



所以何博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非常的顺畅。



当何博趴在文书上看的时候,发现提到最频繁的事,就是“吃饭”的问题。



毕竟天大地大,



也不如自己的肚子重要啊!



但百越的蛮夷们是不怎么种地的,



或者说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远不如诸夏君子们充足。



等赵佗带着人过来教化后,蛮夷才逐渐的进化起来,学会了更好更有用的耕种技术,还有纺织技巧。



而岭南之地,水土丰富,得天独厚,在精耕细作之下,农物可以一年三熟。



可拥有这样的优势,



这里在千百年中,却没被楚国拿下,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水热过多,让人难以忍受。



先贤常说,“过犹不及。”



有些东西,够用就好,太多了就要泛滥,就要造成伤害。



在何博登陆南越之前,



番禺这边迎来了一次剧烈的风暴,



狂风席卷了太多的农田和房屋,带来的降水更是使得河流水位大涨,淹没了一个又一个城邑。



其余威至今仍存,



赵佗还要忙着组织人手救灾。



好在之前囤积了不少粮食,倒没有太多关于物资费的苦恼。



其次,便是疫病频发。



过于湿热,是很容易让人生病的。



而且水热过多,也滋生蚊虫蛇鼠。



就在赵佗跟人说话的时候,



何博就看到一只体型硕大的老鼠悄咪咪的从门外溜了过去,嘴里叼着一个果子。



在室内的角落中,两只蜚蠊正在亲亲热热,支愣着自己的触须,显露出“生活甚是美好”的模样。



再远一点的地方,



一只飞鸟落下,体态从容的从王宫繁茂的园中,抓走了一条斑斓长蛇。



怎么说呢?



“真是生机勃勃,万物竞发啊!”



何博以此观之,



便更加钦佩赵佗的身体了。



他一个黄河边上长大的人,来了岭南后一点水土不服的症状都没有,几十年来一直活蹦乱跳,着实让鬼神都感到惊讶。



最后,便是“华夷之治”的问题。



被始皇帝强制迁移来的几十万人,虽然有一部分被安置到了淮南之地,但分到岭南的,也着实不少。



赵佗凭借这样的基础,才能在岭南站稳脚跟,并且建国称王。



但岭南的蛮夷数量在这样的冲击之下,还有很多。



赵佗为了让自己稳坐王位,并没有对这些蛮夷展开强有力的刀锋教化,而是选择了徐徐图之。



他以南越王的身份,册封了一些百越的首领,允许那些百越盘踞的地方自行管理。



与此同时,赵佗又鼓励跟随自己而来的诸夏移民耕种繁衍。



只等来日羽翼丰满,



再将那些蛮夷完全同化。



在赵佗的怀柔政策下,百越之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以后会面临什么事情。



第310章:南越[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