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_第119章 臣胡宗宪泣血禀奏,钦差林十三大功两件(六千字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 臣胡宗宪泣血禀奏,钦差林十三大功两件(六千字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嘿,你懂什么,这是几百年一遇的祥瑞。”



众人带着白鹿回到千户所。李时珍和郑若曾亦是惊奇万分。



李时珍道:“患白驳风的病人我见过不少。患白驳风的病鹿我倒是头一次见。”



林十三连忙纠正:“李先生错矣。什么病鹿啊,这是道家上仙。胡抚台的抗倭方略,全指望白鹿上仙了。”



李时珍与胡宗宪有深交。他并不是海瑞一般的杠头。听了林十三的话,李时珍立马改口:“对对,是白鹿上仙。”



林十三问:“李先生,你的四种草药是否都寻到了?郑先生,舟山地形你是否已经勘察完毕?”



李时珍和郑若曾齐齐颔首。



林十三道:“事不宜迟。咱们明日一早便登船。”



陈璘道:“胡抚台吩咐过。咱们来时是从松江华亭出发。回时则可走近路,从宁波登陆。”



宁波离舟山近,松江华亭离舟山远。



当初胡宗宪之所以让林十三他们从华亭出发,是为了让他们看一看徐家在松江有多富。



林十三是皇帝近臣,回京后自然要如实禀报徐家在华亭的土地之多。



胡宗宪可不是什么圣人。你徐阁老让学生赵贞吉给我的抗倭大业下绊子。我若不反击,岂不成了好欺负的老实人?



混朝堂,老实是会吃亏的。



六日之后,杭州城门前。



胡宗宪率杭州文武官员,杨金水率驻杭州的内宦,在城门迎接白鹿上仙驾临杭州。



宽一丈的红布从城门一直向前铺出去两里。得有上万百姓在两侧围观。



胡宗宪又找了杭州所有道观的道士,开斋醮科仪,迎接道家上仙。



林十三牵着白鹿,缓缓走上了红毯。孙越、陈璘如哼哈二将一般,左右相随。



胡宗宪等人快步迎了上来。



林十三装模作样的大喊一声:“白鹿上仙驾临杭州,文武官员,跪!”



“哗啦啦”,官员们在胡宗宪的带领下推金山倒玉柱跪成一片。



胡宗宪是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之人。此刻却难掩心中的狂喜。



他声音颤抖的喊道:“臣,浙江巡抚胡宗宪,率杭州文武官员,拜见白鹿上仙。”



林十三俯下身子,将耳朵靠在白鹿嘴边。随后他假传仙谕:“上仙有谕,胡抚台爱民如子!朝廷一日不可无东南,东南一日不可无胡宗宪。实乃能臣楷模!”



“杭州众官,今后要好好听命于胡抚台,以抗倭为第一要事。如此一来才能上对得起天子,下对得起百姓!”



“众官请起身!”



林十三的假仙谕给足了胡宗宪面子。



胡宗宪心中暗笑:怪不得我这“世侄”能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呢。他这张嘴,简直称得上巧舌如簧四个字。



斋醮科仪结束后,胡宗宪跟着林十三和白鹿入城,前往巡抚衙门。一路上的热闹自不必说。



有个人并没有参加白鹿入城仪式,而是一直待在巡抚衙门中。



此人便是继唐寅唐伯虎后的江南第一才子,徐渭。



身为胡宗宪的幕僚,徐渭端坐在书房之中,将毛笔含在嘴里,正在苦思冥想一篇拍嘉靖帝马屁的雄文——《进白鹿表》。



徐渭是桀骜狂士,平日最不屑干的事就是拍马屁。



但今日之马屁,是为大明东南的安宁而拍;是为东南万千百姓的福祉而拍;是为抗倭大业的成功而拍。



故今日他定要将自己毕生的才华,凝聚于眼前这篇马屁文中。



猛然间,徐渭提起了笔,用赏心悦目的小楷写下了这样一篇文字。



“臣谨按图牒,再纪道诠,乃知麋鹿之群,别有神仙之品,历一千岁始化而苍,又五百年乃更为白,自兹以往,其寿无疆.”



“必有明圣之君,躬修玄默之道,保和性命,契合始初,然后斯祥可得而致”



“恭惟皇上,凝神沕穆,抱性清真,不言而时以行,无为而民自化,德迈羲皇之上,龄齐天地之长”



“臣,浙江巡抚胡宗宪恭进。”



与东南百姓的福祉相比,才子的尊严又算得了什么。



况且,署名是胡宗宪嘛。就算后人要骂这是马屁文,骂的也是胡宗宪。与我徐渭何干?



胡宗宪和林十三在巡抚衙门内安顿好了白鹿。



胡宗宪拉着林十三的手,进了自己书房,屏退左右。



他竟以封疆之尊,恭恭敬敬的给林十三作了个揖:“林传奉,林世侄,多谢了!”



林十三连忙还礼:“世叔这是做什么?我怎么受得起?”



胡宗宪道:“受得起!你是我的恩人,东南百姓的恩人!”



林十三从袖中掏出了一份密奏:“胡世叔,你看我给皇爷的密奏可还稳妥?”



胡宗宪拿过一看,被内容震惊了!



林十三在密奏中说:当今皇帝敬天爱民,浙江巡抚胡宗宪尊皇帝教诲,爱民如子,抗击倭寇,誓保江山社稷之稳固。君臣之德,感动上苍。



故天降上仙白鹿已示祥瑞。



百姓禀报官府,白鹿祥瑞于东南现世。胡宗宪率戴罪之臣俞大猷、戚继光,历经千难万险,入沧海、访诸岛,终于寻得白鹿上仙。



臣林十三,有幸护卫白鹿上仙回京。回京途中一定妥善伺候白鹿上仙。



胡宗宪将密奏放在桌上,脸上是惊诧万分的表情:“林世侄,白鹿是你寻到的。你却将功劳全都给了我和俞大猷、戚继光?”



“你要知道,若你在密奏中实话实说,白鹿上仙是你寻到。你下半生的荣华富贵,你后代的荣华富贵便有了保障。”



“你这封奏疏,是把天大的功劳拱手送予他人啊!”



林十三拱手道:“胡世叔看轻了十三。难道十三是贪图荣华富贵之徒?”



“十三此番南下,历经陆上、海上两番血战。我看到了胡世叔和明军袍泽抗倭护疆的艰难。”



“十三没有大本事,无法为抗倭出多大的力。但十三愿助世叔您这样的国柱,拿到东南的大权。”



“只有大权在手,您才可施展您的韬略。上报天子,下救黔首。”



“至于我个人的荣辱得失,与抗倭大业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胡宗宪眼中含泪:“林世侄,大义,大义!”



不过感动归感动,胡宗宪还是从林十三的话中听出了言外之意。



胡宗宪道:“我也正在写一封奏疏呢!我告诉你奏疏的内容。”



“皇帝近臣、寻鹿钦差林十三,途径淮安,见倭寇攻城,义愤填膺。以钦差之尊临时指挥广西狼兵瓦氏夫人部,少林僧兵月空大师部,大破倭寇于盱眙城下。斩倭畜首级五百余。”



“寻鹿途中,又遇倭寇八番船数十艘犯我海疆。林十三又以钦差之尊,临时统领浙江水师卢镗部,痛歼倭寇八番船十二艘。上千倭寇葬身海中。”



“两番大胜,全靠林十三指挥调度有方。其以钦差身份指挥浙江地方兵马,有浙江巡抚胡宗宪之调兵手令,并未越权。”



“臣胡宗宪泣血陈奏。林十三受陛下调教日久。皇帝近臣果然英勇无畏,满腹韬略。臣替林十三请功。”



林十三懂人情世故,人家胡宗宪是人情世故的老祖宗。



你林十三把寻到白鹿的大功给了我。那好,我把两次战功都给你。



盱眙城是陆上之战,斩首数摆在那儿呢。我谎报不了。



海战却是可以谎报的。横竖船沉了,倭寇喂了鱼。多报一些战果,还不是我这个浙江巡抚动动笔改改数字的事?



林十三听完胡宗宪所说,目瞪口呆:“您把瓦氏夫人、月空大师、卢镗老帅的战功,全给了我?我怎么敢.”



胡宗宪大手一挥:“你就不要客气了。瓦氏夫人、月空大师、卢镗都是淡泊名利之人。”



“他们不在意虚名,只在意抗倭大业的成败。”



“你这头白鹿送上去,他们今后不用再为军饷、粮草发愁。仅凭这一条,他们就不会计较。”



“除了这封奏疏。严阁老、陆都督、吕公公那里我皆会去信,褒扬你的功绩。”



“君不负东南百姓。我胡宗宪定不负君!”



“噗通”,林十三给胡宗宪跪倒:“胡世叔,大恩不言谢!今后是让我上刀山还是下油锅,您只需说句话。”



胡宗宪伸手搀起林十三:“贤侄,快快请起。回京途中不太平,我让瓦氏夫人带五百狼兵亲自护送你们回去。”



“只要白鹿到了京城,抗倭大业便有了奔头。”



林十三道:“我就算拼上这条命,也得保着白鹿平安返回京城。”



胡宗宪又道:“对了,你是不是给广西狼兵和少林僧兵捐了一万五千两军饷?”



林十三颔首:“惭愧。那是小侄一路收的程仪。捐给狼兵、僧兵,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胡宗宪从书房案头的一个匣子中取出一张银票:“糊涂!皇帝近臣给地方军队捐军饷,这是犯忌讳的!京城的言官会鸡蛋里挑骨头!”



“这张银票你拿回去。朝廷欠他们的军饷,我已有了法子补齐。”



说完胡宗宪将那张银票强塞进了林十三的袖中。



林十三道:“这,这怎么好?”



胡宗宪道:“这本就是你应得的。你不要客气!”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林十三不好再推脱。



胡宗宪道:“你旅途劳顿,先去休息。今晚我设宴,咱们不醉不归。”



林十三一拱手:“那我不耽误胡世叔处理公务了。我先行告退。”



林十三走出书房,掏出了袖中的那张银票。他定睛一看,只见银票上的数额竟是两万五千两!



一万五千两是他捐出的军饷。另外一万两则是胡宗宪给他的酬劳!



第119章 臣胡宗宪泣血禀奏,钦差林十三大功两件(六千字章)[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