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_第21章 大二大三的来凑什么热闹?!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大二大三的来凑什么热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露阳看向说话的人。



这人他有印象,是大一经济系(2)班的学生。



没有急着回答,陈露阳看向教室问道:



“今天教室里有不少大二、大三的学姐学长,有没有哪位学姐学长能回答一下?”



一时间,教室气氛微妙地动了动。



教室里的几位高年级的同学彼此看了一眼。



——问题不难,却不好答得漂亮。



答得肤浅显得不专业;



答得太学术,又容易让底下大一的听不懂。



前后几秒过去,竟没有一个人发声。



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陈露阳没催,也没急。



见没人回答,陈露阳可就不客气了。



“没人回答那我来试试。”



陈露阳举起手中粉笔,反手把那句“maximize output or minimize cost”中的“or”圈了起来,



紧接着,又在这两个目标词中间画出一条横线:



“这两个目标,看起来是理想组合,但在实际操作里,往往是此消彼长。”



“你想多产,就要多投入,比如多招人、多加班、多开机器,那成本自然就提高了。”



“你想省钱,那就得省材料、降工时、减少投入,那产出也就上不去了。”



“所以,它们不是同时实现的,是‘选择’与‘权衡’。”



陈露阳把粉笔反握,轻轻点了点黑板上的“or”:



“你只能择其一为主要目标,根据现实条件灵活切换。”



“如果你的资源是固定的,那你追求的是产出最大化;如果你的目标是任务量确定,那你追求的是成本最小化。”



“这就是萨缪尔森所谓的‘理性选择’——有限条件下的最优解。”



“打个比方!”



陈露阳拍了拍手,举出了自己最熟悉的例子:



“你就像厂里的车间主任。”



“要是厂里定计划说今年要完成一百台机器,你就得研究‘怎么用最少的钱,把这活干完’——这是‘最小成本’。”



“但如果厂里啥都不给你,只扔给你两吨钢材、三台旧设备,那你就得琢磨‘怎么把这点东西榨到极致’——这是‘最大产出’。”



“所以两者的区别,一个是你有任务,省钱办事;一个是你有材料,尽力生产。”



“这也是理性的一种体现——不是两个都要,而是知道你在哪种现实下,选哪一个目标最合适。”



“同学,我解释清楚了吗?”



陈露阳微笑的看着提问的男生。



“清楚了,谢谢!”男生憨厚的举起手在座位上喊了一声。



“行,那我们继续看书。”



陈露阳刚刚解答了同学的问题,此刻内心正暗戳戳的兴奋呢。



然而,



不知道是不是刚刚的提问,点燃了教室里的思考之火。



还没等他开始讲呢,靠后排一位扎着麻花辫的哲学系女生举起了手。



“陈露阳同学,我想请教一下。”



“您说?”



“我想请教一下,”女生的语气平和,却带着哲学系学生一贯的思辨味道:



“在哲学里,我们分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那么萨缪尔森讲的理性生产者,他的‘理性’是属于哪一种?”



教室里忽地安静下来。



靠墙坐着的那两个中年人,眼睛瞬间射出光芒!



这已经超出萨缪尔森经济学,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了。



拎布兜子的中年人更是下意识地双手抱肩,饶有兴致的看向陈露阳,想听听他会怎么说。



陈露阳乐了:“同学你这是考我啊!”



哲学系的女生意识到说错话,赶紧解释:



“陈露阳同学,你不要误会,我不是考你。就是刚刚听你讲了理性,突然就有了疑问,张口就问出来了。”



哲学系的女生紧张的脸通红。



陈露阳给他们讲了几堂萨缪尔森,她下意识就把陈露阳当老师看了,压根就忘了他是个大一学经济的新生。



别说对“理性”的理解了,估计连什么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都不知道。



这不是明摆着当大家伙面,让陈露阳下不来台吗?



就在哲学系的女生一脸懊恼,想要转移话题,让陈露阳继续讲课的时候,



陈露阳却笑着开口了。



“我不是学哲学的,但是同学问我了,我也试着答一答。要是说得不对,就请教室里的学姐、学长们批评指导。”



说着,



陈露阳拿起粉笔,拿起粉笔刷刷写下两个词组:



“Tool Rationality(工具理性)”



“Value Rationality(价值理性)”



这两个单词一出现在黑板上,



原本还等着看笑话的哲学系学生们瞬间瞪大了眼睛。



他不是经济系的吗?



怎么哲学的东西也会?!



陈露阳看向教室,开口道:“工具理性追求效率,价值理性追求意义。”



“而在经济学里,萨缪尔森使用的词是rational producer”



“我们翻译成‘理性生产者’,意思就是他做决策,是有目的、有逻辑、有边际判断的。”



“萨缪尔森书里的‘理性生产者’,明确强调的是在约束条件下,如何最大化产出、最小化成本。”



“所以它的‘理性’,是讲‘怎么做最划算’,不是‘做这件事值不值得’。”



“从哲学意义上讲,这就是‘工具理性’。”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并不止于此!!!”



陈露阳声调微微拔高,吸引了全教室所有人的注意!



纸上谈兵的东西,听完就听完了。



要是想要让人深刻,想要让人记住,就不能就事论事,还要进一步延伸!



让所有人都听得懂才行!



“比如说,橡胶厂里有两种硫化剂。”



陈露阳举起左手:“一种硫化效果更快更省钱,另一种贵一些,但气味小、刺激性弱,对工人更友好。”



“选哪一个?”



陈露阳看向教室,“如果是纯经济人,会选省钱的。”



“但如果他还在想‘工人会不会落下病根’——那他就不是只讲效率的人了。”



“这个人在用工具理性算账,也在用价值理性做选择。”



“所以我觉得,现实中的‘理性人’,未必是教科书上的那个理性人。”



……



一句句从未听过的话语和概念暴风骤雨般的在教室之中回响。



一些哲学生微微皱眉,像是本能地想挑点刺儿,却在心里转了两圈,发现……竟无懈可击!



第21章 大二大三的来凑什么热闹?![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