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_第171章 啥都来得慢,就打脸来得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1章 啥都来得慢,就打脸来得快[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每次开会都准时准点出现,按照要求汇报研究进度。



可马可波罗波他们就不是这样了。



这些意大利工程师们习惯于较为灵活的工作方式,而且喜欢在创意阶段拥有更多的自由。



对于这种定点开会的方式非常反感。



头几次他们还能懒懒散散的过去听听,可到了后来谁都不乐意去,干脆就由马克波罗波自己去开会了。



这天早上,



马克波罗波、希门达腊达他们刚喝完牛奶吃完早餐,



陈露阳就顶着一张熟悉的笑容,操着一口熟络柔软的意大利口音再次出现在车间里,通知他们10点在会议室开会。



马可波罗波崩溃一样的发出一连串的怒骂。



“他们这些人是钟表吗!是机器吗!为什么总是十点开会!!”



骂骂咧咧之中,



马可波罗波顶着蓬乱的头发,面对墙壁疯狂输出十多分钟,才拖沓着脚步,浑身写满了抗拒的走向会议室。



此时的会议室里,机械厂众人也压着火。



小吴不知道看了多少次手表,嘴里骂道:



“这意大利人靠不靠谱啊!回回都迟到!”



“再磨叽一会儿都到中午饭点了!”



曹青杭坐的很稳。



他抬起手揉揉眼睛,双手向天空伸举打了个哈欠,道:



“等吧,人家工程师大老远来一趟也不容易!”



正说着,



马可波罗波顶着解放帽走了进来。



原本马可波罗波自己是有帽子的,但是也不知道为啥,他一瞅见解放帽就稀罕的不得了。



好歹是让陈露阳领着他去国营商店买了一顶,天天走哪带到哪。



似乎为了表达对开会这种非人道主义工作形式的抗议。



马可波罗波的右手一直扒拉解放帽的耳朵,



弹一下,拨一下,



就跟那大姑娘闲的没事坐着扒拉辫子一样,给机械厂众人看的烦膈应到不行。



就在马可波罗波准备例行公事地敷衍几句的时候,敲门声响起了。



“曹工,车顶板材造出来了。”



一个工人急匆匆的敲门走了进来。



听到这个消息,原本沉闷的会议室瞬间活跃起来。



他们盼了这么多天,可算是把实物盼出来了!



不过还没等曹青杭等人高兴,工人又道:“但是车顶板材形状偏差,样车车顶试制失败了。”



失败了?



“去看看!”



曹青杭等人瞳孔一缩,站起身,就要去车间现场看看情况。



马克波罗波看戏一样的看着曹青杭等人起身,以为今天会议结束了。



可下一刻,陈露阳将车顶样车试制失败的消息告诉他之后,



马可波罗波愕然的双手捏成小锥锥。



“我们的设计都是按照科学的数值测算过的,怎么可能试制车会失败?”



马克波罗波坐不住了。



“东西在哪,我去看看。”



当下,



马克波罗波跟着陈露阳他们,快速的走向生产车间。



……



此时的生产车间里



一群人围在机床四周,脸色凝重的看着上面架着的几个小汽车外壳。



这些小汽车外壳的车顶板上面坑坑洼洼,不是有褶皱就是形状偏差,完全不像模型和设计图上的那么丝滑柔顺。



“怎么会这样?”曹青杭皱眉问。



“我们起先以为是生产失误,可连续生产了几个都是这样。”



生产车间的主任脸色凝重:“咱们的冲压设备的加工能力不够,以现在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很难造出这种双曲面车顶线条。”



听到车间主任都说这话了,车间的气氛凝固了。



陈露阳最近天天跑生产车间,对于这里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很熟悉。



机械厂目前使用的金属冲压工艺,主要通过冲压模具对金属板材进行压力加工,用以形成车身各部分的零件。



这种冲压工艺对于制造相对简单的形状,比如平面或弯曲角度较小的车身部件还很容易,但是对于双曲面车顶设计要求板材在多个方向上弯曲并达到非常精确的形状,这就不容易了!



陈露阳最近翻了许多物理、高数和化学的专业书,



所以一看这车的轮廓就知道是由于现有冲压设备的加工能力、模具设计以及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限制造成的。



“怎么会这样……”马克波罗波皱眉。



曹青杭他们听不懂,但是陈露阳却听的真切。



他虽然实践能力不行,但好在最近的理论能力算是拔高上去了。



陈露阳看向生产车间主任,问道:“咱们能不能从成形技术和温度控制方面改进改进?”



看着生产主任的目光,陈露阳道: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一下车顶板的金属板材受力方式,逐步拉伸,确保板材能够在多个方向上均匀受力,这样是不是就能尽量避免这些大面积的褶皱和不规则形状。”



“又或者,在部分冲压过程中采用加热技术,通过加热板材至适宜的温度,减小材料的硬度和成形阻力,从而更容易成型复杂的曲面。”



曹青杭轻轻挑了挑眉,眼神中带着一丝惊讶的看着陈露阳。



全然没有想到陈露阳能说出这些话。



“这些办法很好,我们也都考虑过。”



生产主任对陈露阳的建议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但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进行生产设备升级,研发更为精密和适应双曲面车顶的冲压模具。”



意大利设计师对小汽车的设计太高难了。



如果不进行生产设备升级,根本就不能满足更高的加工精度和更复杂的设计要求。



曹青杭看向陈露阳,“你问问马可波罗波时候是啥意思?”



陈露阳将生产主任的话翻译给马可波罗波,又征求了一下他的意见。



马克波罗波蓬乱着头发,一脸糟糕的看着车间的机床以及惨兮兮的车顶,



“参数需要调整……”



马克波罗波的眼神中露出沉思。



之前他们在设计汽车车顶线条的时候,已经考虑过机械厂现有生产设备,确保在最大限度上适应机械厂的生产能力并克服设备的局限性。



可是眼前车辆的惨状实在有些超脱他的预料。



陈露阳翻译道:“他说同意咱们研发新模具的想法,同时他们也要回去重新设置参数,调节车顶的曲线。”



曹青杭:“问问他们对于模具方面能不能给咱们提供一些帮助。”



出乎机械厂众人的意料,



马可波罗波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说会安排他们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同来进行模具研发。



双方简短的沟通之后,马上达成统一协定。



机械厂负责用新的生产受力方式和冲压加热来调整生产手段,逐步改进尝试制作新型车顶。



意大利工程师设计团队则是重新对车顶参数进行调整,看看能不能在现有条件下,通过确保曲率在冲压过程中更加均匀。



除此之外,就是两方共同设计研发新的冲压模具。



三管齐下,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解决车顶变形褶皱的问题。



第171章 啥都来得慢,就打脸来得快[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