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_第27章 进入融合车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进入融合车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父和孙志刚一左一右将陈露阳架在中间,直到亲自眼睁睁的看见陈露阳走进融合车间,这才互相看了一眼,彻底相信了陈露阳入职的话。



至于宣传科那边,自然有孙志刚去说,不用陈露阳再操心。



走进融合车间,陈露阳很是好奇的打量着周遭的环境。



车间很空旷,跟其他动辄数百人的车间比,这里显的要安静很多,甚至咳嗽一声都会有声音。



里面还堆放着很多的铁器、管线和螺丝,还有很多还未来得及拆封的箱子。



一阵讨论的声音从车间里面传了出来。



陈露阳顺着声音往里走,就看见前面的一个小办公室里,五、六个人围坐在一个黑板前面,跟站在中间的青年进行探讨。



黑板的左边,画了一辆小飞机。



黑板的右边,画了一辆小汽车。



那青年看上去27、28岁的模样,瘦高,脸颊凹的厉害,眼圈下面很黑,不知道是有几宿没有睡过觉了。



可是尽管一脸疲惫,青年的眼底却依然明亮,仿佛内里蕴藏着一团火,



此时他站在黑板前,开口道:



“现在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将造飞机的技术直接用在造车上,帮我们提升造车的速度。”



“我觉得是可以的!”黑板左边的一个短发女同志举手。



“无论是造车还是造飞机,最根本的都是研究动力。”



“根据我们目前已知的资料,一战期间的法国工程师就是将涡轮增压器技术应用到了汽车上,成功研发出了第一款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量产汽车。”



“而且飞机的技术要比汽车来的‘精’的多,也‘深’的多。”



“有了飞机技术做支撑,我们完全可以让汽车在地上飞起来!”



“我觉得不行。”黑板右侧一个男同志摇头。



“汽车跟飞机相比,本身应用的体积和承载的摩擦力都不相同。”



“飞机要满足的是优化功率重量比以及维持较大功率的持续输出能力,发动机排量较大,且转速相对较低。可是汽车倾向于实现小排量同时输出大动力。发动机主要应对的是惯性负载,仅在加速阶段才需求较高的输出功率,光是这两个方面就很有很大不同。”



“我认为还是应该重新研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随便拿过来就用。”



“就像拿来主义,”



“只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车也不能自成为新车。”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许多飞机的技术是完全可以应用到汽车上的,我们厂里飞机技术成熟,如果能够将相关技术应用在造车上,我们会少走多少弯路,这点你考虑过吗!”



“可是如果我们拿来的是错的,投入也是错的,到时候我们会浪费多少时间和金钱,这个得失你又计算过吗!”



青年站在中间,沉默的听着双方的话,始终没有发表任何想法。



眼看着两边的人吵的越来越厉害,青年注意到了门边站着的陈露阳,



“那个同志,你什么想法?”



一直站在旁边听热闹的陈露阳愣了一下,“我吗?”



青年:“对!你是怎么想的?”



陈露阳本就不是研究工业的,对于他们说的那些技术,是压根就听不懂。



可是常年的买卖购物,让他对市场经济还有些研究。



第27章 进入融合车间[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