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风华_第七十章 秦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章 秦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秋雨朦胧,江雾如烟。



波光渺渺,白帆点点。



虎踞龙盘、山河险固的千古雄城,气势磅礴的静静伫立在大江之畔,冷看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白云苍狗,时空变幻。



六朝云烟,明初风华,都在大梦大醒间。



即便是北军楼船,千寻铁索,也消磨不了金陵王气,山川依旧枕寒流。



朱寅等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踏木屐,站在甲板观赏江景。



江水如咽,微雨如愁。



这次跟随朱寅来南京的,多了六个人。



岑秀冰、丁红缨也一起来了。



岑秀冰是为了回家,干脆和朱寅一起来南京,寻找在南京的家族商铺,打算让商号派人送自己回去。



很多土司家族都在南京有商铺。除了经营买卖,就是联络官员,打听消息。



丁红缨之所以来,纯粹就是想来游玩,看看大城池的繁华,开开眼界。



整天看海,她都腻了。



但她的理由却冠冕堂皇:保护虎叔,这是义。保护父亲的救命恩人,这是孝。保护少主,这是忠。保护孩子,这是仁。



一刀在手,她就是十人敌的存在,当护卫岂不是再好不过?



这个理由实在太过强大,忠孝仁义四字她都占全了,丁火根怎么反驳?只能同意她来。



只有一个要求:千万不能任性,惹出事端!



就是被人调戏,也要忍着!



另外多出的四个人,是丁火根送给朱寅的水手,都是为人可靠的忠谨之人,用来帮朱寅行船。



一行共有十六人。五匹马,一条狗。



南京段以下的长江叫扬子江。江面之上,秋风萧瑟,已经凉意泠泠。



宁采薇左看右看,皱眉道:“码头呢?为何半天看不到码头?我们怎么停船?”



“码头?”朱寅神色讥讽,“如今的大明南京,哪里还有码头?至于停船么,只能随便靠岸抛锚,搭船桥上岸。”



宁采薇不禁摇摇头。



她历史知识很一般。却知道明朝为何这么干。



这不是因噎废食么?太短视。



朱寅初见南京的好心情,顿时又有点不美丽了。



说来也是好笑。



此时的南京,百里沿江,居然没有一个码头!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这就是事实,真没有。



这也是为何,南京没有码头文化。



南京本来是有码头的,而且还比较出名。但是明初之后为了禁海,废弃了南京码头,不许再建。



从六朝到唐宋以来的著名码头,比如长干里、燕子矶、幕府山等古码头,全部废弃不用。



美其名曰:防备海盗倭寇。



就好像南京没了码头,敌船就打不了南京。



这就造成了堂堂南京,沿江重镇,居然没有一座水运码头。



码头云集的南京下关,还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了。



“江边没有码头,我们就干脆驶入长江支流秦淮河,从秦淮河顺着水门,直接入城,把船停在内秦淮。”



熟悉历史的朱寅早就有主意了。



几个水手领命,扬帆继续逆流而上,往河口而去。



随着船逆江而上,东边江湾处,出现一个大船厂。靠岸巨大的水坊之上,是几个大字:兵部督办新江口船厂。



这船厂规模很大,却显得很冷清。看不到那种热火朝天的船厂气氛。



叮叮当当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从船厂中传出,很快就被江涛的声音掩盖。



很明显,船厂里工匠很少,造船任务少。



宁采薇有点感慨的低声说道:“宁氏集团的江海造船厂,就在附近,我还去船厂视察过。”



“四百多年的时光,就是大江也变窄了很多。那个河西州,现在还是个江中小岛。”



“现在的长江,可真是深啊。这处江面,平均水深估计有二十米。”



“那当然,这里能建大海船。”朱寅指指大船厂说道,“知道著名的郑和宝船吗?主要就在这个新江口船厂建造的。”



“明初几十年,这沿江两岸,船厂云集啊。”



宁采薇道:“如今造船厂这么少啊,我就看到这个新江口船厂。”



朱寅闻言,只是默默点点头,都懒得回答了。



答案,他自然知道的。



嘉靖三年彻底停罢海运,海漕完全废止,海船厂皆废弃。



于是,大明官方仅剩一个海船厂:新江口船厂。



可在明初,仅在南京,就有快船厂、马船厂、龙江船厂等几个大船厂,皆造海船。



当时的明朝,无论是造船技术还是造船规模,都是领先世界,莫与伦比。



可是如今,官方就剩一个新江口船厂能造海船,也是勉强维持,十年后也被废弃。



此后,明朝官方再也没有能造海船的船厂。



如此短视保守,难怪最后穷死,被满清得了天下。



但凡有一支像样的水师和海军,有长江天险,有海贸之利,最差也能混个南北朝。



真是不冤。



两刻钟之后,沙船终于到了秦淮河口,但见进出秦淮河的船只,已经很多了。



朱寅下令直接驶入秦淮河,也就是外秦淮。



一进入外秦淮,又变成了顺流南下。没驶出数里,就看见了一坐巍峨的城关,城门下河水滔滔。



这就是外城的水门,定淮门!



直接进入南京城的船,都是从扬子江进入外秦淮,然后从定淮门或者江东门进入外城。



再从三山门或者通济门进入内城,行于内秦淮河。



南京有两座水门可以行船进入内城。就是三山门和通济门。



内秦淮反倒有很多小码头。只要花银子,随便就能找个地方停船。



为了观赏更多的外秦淮风景,朱寅决定从更远的通济门进入内城。



此时,船刚刚从扬子江进入外秦淮河,前面就是进入外城的定淮门,附近河面舟楫如云,十分拥挤。



和后世的收费站堵车差不多了。



外城郭是南京四重城墙最外面的城墙,周围一百多里,将孝陵所在的钟山,都囊括在内。



朱寅看着高大的外城水门,不禁说道:



“真是…江势天合,城门向水,落霞楚岸,夕露吴台。”



水门关前,守城的士卒和税吏,正在检查一艘艘进城的船只。



主要是查货物和路引等通关文书。



可实际上,也就是收取城门税、过闸税。



按照制度,城门税只是抽取商税。可实际上,只要进城,哪怕是条狗,城守和门吏也可以收税。



至于大明律…那么认真作甚?



没有路引,按说也不可通关进城。可明中后期法度废弛,《大明律》、《大诰》中的许多条款形同虚设。



唯钱而已。



交钱,就是路引。



不交钱…或许你的路引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这种腐败,反倒是方便了朱寅等人。



痛痛快快的交了十六个人、五匹马、一条狗的“过闸税”,以及没有路引的通关钱。



第七十章 秦淮[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