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_第25章 林如海的后知后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林如海的后知后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或许是什么急事交代给老爷,不便让从他人口中透露呢?”



“说的不错,老爷还是先拆开看看信里说了什么,莫要自己吓自己的好。”



林如海眉头紧皱,展开书信一观,果然与他料想的如出一辙,是责备之词。



“……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此乃圣人训,你身为探花郎怎能不知?行朝三暮四之举,反复无常,行事如此乖张,令朕心殊为不怿!”



“朕承你心意,念两家之好,缔结婚约,却由你在其中阻隔,此非大臣奉公之态,亦违臣子事君之节!”



“黛玉,性本纯善,质若幽兰,朕亦怜其才情,方作此佳配之想。卿为其父,当思为其谋长远,全其终身之托。今卿所为,岂不误其芳华,陷朕于不仁不义耶?”



“朕今申饬于卿,宜速自省。今年且无需入京见朕,待朕有诏,再入京觐见!”



外派的大臣三五年会入京一回,进行述职或考教,如果政绩斐然会升迁,政绩不错也可回原地为官,政绩有失,便就只能改任或贬官了。



久不入京,除非是陛下极其信重的官员,又或者是林如海如今这种,遭陛下恶嫌了的,断了这载升迁的念头。



林如海捧着信纸的手,微微发颤。



这字每个都极为熟悉,为何连在一块却让他有些读不懂呢?



什么叫他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他做了什么了?



再者林黛玉的婚事,为何隆祐帝如此上心,可也没降旨说赐婚于谁呀,他召回家中问询,难道还失礼了?



两位姨娘见林如海脸色颇为难看,不免担忧了起来。



周姨娘斟酌开口道:“冒昧问老爷,信上写的可当真是坏事?”



对于女眷来说,家里的男人是生活稳定的保障,若是林如海真的遭了陛下恶嫌,丢了巡盐御史这肥缺,往后她们的日子,哪还能好过。



林如海一时也没想通是怎么回事,便将信传给了两位姨娘。



“你们看看吧,说是黛玉的婚事上,陛下对我的处置十分不满,可我到底也没做过什么事啊?”



两位姨娘赶忙将信纸接过来,一人扯着一边,一同读了起来。



极速的浏览了一遍,两位姨娘便知晓了是什么事,不由得心下一松,缓缓吐出气来。



见状,林如海问道:“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



两位姨娘相视一眼,皆是捂嘴偷笑,推说不知。



林如海皱了皱眉,心想连她们都能看透的事,自己竟然看不透,是自己平日对这等事欠缺了考虑?



再将信纸取了过来,通读一遍,林如海越发疑惑了。



按理说,非皇室宗亲的婚事,陛下都不会如此过问的。



然而和陛下交好的几门宗亲中,忠顺亲王,忠勇亲王,府上也都没适婚的男丁,总不能给林黛玉选一桩婚事是去当妾吧?



除此之外,或许也只能有陛下亲近之臣,会有这个待遇了。



亲近之臣?



岳凌?



林如海双眼瞪大,似是将一切事都想通了。



“怎么?岳凌来接林黛玉入京,不是陛下对江南不放心,让林黛玉入京为质子?”



两位姨娘沏茶的沏茶,扇扇的扇扇,完全没搭林如海的话。



“既然没有此事,那在陛下眼中,就是我做主将林黛玉许配给了岳凌,以结两家之好?”



弄清原委的林如海靠在椅子上,良久未能回过神来。



“这……”



隆祐帝认定了这门亲事,好似他再怎么狡辩也无济于事了,更何况他连狡辩的机会都没了,今年已经一不准许入京了。



林如海憋闷了一口气,这口气总要找到抒发的出口,却也一直无处可发。



脸色涨红,却在此时外面又传来了信笺。



“老爷,是运河上传递来的信。”



林如海品了口茶,按捺住心绪,拆开信封,上面的字迹有些奇怪,字形像是岳凌写的,可笔迹中略有娟秀婉转之意。



林如海对自己女儿的笔迹怎会分辨不出,这分明就是林黛玉代笔的!



“承蒙大人盛情相邀,本应欣然赴约。然今身负皇命,南下江浙赴任巡抚,所经之路,皆关民生政务之要。途经扬州,虽近大人府第,亦不敢有须臾懈怠。”



“今蒙圣恩,委以重任,当以公事为先,竭力尽责,方不负君上之托与黎民之望。此刻行程紧迫,诸多事务亟待处置,若因私谊而稍作停留,恐误行程,致使公事积压,有负朝廷所期。”



“我深知世叔雅意拳拳,亦念与林家情谊深厚。待我安顿诸要,北上还京之期,必当专程拜望,再叙旧情,聆听教诲。”



林如海愤恨的将信纸拍在桌案上,若不是他教养极好,此时已经恨不得将信纸撕碎了。



“你得陛下信重,就如此轻慢于我?以公务为借口也就罢了,竟还让玉儿为你代笔书信,在与我炫耀你们的感情有多深厚不成?”



第25章 林如海的后知后觉[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