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选秀顶流开始_卷末感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末感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抽空写了下这一卷的收官感言。



写得比较快,写完后也没检查。



可能比较跳跃,请大家见谅。



178章,差不多110万字。



从2018年10月写到2020年1月。



第三卷流行天王就结束了。



在这段时间内,主角做了很多事情,最终完成了从欧美二线到超一线的晋升。



不过不要觉得主角成为世男一后,事业发展就已经到顶,后面就没得写了。



因为歌手主要吃的是路人盘,核心粉丝有限,人气数据上的浮动会比较大。



这张专辑是一线,下张专辑只要扑街,很大概率就会flop掉队,除非像内娱流量出身的瓦倦这样走星光路线,维持高曝光、保证粉丝基本盘不受影响,这样才能让作品热度带来的虚浮咖位尽可能保值。



而且我选歌从不跳时间线。



18年的专辑就选18年和19年的歌,19年发的专辑就选19年和20年的歌。



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曲库,又能符合市场审美的变化。



不至于出现那种逆版本吹爆火的情况。



其实吧,很多歌手在出道早期发行的专辑,比如沈倦的二专利维坦,可能都是他们职业生涯所有专辑中最有含金量的那张。



但商业成绩跟作品质量并不完全挂钩。



它同时还取决于歌手本人的粉丝人气和营销操作。



比如在已经有一张95分专辑建立粉丝基础,并且让唱片公司看到价值的情况下,下张90分的专辑在粉丝卖力支持以及公司倾斜大量资源,进行商业运作后的成绩只会更好,甚至比95分这张还要好。



所以只需要保证粉丝不跑路,人气不下滑,歌手的事业发展是永无上限的。



歌手和演员完全是两个物种。



演员存在上限。



(就算自己组局拍戏,因为剧组工种太多,生产链太复杂,制作时间太长,怎么都会存在很多可能导致电影扑街的变数)



但歌手不存在这些变数。



歌手不存在上限。



至于为什么没有着重描写国内呢?



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已经写过一本99%内娱拍戏的小说了,再重复一遍没意思。



另一方面是因为走全球线,能写的东西更多,格局眼界更大,也更有意思。



而且这个时间点,如果当歌手去混内娱说实话也很抽象,要不就像薛知谦那样混综艺维持曝光,要不就像蔡徐鲲那样走纯流量路线靠粉丝氪金支持,在被影视圈资本掌控的内娱,歌手只能给演员做配。



不要提巴哥。



巴哥牛逼是牛逼。



不牛逼的人我书里都懒得提。



因为压根没资格上PK台成瓦倦对手。



但巴哥跟内娱流量其实没太大区别。



都喜欢舔奢牌,甚至奢牌还看不上他,给他的资源待遇还没那几个顶流好。



如果让他来内娱出席那些活动晚会...



估计也会被压。



所以混华语乐坛是没有出路的。



这年头混娱乐圈不出海,就是纯资本牛马,所谓的娱乐圈咖位都是资本给的。



然后再简单反思一下...



为什么成绩不行?



首先是选歌。



大胆开麦,虽然音乐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不被老百姓认可的音乐都是答辩。



但审美不行就是不行。



这是客观事实。



反正我已经不再对那些喷子的音乐审美抱有信心了,天天问我为什么歌都这么难听,说我小众自嗨,天天吹冷门歌曲多火多火...难道非得让我抱着优越感开喷,狠狠羞辱这群喷子的土鳖审美才能满意?



反正我是每天都因为这件事被喷...



有种倒反天罡的美。



不多聊,懒得哔哔。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读者合理的要求我当然会听。



卷末感言[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