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_第六十八章 朱允熥的建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朱允熥的建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今主管武学的官员,名叫……”



说到这里,老朱的声音突然停了一下。



他素来勤政,对朝中官员的名字都了如指掌。



然而,负责武学的那名官员,级别实在太低了。



武学在此时所起的作用很小,老朱自不会太过关注。



再加上他如今年龄大了,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一时间竟忘了名字。



“反正咱大明朝,一直有武学,但并没有起什么作用。”



老朱说道:“咱原来的想法,武学招收武官子弟。”



“通过武学,培养一批能征善战的兵将。”



“却不料事与愿违。”



“武学很辛苦。”



“那些武将勋贵之家的子弟,大多数从小娇生惯养,根本吃不了那个苦。”



“也就不愿意进入武学。”



“偶尔有一些能吃苦的,能力也很不错,加上父辈荫庇,他们根本不需要进入武学,也能建功立业,平步青云。”



“武学便成了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实际上,早在北宋第一次兴办武学的时候,便只置办了不到九十天,就废除了。



原因是根本招不到合格的学生。



后来虽然再次开办,但仍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老朱开办武学,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



自古“穷文富武”。



穷人家缩衣节食,挤一挤还能勉强供孩子读书。



但学武的话,那是真的供不起啊!



光是吃的,对穷人家来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若按工价折成收入来计算的话。



这个时代的粮食比后世贵几十倍。



学武又必须要吃得好。



对富人家的孩子来说,他们虽然吃得起肉。



可问题是,为什么不学文,却要从军习武呢?



受苦受累不说,还要上前线打仗,危险无比。



至于常升这类武将勋贵子弟,躺在父亲的功劳薄上吃喝玩乐,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算来算去,无论哪一类人,都不愿意进武学。



连合格的学生都招不到几个,自然也就很鸡肋了。



不过,朱允熥很清楚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武学的收益,实在太低了。



学文的参加科举,中榜题名,就能做官。



可武学不一样。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能伱学了武学,会纸上谈兵,就让你去统率军队作战。



这也太儿戏了!



这与文官还真不一样。



最终武学出来的学生,还是得去战场上历练,立战功才能一步步升官。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投军呢?



何必多此一举?



老朱置办的武学,还只招收武官子弟,进一步限制了招生范围。



这些人,就算想从军,明智的做法,也是直接去父辈的麾下从军,而不是进什么狗屁武学。



如此一来,京师的武学,不成鸡肋才怪。



老朱对此有心知肚明,但一时又找不到解决之道,只能暂且听之任之。



朱允熥此前思考办军事学院的时候,也早就了解这些。



“皇爷爷,我当然知道金陵城内早有武学。”



朱允熥道:“不过,孙儿要办的军事学院,与现在的武学可不一样。”



“孙儿要招收的第一批学员,不是寻常人,而是朝中的武将勋贵,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佥事,断事官,以及镇守各地的指挥使等等。”



……



第六十八章 朱允熥的建议[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