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_第一百二十六章 徽商独霸,商业神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徽商独霸,商业神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级主政!



让翰林院成了笑话。



也让张居正那句“翰林无用,焉有国事”传遍大江南北。



自诩清贵的翰林们再也坐不住,纷纷跑到吏部、内阁请求封官地方。



虽然张居正与翰林院有过冲突,但发生冲突的翰林学士王锡爵已经被皇上以谋反罪所杀。



张居正没有迁怒其他翰林,让高拱慎重遴选后,把众多翰林院翰林送到地方为任。



中间还出了小插曲,那便是做官先退地,不少翰林认不清现实,不想退还百姓献地,然后,内阁一道奏疏上去,试图闹事的人,不仅没有做成地方官,就连翰林的身份也被罢黜了。



徒留两榜进士的功名,遣送回原籍,等待朝廷的起复之日。



张居正、高拱的心胸不小,但心眼都不大,只要这两位在朝当国主政,被罢黜的翰林,势必永无起复之日。



最为恐怖的是,张居正、高拱很年轻,张居正不过三十六岁,高拱年高一点,今年也才四十八岁。



如今的内阁首揆、次相身体康健,颇有长寿之相,而那些废翰林,学问本来就是靠年岁增长的,进入翰林院时岁数就不小了,又在翰林院空耗了几年,甚至是十几、二十年,四十、五十是常态,即便能熬到张、高告老还乡,那自己也七老八十了,不可能再为朝廷任用。



成了事实性的罢官去职。



随着晋商覆灭,大明朝内大的商帮,就数徽商、潮商了。



而潮商最大的营生,是走私。



基本不在大明朝内掺和,在与徽商争夺大明朝内钱庄、票号等,抢占晋商灭亡后留下的商业空白时,潮商明显落入了下风。



这倒不是潮商经商不行,也不是潮商不舍得前期投入,而是玩不过,真的玩不过。



徽商。



又叫儒商,亦叫官商。



光听这两个别名,就能看出徽商与士林、官员间的紧密联系,尽管潮商很努力想在两京一十三省铺设生意,但挨了各地衙门的重拳后,便选择了老实。



除了京城、南京城、杭州府等重要城池,潮商保留了开设的钱庄、票号外,其他中小城池的生意,潮商尽数放弃,低价变卖。



亏了,谈不上,毕竟在国内的生意确实增加了,但要说赚,更谈不上,险些被徽商揍得找不到北。



确切地说,是白忙活了,徽商笑着接手了晋商的彻底失败,徽商在地方上的部分失败的胜利果实,赚到的银两无法以数计。



两京一十三省各级衙门官吏,也都收银子收到手软。



晋商落。



徽商兴,衙门兴!



圣旨提高的商税,在徽商一帮独大的利润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无奸不商。



徽商对着提高一厘多的商税很是不满,无数的银两流入京城,流入朝廷,意图改变圣旨,使商税再落下来。



而胡宗宪,这位皖籍的新晋内阁阁老,人还没有入京,就快要被银子给砸死了。



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人在西山,对晋商财富进行最后清点和押运,但锦衣卫的工作却没有就此暂停。



锦衣卫向玉熙宫上报了胡宗宪长子胡桂奇,次子胡松奇大肆接受同乡、族亲徽商银两的事。



玉熙宫又将这道密报传给了内阁,张居正内阁看着胡宗宪两个儿子与徽商的勾当,一时无言。



不久前,胡桂奇买下了个经营不下去的酒坊,胡松奇买下了个经营不下去的茶庄。



第一百二十六章 徽商独霸,商业神话![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