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_第七十二章 记录在案,收网开始!(求追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记录在案,收网开始!(求追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八盏明晃晃的学而灯,悬在杭州府衙门的正门两侧。



杭州府知府马宁远候在门外,有些焦虑地延颈张望着。



忽然,远处传来车铃响动,他精神一振,抬手喝道:“掌灯!”



周围衙役连忙点起引草,伸入灯内,很快有八团翠绿光晕亮起,映出四根朱漆门柱与一块“杭州府衙”的牌匾。



这灯是用极薄的竹皮笼成外罩,烛光雅敛,如《论语·学而》里子贡称赞夫子那句“温良恭俭让”,故名“学而灯”。



马宁远是举人出身,拔贡拔了几年,但背地里一直被人嘲讽出身低微,学识浅薄。



出身、学识,始终是马宁远心里的痛,二者难改,只能在表面上下功夫了。



只是为了能让竹皮透光,工匠须挑选新成的嫩竹,细细削下表皮,不能厚,不能断,一盏灯不知要耗费多少功夫,价值更不知是几何。



一辆双辕马车,一辆囚车徐徐来到杭州府衙门前。



马宁远倒是舍得脸面,急忙下了台阶,上前迎接。



身着官服的海瑞从里面跨了出来,随后便是一袭素衣,扮作师爷跟在后头的徐渭。



见到二人这副打扮,马宁远心里没来由的一慌。



“劳烦久候,犯人难以久行,耽搁了多日。”海瑞解释了一句。



从淳安到杭州府,就三百多里,请海瑞携犯人沈一石入杭商议征地文书事宜花了一日,海瑞以沈一石病重,让李时珍先行诊治延迟了三日,在路上又走了七日,距离定下美人计过去了整整十一日。



这速度,比照一般大军行军还慢,幸好有遍体鳞伤的沈一石做借口。



“不妨!不妨!从淳安而来,也够劳顿的,沈一石就交给差役,我已备好了宴席,海知县,请!”马宁远满脸堆笑,就要把他往里面迎。



马宁远提前做好了海瑞拒绝再劝的准备,但没想到海瑞拾阶而上,就进去了。



马宁远觉得古怪,竟没挪动脚步,反而是徐渭犹如回家一般,反客为主道:“马知府,走啊。”



“走。”



马宁远强挤出一丝笑,命衙役大开中门,迎海瑞、徐渭入府。



天底下的公堂都一样,这没什么好说,等转到知府及其家眷所住的后堂时,就仿佛换了天地。



公堂其貌不扬,后堂却极为奢华,进院以后,接连数座宏峻堂宇,重轩复道。



其中木构皆用楠木,外涂金彩,再覆以丹垩雕刻。



朱色是朱砂磨细,墨色是徽墨粉刷。



而堂宇之间的地面,是一片片斜下的小坡。



如果有人自天空俯瞰,就会发现整个杭州府衙后堂的地势从外围到中间逐次凹陷,形成一个内宅盆地。



盆地内皆是一团团花圃,种满繁茂的奇花异草,不时可见阆中的佛桑花、暹罗红绣球、南海婆罗树等名贵品种。



杭州府,不愧是大明朝的世界之窗。



这些名种碍于气候,往往一季即萎,更透出奢靡。



正值四月中,是石榴初吐、茉莉芳妍之时,棚架上还有嘉瓜四垂,再间杂以挺拔蜀葵、熠熠朱槿,巧妙地遮掩住下陷的地势。



当人一步步深入盆地,沉浸于香馥馨郁之中,浑然忘俗。



如此设计,自当有个名目,曰:“临花藏池”。



马宁远引着海瑞、徐渭走到花藏池的底部,那里只立有一间轩敞竹轩。



倏地。



琴声响起。



徐渭眼中顿时露出了惊诧的神色。



《广陵散》!



听这五弦之音,竟然还是大家所奏。



第七十二章 记录在案,收网开始!(求追读)[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