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家的傻儿子_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标、沐英之感慨:小弟才能远在我俩之上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标、沐英之感慨:小弟才能远在我俩之上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沐英看着这一幕,有点傻眼。



“标弟啊……”



“这……朱橘弟弟一向都是这样跟爹说话的么?”



他扯了扯朱标的衣袖,小声说道。



那可是威严的义父啊!



老实说,自己在他面前都不敢大声嚷嚷的!包括朱标应该也是一样,谁敢和老朱叫板?



他一发威一瞪眼,谁不怵啊!



可朱橘竟然敢这样跟义父说话!



牛!



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朱标拍了拍沐英的胳膊,低声笑道,



“小弟这个人,很特别,所以他跟爹娘的相处方式也很特别。”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你当成特殊的个例来看待就可以了。”



沐英恍然。



但此刻,他看向朱橘的眼神中,却也不由自主的多了几分敬畏。



能有底气这样跟义父说话的人,那必然也是一个霸道而有主见,又极有自信的人!



说不定,就是义父第二!搞不好还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那种!



绝对……不能把他当做小孩来看啊!



“哼哼。”



朱橘昂着脑袋,抹了抹嘴巴,道,



“我吃饱了!”



“你们先聊着,我先回了,前朝还有一堆事儿等着我去处置呢!”



“你们几个好好养身体,早点下床,也好让我不用再受苦。”



说罢,他便洒然而去。



只留下四人待在房间里,大眼瞪小眼。



正此时,朱元璋一抬眼,道:



“叫毛骧进来!”



哒哒。



须臾间,毛骧已然是走进了内院,朝着四人跪伏行礼。



“今天朝会都发生了什么,一五一十说出来!”



朱元璋下令道。



朱标和沐英也是颇有几分好奇——他们当然也想知道,朱橘这个小少年主持大朝会,会是什么样子。



“遵旨。”



毛骧早有准备,今天他甚至抄了小本本,转而便熟练的掏出了本子,朗声道,



“今日朝会,首先……”



“……”



他一五一十的将朝会所发生的事儿叙述了出来,没有丝毫的添油加醋,只是平铺直叙。



可听着听着,朱元璋已是直起了身子。



朱标和沐英亦是神情认真,宛若上课听讲的学生一般。



马秀英则是面带微笑,神色悠然。



“……至此,大朝会结束,共用时两个半时辰。”



毛骧收拢小本本,恭声道,



“这也是大明开国以来,用时最长的一次朝会。”



沉默。



房间之内,只有沉默。



良久,朱元璋方才看向马秀英,低声道:



“难怪这小子刚才这么牛……他是真有点牛!”



“妹子,你儿子好像真出息了啊!咱怎么感觉……他比咱更像皇帝啊?”



“他的那些对新科进士的点评之语和勉励之语,就是咱也说不出来啊!这,这可真是……”



此刻,老朱都有点懵了。



毛骧嘴里的那个人,真的是朱橘?



怎么有种在听历史上一位明君故事的既视感呢!



“小橘子确实是出息了……他认真起来,是真的有能耐!”



马秀英亦是道,



“这些陈年旧事,疑难杂题抛上来,分明是官员们对他的一次试探,谁想到,他竟然可以如此巧妙的转移,将其变成了新科进士们的考题!”



“一场朝会,变成了殿试!既展现了他的手段,又收拢了新科进士们的人心,这……绝对会传为美谈啊!到今天,大明的这第一场科举,才算是圆满了,而且是出人意料的成功!”



“有此一次科举,我相信天下的士子们,一定都在企盼下一次科举的来临!”



在场三人皆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随机巧变,化腐朽为神奇,这便是朱橘的能耐!



大明的第一次科举,在他的手里,可谓是完成的漂亮!



“小弟的才能,在我之上。”



朱标由衷的感慨道,



“就他这几天挑大任的表现,我自认做不到像他这么好。”



“他这个人,就是懒了点,一心想着修道长生,若是能够一门心思扑在政事上,必然能够有一番作为!”



沐英神色一凛。



刚才只是跟朱橘打了个照面,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认为这是个聪明的天才少年。



而现在,听完毛骧的汇报,他才发觉……



朱橘在政治上,好像比他老练多了啊!



跟朱橘一比,自己就是个新兵蛋子!



这样的天才……将来会在大明王朝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沐英没有细想,他也不能细想。



“既如此……他刚才说的那个什么?什么结构改革来着?”



朱元璋略一沉吟,忽的道。



“政体架构改革……好像是这么说的。”



朱标提醒道。



“哦对……反正就这个玩意儿,沐英你就配合他一下,看看他能弄出什么花样来。”



朱元璋指了指沐英,道。



“遵命,爹。”



沐英恭声领命。



现在,他也有点期待了……政治天才朱橘会给他安排什么活儿。



……



应天,宋府。



“参见监国。”



“老妇参见监国。”



宋濂的府邸并不大,在一众官员里,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小门小院。



但布局却十分典雅,给人一种简朴而又大气的感觉。



“不愧是大儒的府邸,一进门感觉脑子都灵活了几分。”



朱橘笑着抬手道,



“夫人请起。”



“宋师傅这会儿在哪?我想见见他,不必大张旗鼓的通报。”



妇人贾氏直起身子,带着朱橘走到了院内。



此刻的宋濂,正躺在藤椅上,身上盖着一层薄薄的被子,手里则是捧着一本书。



“宋师傅好自在啊。”



朱橘笑着上前,道,



“在这里暖烘烘的晒着太阳。”



“这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听到朱橘的声音,宋濂一惊,手中书卷掉落在了地上。



“老臣……参见殿下。”



他正欲下拜,却是被朱橘一把扶住。



“年纪这么大了,就别跪了,我怕你到时候摔了讹上我。”



朱橘笑着弯腰,将地上的书卷捡起。



‘心学集’三个大字,映入眼帘。



“这……殿下说得哪里话?”



宋濂有些尴尬的道,



“老臣怎么可能会讹您呢?老臣不会讹任何人的。”



身为品质高洁的大儒,他怎么可能会干这个没品的事儿?



“哈哈哈,开个玩笑而已,你们这些大儒就是太古板,不知道玩笑打趣。”



朱橘捧着书看了两眼,颔首道,



“这书编的不错啊!”



“心学……都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厉害啊!”



自己当初只是阐述了一些核心观点,要说著书立说,那绝对是不够格的。



满打满算加起来,也就是几页纸而已。



可如今,心学竟然都能够汇编成集了!



“主要还是以殿下所阐述的观点和言论为核心,其他无非是注释和延伸罢了。”



宋濂笑呵呵的道,



“里头有三篇,是老臣撰写的。”



“说起来,徐达家的长女,殿下您的未婚妻,还真有才华,其中有两篇,是出自她之手,心学门人们看了都说好,不愧女诸生之名!”



“哦对了,还有一篇是来自于民间的匿名投稿,功底也尚可,也上了这本集。”



哗啦,哗啦。



朱橘翻了几页,不由得啧啧称奇。



“众人拾柴火焰高啊!我当初只是种下了一颗种子,却不曾想到,如今已然是长成了一株树了!”



他赞道,



“这本子谁编的?”



宋濂笑呵呵的道:



“本子是徐小姐汇编的,当时是徐府的人将这册子送到老臣这儿来了,老臣看了也是惊为天人,至于印制,则是老臣和刘伯温他们几个在其中出力。”



朱橘略有几分讶异。



这丫头,暗地里出了不少力啊!



这么大的事儿,居然连说都没说起,提都没提。



深藏功与名的贤内助啊这是!



“编的挺好,回头我得夸夸她。”



朱橘来回翻看了几遍,点头道,



“而且,这个接受民间投稿,也是值得提倡和推广,高手在民间啊!”



“这个心学集,可以作为第一版!要是将来谁的注视和延伸,乃至于心得体会想要发布的,质量好的,也可以集合进来!让他们来投稿!”



“如此一来,集精华于一体,这颗小树才能成为参天大树,心学也能成为一门大学问!”



此刻,朱橘的思路也是打开了。



这种形式,可以延伸到其他事情上啊!



作为后世之人,虽然不会手搓蒸汽机之类的,但毕竟还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些粗浅的原理和常识还是掌握了的。



所以,他是擅长种下种子的人!



一颗种子种下,只要运作得当,自然会有能人异士前来浇灌,说不定就能开花结果呢?!



毕竟,18世纪欧洲的那些惊人成果,也是从无到有,各种学者们的聪明才智,不也是在权贵们的各种支持下,才得以发展的么?



14世纪的华夏人,可未必比18世纪的欧洲人愚笨!只是差了土塘而已!



而这个土壤,朱橘刚好有能力提供!



想着想着,朱橘竟也有些兴奋了起来!这可是为广大老百姓谋福祉的大功德啊!要是把这土壤给拾掇好了,自己成为天仙的那一千三百善,不就有着落了?



“殿下所言,甚有道理啊!”



宋濂的眼睛里迸发出光芒来,连声道。



“你也觉得可行?”



朱橘挑眉。



“可行!绝对可行!”



“按照殿下这么搞,心学得到发展是肯定的!尤其是我们不论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就是匿名投稿都可以!这样不拘小节,定能淘到真金!”



宋濂忙道,



“回头老臣就着手此事!不但号召门下弟子投稿,也号召天下心学门人来投稿!”



朱橘抚掌而笑。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这话还真不是瞎说。”



他忽的一拍额头,道,



“哦对了,跟您老扯远了,忘了说正事儿。”



“宋师傅,你的身体应该恢复了吧?那几天又是求雨又是淋雨的,还没得好好吃,肯定给您老累够呛……”



宋濂摆了摆手。



“哎,何止是累够呛?老朽这大半条命都快没了……”



他苦笑道,



“得亏是有宫里来的太医,不然就前两天老朽那个状态,家里人都哭着要给我置办棺材了。”



朱橘一惊。



“这么严重?”



“是啊……哎,说到这儿,殿下,老臣实在是有个不情之请。”



宋濂忽的朝着朱橘拱了拱手,道,



“这还,老臣对陛下是万万不敢说的,但是对殿下……老臣知道您是个敬老爱幼的好人,所以,老臣斗胆一说。”



朱橘摸了摸鼻子。



敬老爱幼?



他倒是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得到这样的评价。



自己不是拳打南山养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来的么?



“老臣……是真的想乞骸骨了。”



宋濂拱手,一脸恳切的道,



“老臣这一把岁数了,也知道自己没有多少年头好活了,剩下的这些年头,我想珍惜,不想在官场里再折腾了。”



“若是可以,我还是想要研读几本经典,留下一言半句的,也算是为后人留下一些经验和总结吧,此外……再多教导几个弟子,让儒学、心学都能发扬。”



“这,是老臣最大的心愿了……”



朱橘一怔。



听到这话,他想到了《送东阳马生序》,那可是宋师傅的千古名篇啊,不知道激励了多少后世家境贫寒的士子!



“像您这样的大儒、大文学家,的确是应该给当世之人乃至后世之人留下一些瑰宝。”



朱橘感叹道,



“让您当官,的确是屈才了。”



“我也知道,给老爹当官,很不容易,既要担惊受怕,又很折腾……”



“宋师傅,的确是辛苦你了,我代表我爹,给您鞠躬了。”



说着,他竟是起身,朝着宋濂深深一鞠躬。



后世有个名嘴说过一句话:‘鱼代表鱼,虾代表虾,乌龟代表是王八,没有我的同意,谁代表我谁死全家。这个世界上,能代表我的,只有我儿子,为什么?因为我X他妈。’



所以此刻朱橘绝对有权利代表他的皇帝老爹给宋濂鞠躬致歉,哪怕老爹不同意!



“诶诶诶……使不得使不得。”



“老臣岂敢当此大礼……”



宋濂差点从躺椅上蹦了起来,慌忙朝着朱橘下拜。



朱橘起身将宋濂扶起,再度把他搀扶到了椅子上。



“您当得起,在我眼里,您老也是一尊国宝,可不能折腾坏了。”



朱橘笑了笑道,



“您想要告老还乡,去著书立传,搞教育事业这件事,我是打心眼里支持,举双手双脚赞成!这无疑是让您继续发光发热的最好事业。”



“但是吧,我爹这个人的性格你也知道,想在他手底下早早退休,恐怕不太容易,隔壁刘师傅早就想退休了,不也一直都没退成么?”



“你要是一直跟他说,他急眼了,那就更不可能让您退,现在刘师傅就有这样的迹象。”



宋濂:“……”



听到这话,他沉默片刻,只能是轻叹一声。



作为刘伯温的好友,他何尝不知呢?



想想自己纵然被折腾的死去活来,也无法退休搞教育,宋濂心里就有些惆怅。



“这样吧,宋师傅!我现在手里有一件差事,需要极有能力和才干,又品性上佳的人来做。”



朱橘正色道,



“我觉得,您老是合适的人选。”



“您要是应承下了这差事,那么我跟您打包票,虽然还在官场,那老爹以后一定不会再折腾您,您也不用因为一点小事就担惊受怕,提心吊胆了,因为我会罩着您老。”



“怎么样,您要不要考虑一下?”



宋濂心神一凛,一双眼睛之中,带着几分惊疑之色。



“能帮殿下,老臣自然愿意,老臣说过,甘为心学门下仆从,自然也是甘为殿下做事,只是……”



他小心翼翼的道,



“敢问殿下要老臣做的,是公事还是私事?”



朱橘一愣,而后哈哈大笑。



这老头还挺谨慎的!



“当然是公事了!您想到哪里去了?我能有什么私事让您办?无非就是编纂一下这个心学集而已!”



听到这话,宋濂方才松了一口气。



“既是公事,又是殿下亲自开口,老臣岂有不应之理?”



他挥了挥手,一脸笃定的道



“无论何事,老臣一定竭尽全力配合!”



宋濂所顾虑的,无非就是朱橘想把他拉进‘吴王党’里办事。



那他这一把老骨头了,还真不敢冒这样的风险……



只要不是这事儿,其他都好说!



“好,就喜欢宋师傅这样的爽快人!”



朱橘赞了一声,起身道,



“那明天朝会,我等您来!”



“时候不早了,宋师傅再好好休息一下,之后的日子,恐怕会有些疲惫。”



“本王告辞了。”



既然宋濂爽快答应了,朱橘也不费力跟他解释了。



他还有好几个地方要去呢!



“殿下这就要走?何不多坐片刻?老臣已经喊人在煮茶了。”



“不用了,我还得去刘师傅那呢,走了哈!”



“呃,这……老臣恭送殿下!”



“……”



目送着朱橘离开,宋濂细狭的眼睛微微眯起。



“刘伯温也要加入进来?吴王殿下究竟在谋划什么大事?”



他喃喃道,



“这……早知道问一下了。”



答应的太爽,以至于他现在还是稀里糊涂啊!



“来人。”



“老爷。”一个家丁模样的人走上前来。



“过两个时辰……给刘伯温府上下个帖,请他到我这儿来一叙。对了,去把我珍藏的岩茶拿一包出来。”



“是。”



刘伯温心思缜密,到时候必然知道原委,找他打听准没错。



只是,得舍一包好茶!



(本章完)



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标、沐英之感慨:小弟才能远在我俩之上啊![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