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刀行_第233章县衙对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章县衙对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道长小心…”



在吕三指点下,王道玄战战兢兢踏入水中。



这些猪婆龙都是凡品,根本无法负担一个人的重量,但吕三却有妙法。



他和王道玄,分开两脚,各踩着一头猪婆龙脊背,加上其他小猪婆龙相助,就变得稳稳当当。



随着一群猪婆龙摇动尾巴,二人顿时进入江中,远远望去,好似在踏浪而行。



江风拂面,王道玄心中畏惧减轻,也开起了玩笑,“乘鳄渡江,却也是一番雅趣,吕三兄弟,这些小家伙在想什么?”



“它们饿了。”



吕三的话,让王道玄心中一紧。



好在,吕三紧接着摇头道:“道长放心,这些猪婆龙性格温驯,不会伤人,不过是因为河怪惊走了鱼群,它们找不到吃的而已。”



王道玄闻言,面色变得严肃,“那头河怪,也不知会不会跑来秭归县。”



“暂时没有。”



吕三摇头道:“河怪体型颇大,但也终究是畜生,食量颇大,秭归县鱼被惊跑,而且人少船少,所以才跑去宜昌那边。”



王道玄若有所思道:“说起这河怪,贫道也想起一件事,路上夜晚翻看那本《幽玄谈》,得知有秦汉方士有豢妖之法,用于镇守水下墓道,后来又传给一些玄门匠人。”



“那河怪尾巴处有锁链,看上去与那法门很是相似,说不定是从哪个墓穴逃出。”



吕三皱眉,随后鸣叫几声。



领头的几头猪婆龙,顿时喉咙抖动,发出猪叫声,但却响亮高昂,且抑扬顿挫。



听到这古怪叫声,王道玄并不意外。



猪婆龙这东西,会在雨天鸣叫,又喜夜鸣,犹如击鼓打更,江淮地区称之为“鼍鼓”或“鼍更”。



《诗经》中便有“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然而听到猪婆龙鸣叫,吕三眼中却闪过一丝震惊,“那河怪,最早是在秭归县出没!”



王道玄哑然,“竟有此事?”



吕三点头道:“这些猪婆龙对那河怪很是畏惧,秭归县原本有不少族群,如今被吃的只剩它们这一支,平日躲在泥洞里,才得以逃脱…”



王道玄若有所思,“难不成这秭归县有大墓?”



秭归县这边江面并不宽,说话间,二人已然过江,连忙踩着礁石上岸。



“吼!吼!”



见他们离开,几条猪婆龙顿时大急。



“它们在叫什么?”



王道玄有些好奇。



吕三摇头道:“这些家伙饿坏了,又不敢伤人,我答应帮它们找些吃的。”



说罢,伸手一挥,鹰隼顿时振翅而起,在旁边山林附近盘旋,很快就开始鹰舞。



“道长且稍等。”



吕三交代了一声,便快步冲入山林中。



王道玄闲来无聊,便在河边眺望,并且拿出罗盘,看着上面跳动的指针,喃喃道:“地气稳定了,但任由搪针,难不成附近水下真有大墓?”



“此地楚王城,为楚王先君熊绎受封之地,算是古国祖地,难不成是楚墓…不对,那《幽玄谈》说镇妖顶多活三百年,随后便会化为兽魂…”



“两百年前还是大兴,但此地没听说有皇族受封啊,真是奇怪…”



就在他思索间,吕三已扛着一头肥硕山猪,从林中走出,挥动匕首,将山猪分割成小块,抛入水中。



一时间,江面水浪翻涌,血花四溅。



吕三拍了拍一头猪婆龙的脑袋,转身道:“道长,那双碑村距此地不远,咱们先干什么?”



王道玄看了看罗盘,望着远处沉声道:“想操控木魅作祟,必搭建法坛。”



“如果贫道没猜错,附近山林中必有布置,他人找不到,但吕兄弟应该没问题。”



“好,要找什么?”



“目标不会太大,缠绕红绳的木头、特殊布置的石像,挂在树上的草人木人…找到类似的就告诉我。”



…………



丹阳书院,位于归州城南门外。



据《归州县志》记载:秭归虽为三闾大夫故里,但多年来地瘠民贫,原无书院,人才散失。



大兴年间,始在南门外捐置房屋十余间为诸生肄业所,以期“得一有道德而能文章者,为之提倡宗风,熏烝善类”。



经过多年发展,富户捐资,已是几番修缮。



书院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石雕窗棱,还有高大的马头墙。



周围栽竹林,院外小桥流水,颇有雅趣。



“你说什么?”



此刻,院内气氛很是压抑。



望着堂内几名差人,一名黑袍老儒生双目圆瞪,白须都气得乱颤。



大宣朝各地书院,制度几乎相同。



山长为书院首领,通常由本地德高望众的儒门高士担任,多半还在官场混过,有不小人脉。



教书者,分为教授、讲席与助教。



后勤则有监院、掌祀、书办和司库。



说话者,正是丹阳书院山长宋明枢。



老头显然气得够呛,面色阴沉冷笑道:“县尊大人却是有趣,不去拿作乱的妖人,却来书院滋扰,难不成以为是我们书院搞鬼?”



堂上还有几名教授讲席,闻言皆是愤怒。



“简直是胡来!”



“查案查到书院了!”



“别以为他吴德海能一手遮天,我等定要联名上奏,看他能得意到什么时候!”



几名差人平日里嚣张跋扈,但面对这些个儒生,也只得弯腰低眉,满脸讨好道:“山长误会了,只是前去问话,而且此事是城隍庙派来的人提出,并非县尊之意。”



“城隍庙?”



山长宋明枢冷哼道:“城隍庙的人不保一方安宁,怎么反倒和吴德海勾连一气。”



“去就去,老夫倒要看看,他们要如何栽赃陷害!”



“我们也去!”



“同去同去!”



书院学子大多出自本地富户。



县令吴德海自上任,将秭归县弄得乌烟瘴气,众人平日里早有不满,只不过碍于对方背景,不敢明着对抗。



这次二碑湾的事,也算让他们抓住了机会,再加上有书院山长撑腰,哪还会退让。



一时间,书院内群情激奋。



山长宋明枢性格刚硬,本来就是要把事情闹大,又岂会阻止,顿时带着众人离开书院。



一时间,书生们浩浩荡荡走入城中。



他们气势汹汹,顿时引起不少人围观。



周围百姓议论纷纷,有好事者胡乱打听,很快就谣言四起,还有不少百姓跟在后面去看热闹。



第233章县衙对峙[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