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_第九十六章 带女王出场,你这是犯规!(求首订)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带女王出场,你这是犯规!(求首订)[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大,清晨,未名湖畔的石舫上。



四月的天虽然转暖,但是天气还是寒冷的。



不过对于北大中文系的新生来说,天气的寒冷,抵挡不住心中的火热。



此时此刻,在石舫的船头,一个女学生,手里拿着一份稿子,正在声情并茂的念着。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女生声情并茂的朗诵完之后,现场其他的同学立刻热情的给她鼓起了掌。



也就是在这掌声之中,李长河带着朱啉悄无声息的走了过来。



“长河!”



站在朗诵的女生旁边的陈建功第一时间看到了李长河,立刻冲他喊了一声,挥了挥手。



一群人这时候转头望去,果不其然,只见李长河跟一个姿容秀美的短发女子正站在湖心岛的石头上面。



看到李长河身边的朱啉,石舫上的张韵岚面色一变,变得有些苍白。



而一旁的王晓平则是略带可怜的看了她一眼。



别人不知道,她可是清楚自己这位好友的心意的。



“琳琳,这是陈建功,我们北大中文系的才子。”



“狗屁才子,我们这帮人,谁特么敢在你面前当才子。”



陈建功听道李长河对他的吹捧,立刻粗俗的反驳说道。



“这就是弟妹吧!”



陈建功今年二十八岁,,比李长河大的多。



李长河点点头:“没错,这就是我妻子,朱啉,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



“大家好,我今天就是跟长河来一起观摩一下咱们的文学聚会,打扰大家了。”



朱啉这时候也不怯场,明亮大气的冲着陈建功和周围的人说道。



“这有什么打扰的,本来就是我们的文学爱好者聚会而已,你们来的正好。”



“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陈建功温和的说道,他对李长河真的是挺敬佩的,尤其是对方写的那些。



相反,对于同学张韵岚的一些行为他也知道,但是他并不认可对方的行为,只可惜作为同学,他也不能说什么。



“没问题,大家可以继续”



“我们继续倾听”



李长河微笑着说道,然后跟朱啉一起走到了一边。



随着李长河和朱啉走到了一边,那位女生还想继续,但是却蓦然间发现,大家的目光都落在李长河和朱啉的身上。



李长河也就算了,人民文学的知名作者,出过集的年轻作家,对于很多中文系学生来说,这是难以仰其项背的成就。



而至于朱啉,没别的原因,就在于她太独特了。



跟她们这些绑着麻花辫穿着绿军装的女学生相比。



穿着黑色灯芯绒外套,里面搭配着羊毛衫的朱啉,明显有一种脱离于时代的高端感。



再加上这姑娘本身就明媚大气,这一身穿着打扮,让她在这一群穿的老旧学生装和绿军装的年轻人里面脱颖而出,光彩照人。



简单点说,李长河带着女王陛下这般出场,完全就是犯规!



无奈之下,女生将目光看向了陈建功,毕竟他算是这次文会的组织者。



陈建功也有些尴尬,李长河这跟他对象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



“长河,我看大家的注意力都在你身上,要不伱给大家讲讲?”



陈建功此刻满是无奈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也发现了,一群人的目光频频的落在自己和旁边的朱啉身上。



“好吧,以前一直没有跟大家交流过,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



“好!”



听到李长河开口,有人这时候热烈的鼓掌。



李长河以前参加文会,一般都不怎么发言,惜字如金,今天终于开了口了。



“不过我今天说的,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我姑且说之,大家姑且听之。”



“在开始讲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人,年轻的时候,因为家世,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一个少女结婚,生了孩子,这少女就在家为他奉养老母。”



“后来他出国学习,遇到了另一个喜欢的人,他毫不犹豫的跟他的妻子离婚,抛弃了她们母子,你们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好,姑且到这里,我们认为他是追求爱情,反对封建压迫,那么故事继续,他在国外喜欢上的少女没有答应他,也可以理解为不喜欢他,只是拿他当朋友。”



“然后这个人回国了,回国之后,他在咱们京城又遇到了一位新婚少妇,又一眼爱上了。”



“然后他跟那位新婚少妇又如胶似漆的在一起,完全不顾及世俗的眼光,最终这位新婚少妇跟她的丈夫离婚了。”



“诸位同学觉得,这个人如何?”



李长河微笑着问道。



一群年轻人此刻面面相觑,各自皱眉。



而知道一些内幕的则是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神色。



“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刚才这位女同学朗诵的诗作《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



李长河也没卖关子,直接开口说道。



现代诗人徐志摩,对于这个年代大部分五零后的年轻人来说很陌生。



因为他的作品现在进不了语文课本,也上不了讲堂。



也只有在北大的图书馆里,这些中文系的学生才接触到了徐志摩的诗,然后在这个年代拿出来朗诵。



而李长河的话,则是在在场的学生们面色一变,不知道李长河到底想要说什么。



李长河则是继续说道:“其实我说这个故事,没有批判徐志摩的意思,我讲这个故事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我的感悟。”



“文字,是具有欺骗性的。”



“就像这篇《再别康桥》,从文学性上来说,它可以说是现代诗的巅峰之作,乍然一读,它写出了种种幻想的美好。”



“但现实是,你能想象作这首诗的时候,它的作者已经跟那位新婚少妇结婚了吗?”



“如今大家在知道了我讲的故事之后,对这首诗的感觉是什么?”



“当你真正的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起源,再读它跟你第一次朗读它的时候,感觉和认知还会一样吗?”



“文字是世界上最有感染力的创造,但是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有欺骗性的创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两首诗,大家有知道的吗?”



李长河继续开口问道。



“我读过!”



第九十六章 带女王出场,你这是犯规!(求首订)[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