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_第464章 请个病假很合理吧?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4章 请个病假很合理吧?[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是还有我姐夫吗?”



“你姐夫就看孩子,不干别的事了?”



陶玉墨表情复杂的看了一眼阿娣,“像这种沟通不畅的事,我不希望再发生了。”



“是是是。”林朝阳夫妻俩连连点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发生,我觉得公司有必要给我配一台大哥大,方便我们随时沟通。”



尽管知道这丫头是借机敲诈,可谁让他们俩把人家给忘了。



“行。你总跑剧组,配台大哥大也是应该的。”



陶玉墨这才露出满意之色,刚才的气愤和委屈转眼便消失不见,她走到阿娣身边,朝晏晏伸出了手。



“乖晏晏,快让小姨抱抱!”



晏晏被陶玉墨抱在怀里,等在一旁的冬冬急的不行,“小姨,小姨,还有我呢,还有我呢!”



陶玉墨连忙笑着将他也搂在了怀里,一左一右,一丫一小,三人笑容满怀,笑的时候陶玉墨还不忘朝阿娣投去挑衅的眼神。



看到没有,我才是这家里的孩子王!



阿娣年过四十,是前几年从内地来港的,为人本分老实,见陶玉墨性格泼辣,好似泰迪,她不自觉的低下了头。



惹不起,惹不起!



“好了,先把孩子给阿娣吧,你先跟我说说在日本的情况,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陶玉墨的回合结束了,该轮到陶玉书出招了。



听到这个问题,陶玉墨的眼神立刻闪烁起来,气势弱了一大截。



“我得跟河出书房签合同啊,他们变来变去的。另外,我这次在日本可是好好考察了一番。”



“哦?都考察都有什么发现?”陶玉书盯着妹妹的眼睛问。



“那个……我考察发现最近日元上涨的厉害,姐夫的书在日本出版,稳赚不赔……”



陶玉墨扯着瞎话,自己都快编不下去了,她心虚的朝陶玉书笑了笑。



“嘿嘿,姐~”



见她缴械投降,陶玉书当即便狠狠的数落了她一番,并声称:“以后再有这种事,你就别去了。”



“别别别啊!姐,我错了,我错了。下回我一定按指示行事,绝不违命。”



陶玉墨信誓旦旦的保证,不过公信力嘛,约等于没说。



她见姐姐态度敷衍,又将跟河出书房签订的合同拿出来,准备表表功,又对林朝阳说:



“姐夫,近藤女士要的题字你写了没有?”



“没呢。”



“你怎么一点也不积极。”



陶玉墨押着林朝阳来到书房,让他按照要求写了一幅字,然后她皱着眉头看了好一会儿。



“你这字,一般啊!”



恍惚间,林朝阳有种看到了故人的感觉。



“你管的还挺宽,又不是给你的。”



“我这不是督促你进步嘛,写字这事你还得跟我爸好好练练。行了,回头我把这字裱好寄给近藤女士,就当是你那日本文学研究会的门面了。”



陶玉书好奇的问了一嘴文学研究会的事,说起这个陶玉墨来了精神。



“我也是去了才知道,那帮日本人对我姐夫还挺崇拜的……”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终于收到了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寄来的样书。



自五月份跟他们签订出版合同,到现在近四个月的时间便收到了样书,算是高效了。



跟伽利玛出版社的效率比起来,中影的效率堪称龟速,人家引进的都要出版了,《楚门的世界》却迟迟没有能在内地上映。



眼看着九月上旬要过去了,陶玉书打算回内地一趟,看看陈凯戈和章艺谋的进度情况。



章艺谋的《红高粱》还不着急,陈凯戈的《孩子王》可是打算参加明年的电影节的。



她打算跟林朝阳回燕京一趟,香江这边还是让陶玉墨管着。



临行之前,林朝阳收到了明报出版社结算的《楚门的世界》的版税。



这是《楚门的世界》在香江出版后的第二次版税,比第一笔版税还多了不少。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楚门的世界》电影在五六月份的火爆热映,直接带动了原著销量的疯狂上涨。



在最火爆的6月份,创下了单月6.49万册的销量神话。



这个销量即便是放在六七十年代香江武侠最火热的时候,也是顶尖的水平,更何况《楚门的世界》是一部严肃的纯文学作品。



半年以来,《楚门的世界》的销量达到了14.25万册,如果算上之前的销量,这部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0万册。



一部纯文学作品卖到20万册,这样的情况在香江文学界还是第一次出现。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林朝阳和《楚门的世界》的销量也一直都是文学界不少人所关注的焦点。



只不过香江的纯文学发展一向都属于非主流,存在感并不强。



卖的好,林朝阳的版税自然高,这次版税结算的收入高达150万港元。



算上之前结算的版税,仅《楚门的世界》在香江的版税收入就已经超过了200万港元。



单纯从收入方面来说,林朝阳的收入足以傲视香江绝大多数作家了。



从香江回到燕京,一进家门,张桂芹不认识陌生面孔的阿娣,林朝阳解释说是雇来的保姆。



听说阿娣一个月工资要2000港元,相当于七八百人民币,张桂芹一脸肉疼,拉着林朝阳悄悄说:



“我去给你带孩子就行了,花这冤枉钱干啥?”



“妈,赚了钱就是用来花的。你愿意跟你孙子孙女待一块也不耽误有保姆,有阿娣在,你也能轻松点。”



儿大不由娘,张桂芹知道自己说服不了林朝阳,只能自顾自的嘟囔几句,借以减少点内心对钱财的不舍。



等安顿好了之后,陶玉书先跑到西院。



这段时间,章艺谋一直住在这里研究剧本,跟他一起的还有谟言和陈剑雨。



来到西院之后,陶玉书还看到了个熟人,她在《人民文学》的老同事祝伟。



见面寒暄了几句,陶玉书得知了上个月祝伟过来聚会,跟章艺谋聊的挺好,也被他拉到了编剧组之中。



这么一算,《红高粱》的编剧组已经有三人了。



人一多,主意就多。主意越多,越容易出问题。



章艺谋又是第一次当导演,陶玉书真怕他们把剧本写砸了。



等她跟章艺谋聊过之后,陶玉书放下了心,章艺谋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之后陶玉书又将陈凯戈叫到了家里,在她们夫妻俩回香江的这段时间里,陈凯戈已经将《孩子王》的剧本重新写了一遍,就等着林朝阳拍板了。



在林朝阳看剧本的时候,陈凯戈不时观察着他的表情,心中有些紧张,生怕林朝阳又觉得不行。



“写的挺好,这版就当定稿吧。”



林朝阳的话让陈凯戈松了一口气,他随即又欢喜起来。



“婶儿,那剧组是不是可以筹备起来了?”陈凯戈满心期待的问陶玉书。



陶玉书笑着说道:“可以。”



“那这两天,您跟我给演员们试试镜?”



“好。”



《孩子王》的投资是120万人民币,银都机构出资24万,李翰祥的新昆仑影业出资36万,剩下的资金由林氏影业兜底。



这个投资放在香江属于小成本电影了,但在如今的国内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如今中影给制片厂每部电影的买断价也不过90万元。



资金到位,陈凯戈浑身上下意气风发,短短三天剧组便已筹备完毕,连演员都落实好了。



之所以会这么快,是因为陈凯戈打算整部影片除了男主角之外,都启用非专业演员。



男主角是他的大学同学谢园,剩下的人都得等到了拍摄地去现找。



《孩子王》的取景地定在了云南,那里是阿诚下乡的地方,也是《孩子王》诞生最初的灵感。



剧组汇合后,陈凯戈迫不及待的开拔云南西双版纳。



林朝阳说想让他这部片子参加西柏林电影节,现在距离明年的西柏林电影节满打满算还有五个月,时间紧张,必须分秒必争。



《孩子王》要开拍了,陶玉书本打算跟着先去云南待几天,等剧组稳定下来再从公司派个人监督陈凯戈。



结果林朝阳却出了个损招,“你雇老陈过去。”



“老陈?”



陶玉书一时没理解林朝阳的意思。



儿子拍电影,让老子去当监军?



都是自家人,你就不怕他们父子俩胡来?



随即陶玉书想了想,好像明白了林朝阳这么做的用意。



老陈这人是条老狐狸不假,但人品还是不错的。



最关键的是这老家伙望子成龙啊!



陈凯戈拍电影,如果让他当制片人的话,敢不尽心尽力?



恐怕还会身兼多职,监制、艺术顾问、太上导演……



有陈怀恺这么个高水平的军师在,还怕《孩子王》拍不好吗?



陶玉书想了好一会儿,发现林朝阳这招当真是算无遗策。



于是她高高兴兴的去了陈怀恺家,提出想聘请他作为《孩子王》的制片人。



陈怀恺人都傻了,他思想片刻,问陶玉书:“玉书,你跟我说实话,这是谁的主意?”



“我的主意啊!”陶玉书表情笃定的说。



陈怀恺却不信,“别跟我扯谎。这样的损主意,除了你们家那口子,别人想不出来。”



陶玉书笑了起来,见瞒不过陈怀恺,便承认了是林朝阳的主意,又调侃:“难怪你们俩是好朋友。”



陈怀恺怎么听都觉得她这话不是好话,但这些都不重要,他还在想着陶玉书刚才的报价。



5000块钱。



陈怀恺是燕影厂的功勋导演,工资和待遇一直不低,但面对5000块钱的天价,他还是很难拒绝。



更何况,这还是他儿子的新片呢?



“厂里那边的工作咋办啊?”陈怀恺故作为难的问了一句。



陈怀恺退休了,但在燕影厂一直有工作,只不过不坐班而已。



陶玉书轻松的说道:“朝阳说你自己会想办法的。”



陈怀恺暗骂了一句,这小子真是把他算计得死死的!



看来只有请‘病假’了。



眼看要入冬了,肺子不好。



请个病假很合理吧?



第464章 请个病假很合理吧?[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