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_第142章 无出其右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2章 无出其右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祝,我拆这些读者来信,里面有大半都提出了希望《赖子的夏天》能早日出版的要求。咱们是不是也得抓紧点时间啊?”



祝昌盛闻言抬起头,“这才一个月呢,太早了。你别看这些来信的读者催的紧,但的影响力不是一半个月就能铺开的,如果出版的太早,销量不见得会好看。”



祝昌盛是老编辑,在图书出版方面的经验要比姚淑芝丰富的多。



他是林朝阳的责编,《赖子的夏天》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他也与有荣焉。但现在说出版的事,言之过早。



“出版的事不着急,我觉得座谈会可以先开起来。”祝昌盛又说道。



这会儿临近下班,大家都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参与进了祝昌盛和姚淑芝的话题。



最近这些天,《当代》编辑部内的气氛充满了欢乐。



这与刊物的销量暴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一份刚刚诞生还不到一年的文学杂志,眼看着就要摸到单期三十万份的销量,这无疑是值得所有人骄傲的,同时也彰显了编辑部众人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成绩。



不过大家高兴归高兴,也知道这一期《当代》能够取得如此爆发性增长的根本是什么。



“老祝,你可一定要看住了林朝阳啊!我可听说,现在《人民文学》《十月》盯他盯的都很紧。



他最早可是在《燕京文艺》发表作品的,你看看现在怎么样,连着好几次《燕京文艺》都没拿到他的了。



他现在啊,就是块唐僧肉!”



编辑部的老编辑柳荫对祝昌盛叮嘱道。



从三月份全国优秀短篇奖以来,林朝阳在国内文学界受到的关注一直不低。



前些天《天下第一楼》在首都剧场公演,一夜之间名动京城,更是让林朝阳这个编剧在燕京文艺界红遍了半边天。



祝昌盛也知道林朝阳现在的受关注程度,他轻叹了一口气,“这样的作家,哪个刊物不想抢呢?”



柳荫感慨道:“他这种、话剧两开花的水平,总让我想起老舍来。”



“呸呸呸!”祝昌盛啐了几口,对柳荫道:“老舍才华是没得说,可不能也像他那么个结局。”



柳荫满不在乎道:“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这个属于封建迷信。”



同事们说说笑笑,到了下班时间,大家收拾了东西各自离去。



柳荫骑着自行车回到家,丈夫阎刚也才回到家,他们夫妻俩都是编辑,阎刚是在《文艺报》任职,同时他还有个身份是评论家。



他们家住的是筒子楼,两间房,一间孩子住,一间夫妻俩住,夫妻俩的房间既是卧室,也是书房,为了省地方,餐桌就是书桌。



吃完了饭,阎刚在餐桌上铺开纸笔。



柳荫问道:“又要给谁写东西?”



“《赖子的夏天》。”阎纲回了一句。



《赖子的夏天》就发表在《当代》上,而柳荫又是《当代》的编辑,她一听丈夫的话,立刻来了兴趣。



“又给林朝阳写评论啊,你可真喜欢他。”



早在去年,阎刚就为《牧马人》写过评论文章。



在那个时候,《牧马人》尚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力,林朝阳也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



平时夫妻俩在家会聊,但很少会沟通各自审阅和评论的作品,主要是怕互相干扰。



“瞧你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阎刚玩笑着说道。



他掸了掸稿纸,又说道:“前一阵工作忙,今天总算是看完了他的新,特别想写点东西。诶,对了,审稿的时候伱也看了他这部吧?”



柳荫点点头,“看了。那回林朝阳来我们编辑部,说是花了半个多月写完的。我们当时一听都惊了,半个多月写一部二十万字的长篇,这……”



柳荫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那意思是说的水平肯定一言难尽。



“半个多月写的?”



阎刚闻言满脸诧异,他有些不敢相信的追问道:“他半个月写了一部二十万字的?还这么好?”



“我们当时的反应跟你现在差不多。不过他说的应该是真话,去年冬天那阵他正写《天下第一楼》的剧本。



转回头不到两个月就掏出了《赖子的夏天》,算算时间,就算是夸张了点,但也绝对不会超过一个半月。”



柳荫说完之后,阎刚惊叹的说道:“他这个效率,有点吓人啊!”



“半个多月二十万字,平均一天一万字,速度其实还好,最主要是的质量。



你知道,国内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意识流。我们作为编辑其实看的也不算多,我就看过伍尔夫、福克纳的作品。



细说起来,大家都差不多,总体来说我们国内的文学界对于意识流文学的关注还是比较少。



当时看《赖子的夏天》真给我们惊着了!



你从字里行间就能看出来,林朝阳他不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作家,几乎是照着外国名家的作家来描摹,他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创作心得的。



我甚至觉得,在意识流文学这个领域,国内无出其右者”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第142章 无出其右者[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