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_第535章 战,为止战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5章 战,为止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卫青话语落下,殿内一众高级将帅齐齐陷入沉思。



倒不是卫青这番话,说出了什么石破天惊的好计策,又或是众人先前没想到,也无法想到的奇谋;



而是卫青小小年纪,却能在这种关乎两大文明战略层面的讨论之中,居然能提出如此狠辣的方针。



卫青说的没错。



汉家在面对匈奴人,以及其他游牧之民时,之所以总是受制于人,除了游牧民族天然具备的高机动骑兵,使汉家很难慢条斯理的排兵布阵、步步为营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匈奴人‘没根’。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但在汉匈双方之间,这句话只适用于汉家、汉军将士,与匈奴人却毫不契合。



——匈奴人打来,汉家无论是将帅还是兵士,甚至于当地百姓,那都是要拼死一战的。



即使不愿退,也是退不了。



没人舍得抛家舍业,丢弃家乡而走,且兵临城下,想走也未必走的了。



反观汉家主动出击,什么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不好意思,俺们匈奴人都是游僧,压根儿就没庙!



无论是如今的汉家军队,还是曾今战国列雄的军队,只要出现在草原上,游牧之民的第一选择都永远是跑,而不是打。



因为打有可能赢,有可能输,且无论输赢,都必然会有伤亡、损失。



但跑就不一样了,顶多就是费点力气。



总的来说,就是草原太大了。



数万里草原,却只供养数百万游牧之民,使得游牧之民非但可以大规模移居、游牧,也同样可以在这片天地间肆意驰骋。



如果说,游牧民族是一头豺狼,那草原,就是一个一望无际的羊圈。



——当羊圈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羊圈,其实就已经无法帮助牧羊人,更轻松的抓取羊圈内的羊了。



一样的道理:对于游牧之民而言,草原之大,已经大到了不需要讨论到底有多大的地步了——反正也没人能把草原给围了。



围不住,那就是无限大——至少和无限大没什么区别。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操蛋的状况。



汉家主动出塞,费劲心思,费时费力,好不容易把一只几万人的军队,送到北墙以外千里。



千里,这已经是深入草原腹地了!



而且这千里,不考虑方向辨别、水源获取等任何客观因素——单就是只考虑速度,也需要汉家最精锐的野战军,走上至少十五天。



十五天,才走出去千里,好不容易深入草原腹地;



结果怎么着?



人家匈奴人大老远看见你,喘口气的功夫连帐篷都收拾好了!



等你感到个把时辰前还存在、还人声鼎沸的匈奴部族营地,人家都已经走出去十好几里地了。



若是丢下辎重策马狂奔,个把时辰的功夫,甚至能让骑术娴熟的成年男子,在这个把小事中窜出去百八十里地!



然后你就杀掉了。



十五天,数万大军,冒着大风险深入草原腹地,好不容易碰到一个部族,结果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好,问题来了。



接下来怎么办?



追?



还是撤?



亦或是留守原地?



追,肯定是追不上的——汉家的步兵行军速度,外加后勤保障线路的构建,是的出塞作战的汉家军队,连骑小马驹的游牧之民少年,乃至于乘坐牛车的老弱妇孺都追不上。



撤,更无从说起——且不说这大费周折出来一趟,毫无斩获的空手而归,会引发怎样骇人的负面舆论,但就是这怯战之罪,就足以使得这支军队的指挥着吃不了兜着走。



留守原地,则是三个选项中最蠢的。



——你要是追,哪怕你追不上,也好歹是个震慑,人家起码怕你;



——你要是撤,那即便被尾随,也大概率不会被游牧之民太过强硬的‘挽留’。



可若是留守原地,那一切就都晚了。



就像是一个狼群的窝,被你机缘巧合下找到了,可惜你刚到,狼群就跑了。



你难不成还真能守在狼窝,等狼群主动回来送死?



更大的概率是:原本被困在狼窝里的狼群,因为你‘人占狼巢’的缘故,而意外跳出了名为巢穴的牢笼。



反倒是你,被困在原先困有狼群的狼窝,换成狼群在狼窝外,藏身暗处对你蠢蠢欲动了。



这就很麻烦。



追,追不上,而且必然越陷越深;



撤,撤不掉,至少要被咬下一块肉。



留,更是自觉生路,完全没把游牧之民当恐怖直立猿来看。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么都不行。



随便发生点意外,便动辄是一场毁灭性打击,甚至于全军覆灭,埋骨塞外。



反观匈奴人南下,却主打一个轻松写意。



汉家出塞,后勤补给线出千上万里;



匈奴人南下,后勤补给就是身上的干粮,不够就从汉家百姓手中抢夺。



如此不对称的战争态势,使得汉匈双方的战争成本——无论是战争发动,战争推动,还是战争收获预期,以及结束战争的成本都截然不同。



汉家,讲究的是华夏文明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都还没出发呢,海量的物资补给就要先送到前线。



然后是征召军队,临时整编、整训,而后开赴战场。



仗还没开始打,就已经是‘大炮未响,亦黄金千两’了。



真开打了更不用提,物资补给源源不断,甚至连兵力都要细水长流的往前线补。



好不容易打完了,遣散也是个麻烦事,战后的赏赐、抚恤,更是一笔完全不亚于战争本身的巨大消耗。



所以刘荣私下里会吐槽:汉家的军队打仗,那就像是三岁小孩儿第一次游泳——什么救生圈,充气项圈之类,能带的都得带上。



反观匈奴人,说要打仗,那就跟出门踏青似的,那点干粮就上马。



第535章 战,为止战[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