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_第433章 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3章 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就爱电子书] http://m.9atxt.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子荣新元二年,秋九月元朔。



今日朔望朝。



科举已经结束,只待放榜。



虽然还没有确定最终放榜结果,但有门路的朝中重臣、功侯贵戚,却已经基本打听清楚了状况。



尤其是得到刘荣单独照见、君臣走对的那二十几号人,更是已经成为了整个朝堂内外关注的对象。



只不过,科举所带来的轰动和舆论,终究还是成为了朝堂年末忙碌当中的小插曲。



——科举,就像是后世华夏足球界,出了一批可堪雕琢的青少年球员。



有关注度、有曝光度;



但对于朝堂这个‘成人国家队’而言,真正的重点,却仍旧是世界杯、亚洲杯在内的国际赛事。



更准确的说,是对于长安朝堂而言,相较于眼下要忙的正事、急事,这场科举,只能,也注定成为一个插曲。



——秋收已过;



长安朝堂眼下的工作重点,无疑是秋收后的繁杂事务。



农税、口赋征收,以及长安朝堂针对今年税赋的政策出台,是首要重点。



紧随其后的,便是一个月之后的冬十月初一——即刘荣新元三年年初元朔,长安朝堂所要迎来的一系列改革……



“朕意,今岁农税,照例减半,取三十税一;”



“口赋亦然——三口一算,每人每年四十钱。”



“诸公可有异议?”



御榻之上,刘荣正襟危坐,沉声一语,正式开启了这场朔望朝的议题进程。



而在刘荣话音落下之后,满朝公卿百官无不起身,对刘荣深深拱手作揖,口呼:陛下德被苍生,泽及鸟兽,臣等,谨为天下贺……



和绝大多数后世人印象中的状况有所不同:农税减半、口赋取三分之一,并非汉家定制。



按照太祖刘邦所制定的法定税率,当今汉室的税、赋法定比例,分别是农税十五其一,口赋每人每年一算,即一百二十钱。



而农税减半取三十税一、口赋减三分之二,取每人每年四十钱,却并非法定减免,而是历代汉天子于每年年末、秋收之后,酌情减免。



用官方措辞来说,便是:农税十五其一,口赋一人一算,这是法定义务;



而农税减半、口赋减三分之二,则是天子个人为百姓减免的义务、许下的恩赐。



至于后世人,之所以会有‘汉农税三十取一,口赋每人每年四十钱’的刻板印象,则是由于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即太宗、孝景皇帝在位期间,几乎没一年,汉天子都颁下了农税减半、口赋减三分之二的恩赐诏。



——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七年,有足足二十五年都是如此。



先孝景皇帝,在历史上在位十六年,更是有十五年都颁布了税、赋减免诏。



这才使得无论是后世人,还是当世天下人,都下意识将三十税一的农税、每人每年四十钱的口赋,误认为了汉室的法定税赋比。



但事实上,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七年,之所以有两年没有减免税赋、历史上的孝景皇帝在位十六年,之所以有其中一年没有减免税赋,正是为了借此提醒天下人:别真以为农税三十取一、口赋每人每年四十钱,是我汉家的法定税率了;



农税十五取一、口赋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才是法定税率!



至于税赋减免,则是朕为尔等百姓民许下的恩赐。



别把恩赐当寻常!



对于这种间歇性不见面税赋,以提醒天下人‘减免是情分,不减免是本分’的作法,刘荣还是比较认可的。



因为刘荣清楚地知道:对于底层民众而言,什么是法定义务,真的很难让他们自己去判断。



或者应该说,任何法定义务,在连续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因某某特殊原因而连续没有得到落实后,这三到五年当中的常态,就会成为民众认知中的‘新法定义务’。



就好比这税、赋;



每隔个十年八年,不减免税赋,恢复农税十五取一、口赋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的法定税率,老百姓才能反复回想起来:哦~



对了;



这才是正常的税、赋比率来着。



可若是连续十五、二十年,乃至连续三十年,都维持农税减半、口赋取三分之一?



那这三十年时间,很可能让新一代农民、百姓,从记事儿的年纪开始,就形成‘农税就该三十取一,口赋就该每人每年四十钱’的刻板印象。



如此一来,等什么时候,长安朝堂出于客观需要,而恢复法定税率,就必然会引发他们的强烈不满。



——农税十五取一?



特么农税直接翻倍是吧?!



还让不让俺们这些老农活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警告!



——口赋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



特么的,直接翻三倍!



你老刘家,这是坐天下坐的太舒坦了是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太宗孝文皇帝在位的二十七年间,汉家的税、赋比率,都是极有规律的:每隔十年恢复一次法定税率。



即:太宗十年、二十年,分别取农税十五其一、口赋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



历史上的孝景皇帝在位十六年,也同样是在孝景八年左右,恢复了一次法定税率。



其他时候,汉天子都是和今日的刘荣这般——不厌其烦的,每年‘议’一次,并每年颁下一份减免税赋诏;



诏书内容,也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原定的税率本不是这样~



十五取一的农税、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的口赋,才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



怎奈当今仁慈,见不得天下人受苦,这才冒着百年之后,被太祖皇帝斥责‘不遵祖制’的风险,为天下人减免了税、赋~



大家可要感恩啊~



诸如此般。



而今年的税、赋,相较于过往数十年——尤其是太宗、孝景皇帝这三十三年,都略有些不同。



因为今年,是汉家在关中范围内,推行冬小麦种植的第五个年头。



当年,为了顺利推动冬小麦种植,监国太子刘荣做主,为关中百姓所种植的冬小麦免去了全部农税。



现当下,免税期满。



针对冬小麦如何收税,成了长安朝堂在今年秋天,非解决不可的急务……



“粟,农税按照旧例,取三十其一的农税;”



“宿麦之税,诸公可有高见?”



这一回,刘荣倒是没急着‘乾坤独断’,而是把难题丢给了朝公百官。



——冬小麦要不要收取农税?



第433章 税[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